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抢救交感风暴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本组有4例室速风暴及1例ICD电风暴经心肺复苏、电击复律、ICD复律及药物复律等综合治疗,停止VT/VF发作。结果存活3例随访3年健在。2例抢救中猝死。结论室速/室颤风暴是一种严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临床经过凶险,处理起来棘手,死亡率高,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 标签: 室速/室颤 电风暴 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眼外伤后交感性眼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入住我院的156例眼外伤后交感性眼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78人,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78人,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达到88.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6.9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眼外伤后交感性眼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视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眼外伤 交感性眼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交感性眼炎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交感性眼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病理学等全面检查,确诊病情后采用糖皮质激素、散瞳、抗生素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70例患者经治疗后其视力改善效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2个月随访显示,病情复发17例复发率为24.0%,且伤口24h以上修复及未修复者的复发率显著高于伤口24h内修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感性眼炎患者以外伤致伤几率最高,临床症状以视力下降为主,病变以葡萄膜炎发病率最多,经临床早期综合治疗后,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恢复效率,降低病情复发率,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交感性眼炎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制肝门阻断带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腹腔镜肝切除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0)在开腹肝门阻断后行肝切除治疗,观察组(n=30)在腹腔镜下应用自制肝门阻断带后行肝部分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P>0.05)。结论:在腹腔镜肝切除中应用自制肝门阻断带,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自制肝门阻断带 腹腔镜肝切除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lisson鞘外血 流阻断法在原发性肝癌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余姚市人民医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切除中选用Pringle全入肝血流阻断法,观察组切除中选用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法,观察两组相关手术指标及患者术后肝功能、肠胃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阻断时间为(25.10±5.19)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2.45±1.10)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0.65±8.54)min、(14.85±1.28)d(t=3.378、8.650,均P<0.05),患者中出血量为(490.36±120.19)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655.58±152.24)mL(t=5.181,P<0.05),中输血率为21.62%(8/3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95%(17/37)(χ2=4.893,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7 d 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分别为(240.36±60.52)U/L、(145.69±42.18)U/L、(60.13±12.58)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21±60.16)U/L、(212.53±40.21)U/L、(103.65±20.54)U/L(t=7.930、6.977、10.991,均P<0.05);观察组术后1 d、7 d 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分别为(228.52±65.28)U/L、(44.26±12.85)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16±68.58)U/L、(466.36±40.29)U/L(t=7.815、3.179,均P<0.05);观察组术后1 d、7 d 的总胆红素分别为(28.58±5.24)μmol/L、(20.30±5.10)μmol/L,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3.32±10.26)μmol/L、(26.08±5.68)μmol/L(t=7.783、4.606,均P<0.05),术后1 d的白蛋白水平为(34.65±2.42)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12±2.23)g/L(t=6.525,均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及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分别为(14.28±2.10)h、(29.21±5.10)h、(54.20±5.69)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6.65±2.16)h、(33.25±5.47)h、(59.85±5.87)h(t=4.783、3.286、4.204,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51%(5/3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14%(13/37)(χ2=4.698,P<0.05)。结论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法应用于原发性肝癌切除中,在出血控制、术后并发症减少、康复速度加快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效果,应用优势明显。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肝功能试验 康复
  • 简介: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健康体检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早期肾癌、偶发肾癌被发现。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已成为早期。肾癌的首选手术方法之一。后腹腔镜下超选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是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最新技术,其肾脏热缺血时间接近“零”、肾功能损伤甚小。

