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球囊置入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行剖宫产前进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对照组直接进行剖宫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胎盘植入情况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子宫切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及窒息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是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 【摘 要】 目的:分析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运用情况。方法:将在本院进行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 88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4例,观察组产妇进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对照组产妇未进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对比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运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能够降低术中出血量,保证产妇的子宫健康,很好的保障了母婴安全,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产妇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abdominal aortic balloon occlusion in cesarean section of placenta previa. Methods: 88 cases of cesarean section of dangerous placenta previa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4 cases in each group. Results: the amount of bleed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ate of hysterectomy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abdominal aortic balloon block in the cesarean section of the dangerous placenta previa can reduce the amount of bleeding during the operation, ensure the health of the uterus of the parturient,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the mother and the baby,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is good.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运用情况。方法将在本院进行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88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产妇进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对照组产妇未进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对比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运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能够降低术中出血量,保证产妇的子宫健康,很好的保障了母婴安全,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动脉阻断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子宫肌瘤治疗的病患112例,将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病患和实验组56例病患,给予对照组病患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给予实验组病患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动脉阻断术,比较分析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病患术中出血量、术后肌瘤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患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动脉阻断术,可有效减少病患的术中出血量,以及降低术后肌瘤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形术与传统漏斗胸微创矫正术(Nuss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漏斗胸的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先天性漏斗胸患儿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传统Nuss术,观察组行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形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改良单步调查表(M-SSQ)评分、围术期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人际关系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健康状况、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评分高,术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Nuss术比较,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形术对小儿先天性漏斗胸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儿M-SSQ评分与围术期相关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开胸手术围术期采用肋间神经阻滞对炎性细胞因子和术后镇痛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改为2019年3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35例(全身麻醉),实验组35例(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两组患者分别于诱导前(T1)、术后2h(T2)、术后12h(T3)和术后24 h(T4),采集血样检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记录术后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T2、T3、T4时间段时其各项细胞因子的浓度与T1相比均较高,其中实验组患者在T3、T4时间点时其血清TNF-α、IL-6的浓度较低,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开胸手术围术期采用肋间神经阻滞对炎性细胞因子和术后镇痛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40例(全身麻醉),实验组40例(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两组患者分别于诱导前(T1)、术后2h(T2)、术后12h(T3)和术后24 h(T4),采集血样检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记录术后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T2、T3、T4时间段时其各项细胞因子的浓度与T1相比均较高,其中实验组患者在T3、T4时间点时其血清TNF-α、IL-6的浓度较低,差异显著(P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应用微创漏斗胸矫形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23例先天性漏斗胸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例先天性漏斗胸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微创非胸腔镜下NUSS漏斗胸矫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胸腔镜NUSS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隋况,随访矫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疗效差异不大,但手术所用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元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漏斗胸应用微创非胸腔下NUSS治疗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胸神经Ⅱ型(PecsⅡ)阻滞用于全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方法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60例,年龄20~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n=30):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和PecsⅡ阻滞组(P组)。2组均于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阻滞药物均为0.5%罗哌卡因20 ml。术后均行舒芬太尼PCIA。采用肌肉注射曲马多100 mg进行补救镇痛。记录各节段皮区阻滞情况、术中瑞芬太尼和术后24 h内镇痛药(PCIA中舒芬太尼以及补救镇痛药)用量、神经阻滞时间、Horner综合征以及术后24 h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P组T5-T7皮区阻滞率降低,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0.01),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神经阻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使用补救镇痛药,未见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PecsⅡ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优于前锯肌平面阻滞。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术中多体位变换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前路内固定、胸腹膜外结核病灶清除、植骨术的患者75例,术中给予一般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进行前路内固定、胸腹膜外结核病灶清除、植骨术的患者75例,术中给予多体位变换护理,作为观察组;在患者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75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护理之后,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9.33%。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和显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时,可以采用多体位变换的护理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的产生,获得非常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胸壁结核外科治疗围术期的整体护理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自 2018 年 6月至 2019 年 6月的相关患者中选取 80 例作为参考样本,并且将抽样的病人按人数分成参照组( 40 例 )和实验组( 40 例 )两个组别,其中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比两个组别的临床效果。结果:从对比结果来看,实验组的各项参数明显优于参照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 97.50% ,明显优于参照组的 77.50% ,二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加强胸壁结核外科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较为重要,对患者的身体康复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