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汾阳善昭是北宋初期临济宗的重要传承者,他将临济宗从河南传到山西地区,培养出大量禅学人才;适应禅宗时代发展的需要,解读"公案"、巧妙运用语言文字诠释禅法,其中不仅首次明确了"代别"概念,总结出"代语"和"别语"的运用背景、方法与特色。其"代别"体现出临济宗禅师的语言观,扩大了临济宗的影响,推动了北宋"文字禅"的发展。

  • 标签: 汾阳善昭 代语 别语 语言观
  • 简介:陈桥驿先生是浙江大学终身教授、郦学大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讲授之余,潜心于研究,述著丰厚,以“著作等身”称之,并不为过。陈先生是浙江绍兴人,他怀着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写下了不少涉及绍兴的专著和论文,就其中心而言,则是对绍兴水

  • 标签: 陈桥驿 绍兴 故乡 著作 专著 中心
  • 简介:<正>探讨古人对古籍的整理研究,不但可以了解他们对整理研究古籍的贡献,而且还可以为今天的古籍整理研究提供有益的经验。北宋时期,对古籍的整理研究是有成绩的。经过五代十国的长期动乱,使古籍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北宋王朝建立后,十分重视对古籍的聚集、审查、删补和整理研究,产生了《崇文总目》目录著作,编辑了《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鸿篇巨制。在这种风气下,不少学者纷纷从事对古籍的整理研究。例如,在文学方面,整理刻印了韩愈、柳宗元、李白、杜甫的集子,在经学方面,传注家蜂起,仅《易经》一书,有名的注本不下十几种。苏轼就是这些整理研究古籍学者中的一个。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有真知卓见的学者。他谈自己的治学时说:凡学之难者,难于无私。无私之难者,难于通万物之理。故不通万物之理,虽欲无私不可得也。己好则好之、己恶则恶之,以是自信则惑矣。是故幽居默处而观万物之变,尽其自然之理而断之于中,其所不然者,虽古之所谓贤人之说,亦有所不取。(《东坡集》卷二十八《上曾丞相书》)

  • 标签: 整理研究 古籍 苏拭 苏轼 《东坡志林》 《东坡题跋》
  • 简介:随着文学研究事业的深入,地域文学研究逐渐兴起,成为文学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文学史的内容。李惠玲博士《清代岭西词人群研究》是广西地域文化研究的新收获,清代词学史研究的新收获。

  • 标签: 清代 人群 地域文学研究 文学史研究 地域文化研究
  • 简介:林庆彰,台湾台南县人,1948年10月生。文学博士。在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学习期间,师从著名学者屈万里,得到良好的指导和培养。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学研究研究员,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兼职教授,《经学研究论丛》主编。从1978年5月写作《丰坊与姚士舞》算起,至今已出版专著6部,主编研究资料和目录10多种,翻译日本学者的经学专著《近代日本汉学家》、《经学史》、《论语思想史》,并有论文60多篇。

  • 标签: 经学研究 林庆彰 姚际恒 《诗经》学 乾嘉经学 《诗经世本古义》
  • 简介:中国古代青铜器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上常铸或刻有文字,这些文字通常称为'铜器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铜器铭文不但是研究汉字发展的珍贵资料,而且也是研究我国先秦史的重要材料。众所周知,研究商周史,如从古文献角度看,材料较为贫乏混乱,主要是借助于《尚书》、《诗经》等书,《史记》中的《殷本纪》、《周本

  • 标签: 先秦史 铜器铭文 中国古代青铜器 汉字发展 殷本纪 文化宝库
  • 简介:本文考察汉人社会的“减肥瘾”的表征特点,呈现“减肥瘾”者可能遭受的身心健康损害。通过对比“减肥瘾”与厌食症的异同,剖析“减肥瘾”的成因及“减肥瘾”者的群体特征。最终在于说明中国的各种减肥现象依然源自古典的“自然”观,却终因个人与群体的内在心理与外在实践之“整合”,产生了地方人们认可或不认可的多种身体文化展示。

