简介:目的探讨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眼术后眼压变化有关的各种因素。方法中高度近视患者129例(245眼)按屈光度分为A组(≥-3.0D,<-6.0D)和B组(≥.0D)分别于手术前后1、3个月测量眼压(intra-ocularpressure,IOP)、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cornealthickness,CCT)和角膜前表面曲率(cornealanteriorsurfacecurvature,CASC)并记录术前近视度数(diopterofmyopiabeforesurgery,DMBS)、散光度数(diopterofastigmatismbeforesurgery,DABS)及术中角膜切削深度(cuttingcornealdepth,CCD)和直径(cuttingcornealarea,CCA)。所有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分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A、B两组间手术前后1、3月及术后1月眼压值差异无显著性,但术后3月眼压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IOP差与CCT差、角膜曲率差、术前近视度数、切削深度有显著相关性(分别为P<0.001,P=0.023,P<0.001,P<0.001),而与术前散光度数和切削直径无显著相关性(分别为P=0.192,P=0.473)。结论LASIK治疗近视眼术后的眼压值降低与CCT差、角膜曲率差、术前近视度数、切削深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2013/2015年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在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12期间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的住院患者,以手术方式为"玻璃体腔内注药术"为检索词查阅病历管理系统,排除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及抗生素药物的患者,就其相关疾病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查询相关疾病同年收住院患者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3a间共行239眼注射,男女比例接近,青年、中年及老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a间注射人数逐年增加。行抗VEG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注射的相关疾病主要为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同一年度四类疾病及同种疾病不同年度行抗VEGF注射比率(注射/总数)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其中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3a中接受注射程度最高,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则增长最快。结论:抗VEGF玻璃体腔注射作为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新的治疗方式,正日益为患者接受。
简介:青光眼房水引流装置植入术是目前临床上广为推崇的一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各引流装置在设计、材料、引流盘的面积和形状及有无阀门或限流器上存在差异.现就临床常用的青光眼房水引流装置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并发症、不足之处以及当前研究进展做一简要概述.
简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多过程介导的慢性退行性病变。亚临床炎症是组织结构对损害性应激或者异常功能做出的介于炎症和正常之间的状态,其生理功能是保存正常功能和稳态。本文旨在通过亚临床炎症为中心,探讨AMD各种致病机制的内在联系。在个体遗传基因不同易感性为基础上,危险因素直接或者间接通过氧自由基累积影响基因,导致视网膜神经层-色素表皮细胞-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neuroretina-pigmentepithelium-Bruch'smembrane-choriocapillaris,NR-RPE-MB-CC)长期处于一种亚临床炎症状态,最终导致视网膜细胞凋亡或者脉络膜血管增生。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意义的早期筛查指标,指导早期临床预防性治疗。方法收集60例PACG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视力、眼压、眼睑、晶状体、眼底、前房深度、房角镜、视野等基本眼科检查及年龄、性别、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病,有无吸烟史、饮酒史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PACG具有较显著联系的有高血压病和前房深度、角膜横径、睫状体晶状体距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前房深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OR为2.687,95%可信区间为1.078~4.000。结论高血压病、浅前房、角膜横径小、睫状体晶状体距离小是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浅前房是PACG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