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美国、中国、印度是亚太区域三个非常有分量的国家行为体。截至目前,三国已分别在双边层面建立起了不同内涵的战略伙伴关系,“战略大三角”模式趋于明朗化。美国是“战略大三角”关系的主导者,正在崛起的中国和印度都将对美关系视为本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受“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印度成为中美两国竟相争取的伙伴,是中美战略竞争的最大受益者。印度亦借势发展与美国、中国的关系,进一步强化其大国意象。中国作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平衡对象,一方面需要通过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来应对美国的战略挤压;另一方面还需要联合印度共同分担美国重新规制亚太的压力。当然,由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是一个持续施力的过程,美国、中国、印度三角关系仍处于动态调整之中,尚未完全成型,值得持续关注。
简介:2013年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这些讨论较多的是从宏观层面,如政府、政策、经济等普遍的关注点入手,较少以具体的节点国家以及它们内部的商业和社会组织作为考察对象.笔者认为,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不能只停留在宏观的、一般性的建议上,而是必须落实到每个具体国家、相关组织的操作上.本文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国家中的重要枢纽新加坡为例,以跨界治理作为分析架构,探讨海外华商组织的发展和制度化进程,及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与“一带一路”战略互相契合,进而使历史资源、社会资本和跨界治理在新的发展局势下找到确切的定位.
简介:自80年代下半期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从对抗、紧张转向对话、缓和以及从两极走向多极的趋势。特别是近年来苏联、东欧形势的迅速变化,对第三世界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世界形势发展表明,第三世界在80年代中力量有了很大增长,团结合作不断加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三世界参与解决重大的地缘政治问题,为缓和地区紧张局势作出贡献,积极反对超级大国的外来干涉、成为保卫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80年代中,第三世界在经济上虽然困难很大,但经过艰苦努力,经济在逐步增长,特别是东亚的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引起全世界的注意,拉丁美洲、非洲的一些国家在进行
简介:权力转移导致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维护中美战略稳定成为攸关中美关系发展以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问题。构建中美核战略稳定性框架是实现中美战略稳定的基石。传统战略稳定理论主要基于美苏两大对称性阵营的敌对关系,对于不对称性和动态权力转移背景下的中美核战略稳定性的理论解释力和实践指导性不足。基于非对称战略平衡视角,中美核战略稳定性框架应以保证中国第二次核打击能力为基础。在机制层面,中美要加强交流、协商和谈判以建立相关机制,逐渐形成中美核战略关系的共识,推动达成稳定中美核战略关系的协议、条约等法律性承诺,从而构建稳定中美核战略关系的政治框架。在结构层面,中国无需谋求与美国对等的核力量。统筹考虑军事效用和政治效果,构筑包括核实力、核威慑决心和核威慑信息传递的完备核威慑战略,确保处于弱势的中国拥有对美国进行核反击造成美不可承受损失的能力,是实现中美核战略稳定的关键。
简介:本文分析了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围绕南海问题在南海周边的军事布局以及这些军事布局对南海问题产生的深远影响。在亚太再平衡战略下,美国在南海周边重点通过强化军事同盟关系,促进双边多边军事合作;举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军演,显示军事存在;加快南海前沿军事部署等方式,系统展开南海周边的军事布局。通过这些军事布局,对南海问题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一是客观上鼓励了相关国家采取强硬举动,使争端激化;二是加大对南海周边国家军事援助力度,使南海地区出现军备竞赛的趋势;三是鼓动域外国家介入南海问题,加剧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复杂化趋势;四是海空兵力直接介入南海,逼近我领海、领空,中美间出现战略误判或军事冲突摩擦的可能性增加。
简介:直译和意译是古今中外翻译界长期争论而至今未能解决的一个问题。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过去的翻译家普遍认为语言和思想(意义)是统一体,语言是形式而思想是内容,但是,在翻译中要求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都一致是不可能的,因而产生了形式与内容的矛盾问题,也就是直译与意译的矛盾问题。现代的科学发展证明语言与思想并不是统一体,两者并不构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语言只不过是表达思想的一种符号系统。翻译就是以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表达同一的思想。两种语言符号之间直接进行对等的转换是不可能的。任何翻译都必须经过(1)语言符号还原为思想(理解),(2)思想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符号(表达)这两个步骤。这样,就比较容易地解决翻译中长期存在的形式与内容的矛盾问题;直译与意译的矛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