  • 标签: 减肥瘾 厌食症 “自然”观 文化展示
  • 简介:第一期学习历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王震)史学遗产和史学研究(瞿林东)漫话各级学校历史课程的设置(朱仲玉)把喀喇汗王朝写进中国通史(魏良强)中国古代史学史分期间题(陈其泰)王国维唐尺研究综论(吴泽)一一王国维在古器物和古史研究上成就总结之一宋官修国史考(葛兆光)郑樵《与景韦兄投宇文枢密书》校补(吴怀祺)何干之的革命一生和史学思想(刘炼)方壮酞传略(岳华)评童书业著《春秋左传研究》(赵光贤)《泉州伊斯兰石刻》序(白寿彝)第二期严峻的历史和史学的虚实(李侃)从教学和研究看中国现代史科学体系的建立(王桧林)古代史官与典籍的形成及其作用(斯维至)传体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周春元)读《史通》札记(瞿林

  • 标签: 总目 新史学思潮 白寿彝 司马迁 文学史研究 初考
  • 简介:执贽谒见既是古代干谒请托的主要方式,也是古人谒见之礼的重要体现。在干谒之风盛行的唐代,执贽与行卷不是同一概念,而是一对种属概念。执贽干谒的适用范围宽泛,其目的因主体身份的差异而不同。从儒家“士相见之礼”的传统层面理解,唐代文人执贽不仅是一种干谒手段,而且承载着儒家“礼”的文化精神,因此具有功利性和礼仪性的双重内涵。

  • 标签: 唐代文人 干谒 现象研究 主体身份 文化精神 属概念
  • 简介:前面几位老师已对'殖民统治的双重历史使命'提出了系统的看法,并概括了国内同仁对此问题的种种观点,我仅就研究这一问题的方法论提出几点看法。首先,应承认一个前提:从人类(而非民族主义)的政治标准看,殖民统治是强国强加给弱国(或地区)的统治,是不利于人类共同发展的制度。否则,历史学家难以解释以下两个事实。其一,殖民制度之终结均由殖民地人民自发要求,或暴力反抗,或政治谈判,或依靠内部力量,或借助国际势力。1960年的'非洲年'即是明

  • 标签: 双重使命 政治标准 内部力量 殖民地人民 殖民制度 殖民统治
  • 简介:汉声辞杂写,不可解读达千五百年之久,经逯钦立声辞分流研究,为解读及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杨公骥首议它是现存最早的舞剧剧本,赵逵夫续有细说.也有异议.文体定性讨论已经历五十多年,尚未定论.在释难句、章解、情节、人物、主题各方面都有歧说.特别是舞台提示语多而杂.研究中又有引以为戒的学风问题.本文试就各方面的大端作述评.

  • 标签: 《公莫舞》 剧本 逯钦立 解读 人物 情节
  • 简介:语义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语义场,语义场指的是属于同一特定活动或同…特定领域的具有共同语义特征的一组词,集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语义场(Saeed,J.I.,1997:63)。例如,在animal这个核心概念下,chien,cheval,chat,loup等词共同构成一个语义场。语义场又叫词汇场,是一个把相互关联的词汇和短语组织起来并显示其间相互关系的系统。

  • 标签: 法汉对比 语义场 上下义 词汇教学
  • 简介:  楼子春(19061995),又名国华、少垣,其关于鲁迅的论著均署名一丁,浙江余姚人.他们楼氏一族三房堂兄弟5人,都是在故乡县城里读的同一所小学,只有长楼子春十来岁的一位哥哥上过中学.楼子春和从兄楼适夷及胞弟楼炜春,小学毕业后都先后去上海当学徒.他们都是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走向人生之旅的,都倾向进步.……