  • 标签: 后腹腔镜 肾动脉阻断 肾部分切除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采取腹腔镜辅助子宫动脉阻断和肌瘤剔除产生的疗效和作用。方法将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于我院确诊的子宫肌瘤74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7例。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以及肌瘤剔除(以下简称腹腔镜下联合式)。对照组行常规性操作对子宫肌瘤进行剔除。结果观察组的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病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其在月经改善率,以及一年内肌瘤复发率等方面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联合式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动脉阻断术 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髂内动脉球囊阻断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治疗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4年9月~2017年9月,选取50例已确诊为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不使用髂内动脉球囊阻断,观察组采用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治疗,以两组产妇在治疗后的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满意程度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对两种治疗手段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观察组,使用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后,各项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呈现较为优异的状况,而且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髂内动脉球囊阻断在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时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 凶险型前置胎盘 临床价值 研究
  • 简介:目的评价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肝切除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12年4月行肝切除32例,分别采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法(se-lectivehemihepaticvascularexclusion,SHVE)20例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Pringle法)12例,比较出血量、输血率、手术时间、阻断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半肝血流阻断法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方面与Pringle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ingl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SHVE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VE组术后1、3、5、7天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明显低于Pringle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能够有效地控制中出血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术后残肝功能的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血流阻断方法。

  • 标签: 肝癌 肝切除术 血流阻断 PRINGLE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肿瘤切除中半肝血流阻断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需要进行肝肿瘤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半肝血流阻断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缺血预处理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出血量、手术的平均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上存在的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肝血流阻断肝肿瘤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肝肿瘤切除术 半肝血流阻断法 临床疗效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属于微创技术,相比传统的子宫肌瘤开腹切除手术相比,有着更多的优势,包括手术时间短,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几率低,术后恢复快等。然而,腹腔镜下开展子宫肌瘤剔除,针对患者有着一定的要求,浆膜下或外凸的肌壁间肌瘤比较适合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治疗。这是由于子宫有着丰富的血液供应,通过常规方法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时,无法像传统的开腹手术一样使用压脉带对子宫峡部进行子宫血流阻断来降低手术出血量。且电凝止血法或内凝器止血法都无法起到理想的止血效果,但随着临床不断的深入研究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与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应用能够解决以上问题。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动脉阻断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中临时阻断技术的应用技巧探讨。方法:选取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观察组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中临时阻断技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开颅时静脉滴注甘露醇125~250mL。结果:观察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调整次数、住院时间评分显著低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中临时阻断技术的应用要根据动脉瘤形状、部位、质地考虑瘤夹的夹闭方式,选择手术工具、显微镜下野干净清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夹闭术 临时阻断技术 应用技巧
  • 简介: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腰椎及腰椎爆裂骨折所诱发致神经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存在差异性。目的:探讨脊柱腰段及腰段爆裂骨折后椎管狭窄程度及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性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1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56例腰椎及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别进行脊柱CT横断面椎管正中矢状径测量、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性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估,并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9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其损伤程度与椎管占位程度显著相关,其中T12椎管占位程度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相关性最高(rs=0.87、P〈0.001),T11节段椎管占位程度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相关性最低(rs=0.59、P〈0.001);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显著相关(OR=3.82,P〈0.001)。提示脊柱腰段骨折椎管狭窄程度、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性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有显著相关性。

  • 标签: 爆裂骨折 椎管狭窄程度 后方韧带复合体 神经功能损伤 胸椎 腰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对开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开手术治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术后采取地佐辛联合格拉司琼进行镇痛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实施麻醉前采取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治疗,对比两组患的镇痛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阵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48小时镇痛评分与对照组镇痛评分无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无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1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27.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采取开手术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镇痛,具有极高的镇痛效果,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临床不良反应发病率,提高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椎旁神经阻滞 开胸手术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iltse入路治疗无神经损伤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内固定治疗的82例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1选择Wiltse入路作为观察组,41选择后正中入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与手术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年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tse入路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程度轻,更有利于脊柱功能恢复。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Wiltse入路 内固定术 骨钉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车祸伤、高处坠落伤所致的脊柱腰椎爆裂性骨折比较普遍,对于有脊髓神经损伤症状合并有椎管占位的爆裂性骨折,一般需行椎体开放复位内固定加椎管扩大减压治疗,对于无神经损伤且椎管占位的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目前尚存在争论。

  • 标签: 胸腰椎 爆裂性骨折 无神经损伤 椎管占位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