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学科研修》栏目专用于对思想品德课基本内容及其相关学科知识的拓宽和加深,尤其注重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凸显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本期刊登的两篇文章均是这方面的典范。马园园、蒋世标同志的文章是思想品德新课标“咬文嚼字”系列七,该系列文章从关键词组入手,或对新课标作翔实解读,或作新旧课标比较分析,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实际,积极引入学科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帮助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课标、学习课标、理解课标、运用课标。袁凌同志因一道中考试题生发对财产所有权四项权能的兴趣和思考,并通过对例题及其四次变式的研究,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抽鸳剥茧,将学生容易产生片面性理解的易混问题的破解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我们期望这两篇文章能对教师多角度理解、把握复杂问题有所启发。
简介: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促使学生学习向生活的回归,而这种回归也决定了我们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应遵循的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生活化教学理念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活化学生学习思维,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更好地实现对人们生活经验的内化认识与积极传承。
简介:教育社会学中关于“教育与社会流动”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教育民主化这一课题上。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研究教育在社会阶级的形成和变动中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者们认为教育与社会流动可以解释为教育在个人的社会地位变更中的作用,这是从教育的社会功能的接近法——人力资本论、个性和谐发展论和个体社会化理论三方面入手的。波兰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流动的概念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流动的概念有着本质的不同,认为社会主义的社会流动是指社群的社会流动。在我国,长期以来就存在教育是为社会还是为个人的争论,如果以教育的基本功能一方面是传播占社会统治地位的社会道德规范,以求社会的统一;另一方面是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为青年选择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