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0月间于我院接受登记并接受治疗的54名严重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患者是否接受骨科损伤控制管理模式为分组标准,其中未接收的27名患者为常规组;接受管理的27名患者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复位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以及出血量要少于常规组,但两组住院时间无比较意义;研究组治疗优级人数相对更多,其康复优良率96.30%明显高于常规组77.78%;其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的发病率也比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采用骨科损伤控制模式进行管理,可有效提高骨折治疗效率,降低各类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在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应用。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我院收治的 26例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者均进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首先患者取平卧位,超声引导下行患侧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然后取侧卧位进行硬膜外穿刺,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按需分次追加硬膜外用药。评估患者侧卧位时、术中以及术后 12小时 VAS评分以及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的配合程度,记录硬膜外用药的总量以及芬太尼使用剂量,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在侧卧时的 VAS平均评分为( 2.69±1.79),术中为( 1.62±0.51),术后 12小时为( 1.91±0.68);所有患者的平均硬膜外用药总量为( 10.41±1.82) ml,芬太尼总剂量为( 106.97±9.96) μg;手术过程中 22例患者稳定配合, 3例患者出现轻微疼痛不适, 1例患者出现出血过多,疼痛难忍的情况,但最终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所有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高龄的需要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来说,使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可显著的提高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改善高龄患者的配合情况,有助于维持高龄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未来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在老年骨折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对比我院老年骨折患者所用的常规护理和中医情志护理两种护理方案,接受常规护理方案的老年患者有50例,将其纳入常规组,接受中医情志护理方案的老年骨折患者有50例,将其纳入中医组,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方案在患者康复中所取得的效果。结果: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案后,护理过程中出现了9例并发症,而中医组在接受中医情志护理方案护理过程中仅出现1例并发症,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差异,p<0.05;中医组患者康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经统计比较,结果有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可有效降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改善缓和预后,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2月 -2019年 9月收治的 60例髌骨横形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 60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为 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金属内固定治疗,为 30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 3个月后患者膝功能评分情况,以及对两组患者随访 1年到 1年半,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分、 lysholm评分以及膝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没有发生血管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异物刺激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感染例数为 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3.3%。对照组患者发生血管损伤的例数为 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例数为 2例,发生感染的例数为 4例,发生异物刺激反应的例数为 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16.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患者膝功能评分优良人数为 26人,优良率为 86.7%,对照组患者膝功能评分优良人数为 14人,优良率为 46.7%。观察组患者膝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膝功能评分的优良率。数据差异显著, P< 0.05。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 1年到 1年半的随访,询问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愈合时间为( 65-115)天,平均愈合时间为( 90±10.3)天;对照组组患者膝关节愈合时间为( 269-462)天,平均愈合时间为( 365.5±29.4)天,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数据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 13.47±5.83)分、 Lysholm评分为( 89.22±2.78)分、膝关节活动范围为( 119±21) °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 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度数。数据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及医疗经济损失,后期恢复快不易复发骨折情况,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普及。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无痛护理干预对改善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的效果。方法:分析观察本院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接收的 76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8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无痛护理干预,观察各组护理后疼痛程度、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疼痛评分上,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患者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 97.37%,对照组 84.21%,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无痛护理干预对改善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有较好的辅助作用,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整体效果更为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0月间于我院接受登记并接受治疗的54名严重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患者是否接受骨科损伤控制管理模式为分组标准,其中未接收的27名患者为常规组;接受管理的27名患者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复位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以及出血量要少于常规组,但两组住院时间无比较意义;研究组治疗优级人数相对更多,其康复优良率96.30%明显高于常规组77.78%;其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的发病率也比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采用骨科损伤控制模式进行管理,可有效提高骨折治疗效率,降低各类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尺骨骨折患者采取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 60 例尺骨骨折患者,按照收治时间,分为观察组 30 例和对照组 30 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骨折愈合率,并观察组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率高达 96.7% ,对照组仅为 73.3% ,两组对比可见差异( P < 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6.7% ;对照组为 23.3% ,两组差异明显( P < 0.05 )。 结论: 相对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方式,采取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尺骨骨折的效果更理想,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骨折愈合率,也可以避免术后并发症,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进家属健康教育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及影响。 方法:样本区间: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研究主体: 62 例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病例样本,以奇偶数字表法将纳入样本分组, 31 例实施常规护理(对比组), 31 例加强 改进家属健康教育(研究组),对比分析干预效果差异性。 结果:研究组康复锻炼依从性 96.77% ( 30/31 ) 比对比组 80.65% ( 25/31 ) 更高, 差异显著, P< 0.05; 干预前,两组 Harris 评分差异较小, P> 0.05,干预后 1 个月、 3 个月、 6 个月研究组 Harris 评分均比对比组更高, 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 :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予以 改进家属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锻炼依从性,促进 髋关节康复进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联合中医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6例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术,实验组患者同时接受中医药治疗。结果:治疗前患者伤椎高度及Cobb’s角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伤椎高度高于治疗前,Cobb’s角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患者触觉及运动觉评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标识在老年骨折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院住院治疗老年骨折患者共84例,取中心随机系统分组法区分对照组(n=43)、观察组(n=41)后,于2020年5月~2021年6月期间开展对比性护理研究。住院期间对照组行标准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联合护理标识管理。比较护理效果及护理管理认可度差异。结果:(1)护理效果:观察组住院期间下肢DVT、院内感染、坠积性肺炎、跌倒及意外脱管、拔管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显著,P<0.05;(2)护理评价: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标识在老年骨折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可在经标识明确不同患者个体护理管理风险性后提升护理实施针对性,使患者可在有效护理后实现安全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自我护理用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人中的效果。方法 以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共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纳入时间: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自我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于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研究组患者评分是(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骨折患者,予以早期运动康复护理,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80名老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并实施不同护理管理方案: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观察组,n=40),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n=40),以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为评价标准,对不同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综合对比。结果:护理管理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指标对比,关节功能Neer评分、躯体功能FIM评分值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97.50%(39/40)高于对照组患者85.00%(34/40),(p<0.05)。结论:早期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骨折患者中,能够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指标的恢复,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行性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