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病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是一罕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临床症状危重,如不能早期确诊,预后往往较差。目前对病合并MAS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尚无统一的指南。本文对病合并MAS的诊断标准、流行病学、治疗进展及预后等做一综述,为此类重症病的临床诊治提供线索。

  • 标签: 川崎病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对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确诊收治的病患者共74例为研究对象,以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内患者护理干预,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实施针对性的病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与住院天数(3.43±1.32)d,(6.17±1.82)d均短于对照组(4.57±1.25)d,(10.79±1.73)d,两组相比(t=3.815,11.192;p<0.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临床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优化病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退热时间与住院时间。

  • 标签: 临床综合护理 川崎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病是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的全身中小血管炎症性疾病,也是目前儿童获得性心脏病最常见的诱因之一。干细胞是一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复制、多向分化能力的多潜能细胞,是现代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的重要生物材料。截至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干细胞如内皮祖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脂肪源性干细胞等参与了病发病机制的调控,并在其中发挥着抗炎和保护受损血管内皮细胞的重要作用。干细胞的潜能正逐渐被开发,并应用于病诊疗。然而,目前干细胞在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仍需要更多的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进行验证和完善。

  • 标签: 川崎病 干细胞 治疗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病是一种好发于亚裔儿童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病致病机制复杂,其相关易感基因一直是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热点。近年来,在儿科学者致力于病易感基因的研究时,发现越来越多的钙相关基因多态性与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对涉及钙的病基因多态性进行综述。

  • 标签: 川崎病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病的治疗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100位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治疗病的过程中分别使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一组为1mg/kg·d,连用2天;一组为2mg/kg·d,1次使用,观察体温、冠状动脉恢复情况。结果1次使用丙种球蛋白组患儿体温、冠状动脉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分次服用组,并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以一次性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能较快的恢复体温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减少并发症以及患儿反复治疗痛苦。

  • 标签: 大剂量 丙种球蛋白 川崎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小儿病采用不同剂量的治疗方式获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小儿病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对比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治疗小儿病应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小儿川崎病 剂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62例病患儿。根据急性期彩超结果以及冠状动脉诊断标准分为两组。其中冠状动脉扩张18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无冠状动脉扩张44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C反应蛋白、血沉以及白蛋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18例患儿C反应蛋白、血沉以及白蛋白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血沉以及白蛋白可以作为预测儿童病发生儿童病发生冠状动脉扩张以及动脉瘤形成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关注。

  • 标签: 儿童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白蛋白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特征,并对相关因素与预后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我科于2017年07月收治1例病急性期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报道对1例病急性期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BNP可作为辅助病急性期合并心功能不全检查的指标。结论儿童病患儿出现的心功能不全症状多数出现在慢性期,主要因心肌梗死导致,且易误诊,但在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的心功能不全具有良好的预后。

  • 标签: 儿重川崎病 心功能不全 综合报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治疗小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病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阿司匹林治疗,给予试验组患儿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并对患儿治疗后免疫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患儿各种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试验组更早,数据对比P<0.05。患儿治疗后免疫学指标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治疗小儿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阿司匹林 小儿川崎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次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无反应性病(KD)的发生率及其再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08--2018年我院87例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为首次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48h后体温仍超过38.5℃,或治疗后2-7天,甚至2周内再次发热,并符合至少一项病诊断标准者。结果87例均在急性期治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6例对首次丙种球蛋白治疗无反应,发生率6.8%。对丙种球蛋白无反应者6例给第2次2g/kg丙种球蛋白静滴,5例热退;1例未热退,给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论约6.8%KD患儿对初次丙种球蛋白治疗无反应。对初次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患儿推荐使用第2剂丙种球蛋白2.0g/kg,对2次2.0g/kg丙种球蛋白治疗仍无效者,可以选用第3次2g/kg丙种球蛋白静滴和糖皮质激素治疗。

