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生态正义何以可能,是生态伦理学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困境和实践缺失,使得它无法、也不可能回答生态正义何以可能。个体或群体中心主义的短视和危害,使得它同样无法、也不可能回答生态正义何以可能。当代的全球化,使整个人类真正成为一个现实的主体性存在,使人类的共同利益获得了现实规定性,提出了当代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生态正义在坚持以人类整体、长远的利益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根本价值尺度的经济活动中得以可能。

  • 标签: 生态正义 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 全球化
  • 简介: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明确地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与体制不健全有关。”“需要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和国家自然资源管理者相互独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这是“建立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内在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里,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笔者就生态文明的建设谈一下自己的浅见。

  • 标签: 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 制度体系 保护生态环境 监管体制
  • 简介:4月26—27日在美国加州克莱蒙举行,110多名中国生态文明专家、学者和60多名北美、欧洲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出席论坛。主要组织者有: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等。大会的主题为“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后现代农业和城乡发展”。中外生态文明专家就“中国是否要走以乡村文明消亡为代价的城市化之路”、“生态文明与后现代农业”、“生态文明与乡村发展”、“生态文明与城乡一体化”等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对话。

  • 标签: 生态文明 国际论坛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农业 城乡一体化
  • 简介:台州城市雕塑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目前,生态环境问题已成全球的重要话题,生态雕塑建设也将成为台州城市雕塑的新方向。用生态雕塑塑造台州城市新精神可分为以下三种:1.以生态雕塑的自然之美突显台州城市的自然性;2.以生态雕塑材料之美突显台州城市建设的环保性;3.以生态雕塑的精神之美突显台州城市建设的人文关怀。

  • 标签: 生态雕塑 台州 生态材料 人文精神
  • 简介:随着人类不断面临各种新的生态危机,包括能源、环保、气候变化等危机,有关生态治理与制度的关系的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生态议题的治理模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自由民主模式,二是统合主义模式。本文通过比较了两种模式在生态治理中的优劣,并以中国的个案说明国家在生态治理中的绩效,在统合主义模式下,国家对生态治理基本实行“包揽制”和责任制。两种模式在生态治理中各有优劣,两种模式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和借鉴来有效地面对生态危机的挑战。

  • 标签: 生态治理 生态统合主义 模式重构
  • 简介:7月27—30日在山东青岛召开,由中国伦理学会和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共同主办,中共青岛市黄岛区委党校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院校和党校系统的1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万俊人指出,对于当代世界和中国所面临的严重生态问题,我们需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建立清晰、完备、长远、科学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在观念上实现变革;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将生态文明的基本制度安排切实转化为政府的政治责任和整个社会的基本义务;三是要全社会成员自觉行动起来,参与到“美丽中国”的建设中去。

  • 标签: 中国伦理 生态伦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 精神文明建设 清华大学 党校系统
  • 简介: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生态的关切日益加深。本文立足中西方舆论对“中国模式”所作的正反两方面的表述,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若干主干价值和事实,对论题进行讨论。本文认为,漠视浸润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的、历史的、有意识的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对“中国模式”的竞争性置评终无可能揭示事实的真相。通过对西方“主流”学术思想的批判,本文指出中国发展生态其实就是邓小平称谓的“自己的模式”,如果进一步挖掘对其“是者”的认知,中国发展生态未必就不能成为一种确保全面性、常规性的经济健康、社会和谐、政治民主、文化文明的趋于至善(或人类公认为善)的人类发展取向。

  • 标签: 中国发展生态 社会主义 价值 事实
  • 简介:环境问题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地处贵州东北的梵净山,在现代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却始终保持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楚净山这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形态,主要得益于佛教在该地区的兴起、传播与发展。它是我国佛教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存的重要典范之一。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佛教文化 梵净山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现代工业文明 社会协调发展
  • 简介:1月12日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生态和谐社会的伦理范式阐释研究”课题组,以及北京工业大学“信仰危机的现代性根源探究”课题组等共同举办。来自台湾辅仁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中心、中国地质大学、东北大学、广州大学、《世界林业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等20余家单位的40多名环境哲学及伦理学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 标签: 伦理范式 和谐社会 学术研讨会 生态 阐释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 简介:目前我国学界对生态文明问题的研究存在着“三个薄弱”:除少数马克思主义者外,生态文明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比较薄弱;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方向性、战略性研究比较薄弱,形成“美丽的混乱”的局面。在研究成果中“伪生态文明论”、“半生态文明论”的成果不少,其主要表现为“五化”.即西化、标签化、功利化、庸俗化和异化。

  • 标签: 生态文明 “三个薄弱” “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