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安全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安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以及肺部功能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以P<0.05表示;观察组在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结论 安全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选取 2016年 1月 -2019年 1月来我院就诊的 88例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采用有创通气治疗的对照组( n=44)和采用无创通气治疗的实验组( n=4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血气分析情况。结果:经对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对照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二氧化碳总量和实际碳酸氢根显著高于实验组( P< 0.05),实验组患者氧分压, pH值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通气治疗可取得更好疗效,患者预后快,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将本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视为研究对象,评估俯卧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入试者均确诊为重症肺炎,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入组,纳选对象56例,经双色球随机分组法被划分为2组,将其分别纳入至对照组、观察组,前者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应用常规护理,后者应用俯卧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护理满意度。结果: 统计并发症发生率,测定数值分别为3.57%、21.43%,观察组较对照组略低P<0.05;统计两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观察组较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采取俯卧位护理可提高患儿舒适度,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促进呼吸状态改善,取得的效果得到了患儿家属认可,值得借鉴。
简介: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TXN)在扩张皮肤组织与止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行额部扩张器取出术的患者13例,收集患者额部扩张器张力最大点(扩张组)以及颞部行附加切VI处(对照组)的全层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blot检测TXN蛋白在扩张皮肤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扩张皮肤组织中TXN阳性细胞明显多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Westernblot检测发现.扩张皮肤组织中TXN表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结论扩张皮肤组织中TXN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为进一步研究TXN在组织扩张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19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3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对照组通过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中西结合治疗方案治疗,对两组治疗的脱机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脱机有效率为96.97%(32/33),对照组脱机有效率为66.67%(22/3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2/33),对照组为24.24%(8/33),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选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机械通气的脱机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以缩短患者的症状,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5月接收治疗80例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作两组,各组40例。其中,甲组患者采取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乙组患者采取贯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乙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甲组;乙组患者预后效果明显优于甲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序贯机械通气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机械通气,不仅可以缩短对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及住院时间,还能改善预后,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7年 1月~ 2017年 12月 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并统计所有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研究对象经过机械通气治疗,其心率、呼吸频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动脉血气指标中氧分压、氧饱和度等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降低其心脏及呼吸肌负荷,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心肌损害及系统性炎症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在ICU患者施行心脏术后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3例ICU中行心脏术后需要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试验组32例,对照组31例,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及咪达唑仑,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谵妄发生率、静脉缓慢推注吗啡的次数。结果试验组静脉推注吗啡及患者发生谵妄现象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在镇静镇痛时间及诱发心血管不良事件几率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临床ICU患者施行心脏术后的机械通气使用中可以取得良好的镇静及镇痛效果,并且可以降低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同时减少患者出现意识模糊、警觉性提高等情况,安全系数相对较高,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OPD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在ICU获得性衰弱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收入ICU的12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实施ICU常规照护,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早期活动锻炼,评估两组MRC肌力评分(MRC-score)和独立功能状态改善情况。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护理后3d、7d时MRC-score评分明显更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干预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更低,独立功能状态恢复率与ADL完成量更高,与常规组相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活动干预有利于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肌力状况,促进机体独立功能状态恢复,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大大降低,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比较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气囊实际压力,探讨合理而实用的注气标准。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因呼吸衰竭而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手指捏感法组、固定注气法组和囊内压测定法组,每组各40例。用气管套管球囊压力专用测量仪(Endotest仪)对进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的气管套管、球囊压力进行精确测量。结果:手指捏感法组、固定注气法组和囊内压测定法组囊内压均随着充气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一时间段手指捏感法组、固定注气法组相比,囊内压测定法组囊内压最低(均P〈0.05),手指捏感法组、固定注气法组同一时间段囊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吸痰前后囊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手指捏感法组、固定注气法组相比,囊内压测定法组不良事件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囊内压能更好地起到保护患者的作用,减少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ICU重症心衰患者行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70例重症心衰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5例患者行以常规治疗,研究组3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心率、呼吸频率、PH值、平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重症心衰患者行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临床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