  • 标签: 一丁鲁迅研究
  • 简介:中国学界研究高句丽佛教寺庙建筑的成果相对较少,对此关注和研究较多的反而是以韩国为主的国外学者,与研究高句丽佛教建筑情况不同,国内研究渤海佛教寺庙建筑的成果颇丰,但多以考古学为主体,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通过对高句丽和渤海佛教建筑的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两个政权下的佛教建筑同属于佛教建筑模式下的建筑构造体系;第二,两个政权由不同民族建立,因此在佛教建筑风格上又表现出了各自的特有性;第三,因两个政权是在同一区域内不同时期的前后发展顺序,所以后继者势必对前代技术和风格有一定的继承性;第四,因同为中原王朝宗藩体系下的地方政权,所以都不可避免有着向中原王朝学习的过程,表现在佛教建筑上都受同时期中原佛教建筑模式的影响。

  • 标签: 高句丽 渤海 佛教 建筑
  • 简介:给予类动词表示给予意义,是记录和表达"给予事件"过程的行为动词,主要在双宾句式中出现。汉语史研究可以追溯的最早源头是出土文献甲骨文,我们的考察对象是甲骨文中的给予(授予)义动词。参考相关论述,结合对文献的考察,我们确定甲骨卜辞中一般意义上的典型给予动词有受(授)、畀、易(赐)、见(献)、以、内、入、来、工、羞、乍(同"作")、肇、降,并逐一举例分析。

  • 标签: 甲骨文 给予义 动词
  • 简介:<正>十四世纪下半叶初期,大蒙古帝国在内部矛盾的压力下和奋起进行解放斗争的欧亚各国人民的打击下,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事件引起的后果之一是西欧人与蒙古和中央亚保持了两个半世纪之久的所有联系中断了,以后便完全停止了。伊朗伊利汗国1353年的灭亡,旭烈兀王朝分裂为若干穆斯林封地,金帐汗国在扎尼别去世(1356年)之后已经出现的并由于窃位者马买在库里科沃之战中遭到毁灭性打击而更加剧了的内讧和纷争,所有这些都使传

  • 标签: 蒙古史研究 耶稣会士 传教士 十七世纪 西伯利亚 蒙古人
  • 简介:一、回医药历史研究国内对回医药的研究始于民国年间的回族史领域,以穆斯林对中国医药的贡献为切人点,研究回医药的发展史。著名历史学家,也是回族史的奠基者陈垣于1923年在《国学季刊》第1卷第4号上发表的《元西域人华化考》和1927年在《东方杂志》第25卷第1号上发表的《回回教传人中国史略》两文中考证了穆斯林在医药领域的成就,指出李殉、李弦世业香药,并知医术,与丁鹤年兼擅医术同,为回回风俗,并指出东师图书馆善本室有《回回药方》三十六卷,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中有《萨德弥实瑞竹堂经验方》十五卷。

  • 标签: 中国医药 《元西域人华化考》 《回回药方》 述评 《东方杂志》 1927年
  • 简介:戏曲碑刻作为记录戏曲信息的物质载体,它是人们在特定时间、地点为记事而创制的。其所记录的信息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其不可再生的特性,使其具备了文物和文献价值双重属性。近年来,大量遗存于民间的戏曲碑刻被不断发现与披露,尤其是早期“舞楼”“百戏”碑刻的发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戏曲学传统的研究范畴,而且助力戏曲学研究迈入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因此,深入解读民间戏曲碑刻资料对中国古代剧场史、戏曲史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戏曲碑刻 戏曲文物 剧场史 戏曲文献
  • 简介:近年来,由于台中县石冈乡政府和石冈乡客家文化研究会的推动,连续几年举办了4届“大埔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邀请海内外学者对大埔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在探讨客家文化尤其是大埔社会文化在台湾的形成和发展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要明了台湾大埔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了解位于大陆的大埔原乡的历史和社会文化,

  • 标签: 台湾研究 客家文化研究 大埔县 移民 清代 社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