  • 标签: 川崎病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 IVIG无反应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病的疗效。方法 将2019年1月-2020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病(kawasakidisease,KD)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无反应性病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方法选取2009年6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反应情况分为IVIG敏感组和无反应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通过临床治疗和观察分析,诊断为病并接受IVIG治疗患儿130例,其中IVIG敏感者105例,无反应者25例,发生率19.23%(25/130)。无反应组接受IVIG治疗时间早,发热时间长,住院时间长、中性粒细胞比值、CRP明显高于敏感组,而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于敏感组。IVIG无反应组合并冠状动脉病变9例(36.00%),明显高于IVIG敏感组13例(12.38%)。对IVIG无反应者的再治疗,给予IVIG追加疗法,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泼尼松口服治疗。结论IVIG无反应性病与IVIG敏感性病患者相比,更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和严重并发症;接受IVIG治疗时间、发热时间、中性粒细胞比值、CRP,血浆白蛋白是IVIG无反应的危险因素。对IVIG无反应性病可以用IVIG追加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IVIG 无反应性川崎病 敏感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在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取我院2016年1月份到2017年1月份收治的80例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40例患儿取1-2g/(kg·d)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40例患儿取400mg/(kg·d)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设为实验组。全程关注两组患儿的治疗进程,分析和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血清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明显,证实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差异不明显,证实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血清检测指标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g/(kg·d)的丙种球蛋白以及400mg/(kg·d)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对病进行治疗,疗效差异不明显,安全性差异不大。

  • 标签: 阿司匹林 丙种球蛋白 不同剂量 川崎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病肠道受累(intestinal involvement in Kawasaki disease,IIKD)与腹型紫癜(abdominal type allergic purpura,ATAP)的超声图像,提高对IIKD的认识。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20年1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就诊、经临床诊断为病(Kawasaki disease,KD)且腹部超声有阳性发现的21例KD患儿(IIKD组)及24例经临床诊断为ATAP患儿(ATAP组)的超声图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IIKD组与ATAP组在肠壁非分层增厚、浆膜和相邻肠系膜回声减低(形态不规则)、周围脂肪组织增厚及相邻淋巴结形态异常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浆膜和相邻肠系膜回声减低(形态不规则)为IIKD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95%CI=0.819~1.000,P<0.001),其诊断IIK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2%、87.5%。结论IIKD和ATAP的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浆膜和相邻肠系膜回声减低(形态不规则)可有效鉴别二者。

  • 标签: 超声检查 儿童 川崎病肠道受累 腹型过敏性紫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治疗病发生寒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本院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8例病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丙种球蛋白治疗,将发生寒战的患儿纳入寒战组,将未发生寒战的患儿纳入非寒战组,了解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分析丙种球蛋白治疗病发生寒战的影响因素。结果经统计发现,发生寒战患儿23例,主要集中于丙种球蛋治疗5 min~2 h之间,持续时间在10~50 min,主要表现为全身肌肉痉挛性发抖或不可控收缩。与非寒战组相比,寒战组年龄<3岁、体质量<10 kg、有血液制品过敏史、注射前体温大于38.5℃以及未调整至常温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年龄<3岁、体质量<10 kg、有血液制品过敏史、注射前体温大于38.5℃以及未调整至常温是发生寒战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3岁、体质量<10 kg、有血液制品过敏史、注射前体温>38.5℃以及未调整至常温均可能增加丙种球蛋白治疗过程中发生寒战的风险,故临床治疗时应仔细询问患儿病史,且治疗期间,应注意丙种球蛋白的滴注速度和保暖,从而预防或减少寒战的发生。

  • 标签: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寒战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178例儿童病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15年1月—16年12月在我院确诊病,且病历资料完整的儿童病例,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测定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可提取核抗原(ENA)谱,选取6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结果病患儿ANA阳性44例,滴度1100~1320,其中核颗粒型26例。单独ENA谱阳性病例中,抗Ro-52抗体弱阳性1例,阳性2例;ANA与ENA谱同时阳性病例中,抗Ro-52抗体弱阳性1例,阳性-强阳性9例。结论儿童病抗核抗体阳性以低滴度为主,主要核型为核颗粒型。单独ENA谱阳性病例中抗Ro-52抗体以弱阳性出现,而在ANA与ENA谱同时阳性病例中则以阳性~强阳性出现,且与抗SSA抗体同时出现。

  • 标签: 儿童 川崎病 抗核抗体 可提取核抗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