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血液净化患者中开展全方位质量控制干预模式对其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控制率的影响效果。方法:在我院血液净化患者中随机抽取出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全方位质量控制干预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和患者依从性提高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最终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净化患者开展全方位质量控制干预模式,对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增强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及配合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性作用。

  • 标签: 血液净化 全方位质量控制干预模式 护理不良事件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2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器械管理,对照组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手术室器械管理效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可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室器械管理 品管圈活动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安全风险防御机制护理管理对眼科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按基本资料匹配原则选取医院2022年4-10月择期手术高值耗材应用及护理人员行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的护理管理。在两个时间段中对手术室护士告知耗材管理风险防范认识和能力进行考核评分。同时比较两组告知耗材管理质量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手术室护士的护理风险防范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值耗材管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高值耗材管理风险事件分值大大降低,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基于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进行眼科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可减少高值耗材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风险防范知识和能力,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

  • 标签: 风险管理防御机制 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 护理质量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链式护理流程管理用于血液透析室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2月-2023年1月本院血液透析室接诊病人(n=82)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41人,前者采取链式护理流程管理,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不良事件等指标。结果:关于不良事件,试验组发生率2.44%,和对照组数据17.07%相比更低(P<0.05)。关于护理质量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99.02±0.35)分,和对照组(92.84±1.64)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血液透析室用链式护理流程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护理质量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不良事件 链式护理流程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上对住院的老年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时坠床/跌倒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从2022年01月-2023年0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中选取100例进行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均匀两组后分别应用不同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住院患者中应用精细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坠床/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其住院期间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老年患者 坠床 跌倒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层护理干预对急诊创伤患者抢救效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科2022年1~12月收治的70例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23年1~12月收治的70例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分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观察组的分诊时间、首诊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呼吸支持完成时间、检查完成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诊创伤患者实施分层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救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诊创伤 分层护理 抢救效率 不良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因素的预防护理对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于本院收治的 126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3)和对照组(n=63)。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护理措施,对比患者清醒情况、生命体征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恢复室留置时间、清醒时间、气管插管拔除时间更短,生命体征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护理不仅可降低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还能有效缩短患者留置、清醒和气管插管拔出时间,尽快恢复患者生命体征。

  • 标签: 风险因素 预防护理 麻醉恢复室 全麻患者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梗急救绿色通道的抢救效果及对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0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梗患者,按照我院急性心梗急救绿色通道实施前后分组,即CL组-38例-常规诊治流程、LS组-38例-急救绿色通道,比较两组抢救时间指标、抢救成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LS组患者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比CL组短(P<0.05);LS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CL组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CL组低(P<0.05)。结论:在急性心梗急救护理中实施绿色通道干预能缩短抢救时间,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急性心梗 急救绿色通道 抢救效果 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高危患者就诊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探讨。方法:抽取106例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的高危患者,以抽签法为依据将其分为A、B两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B组患者风险控制、接待服务、护理操作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较A组患者明显更高;B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分别为1.89%(1/53)、3.77%(2/53),显著低于A组患者的15.09%(8/53)、20.75%(11/53)(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升门诊高危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减少护理风险不良事件及患者投诉情况的发生。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门诊 高危患者 效果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高危胸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作用。方法:纳入60例急高危胸痛患者(2022.1-2023.12),将其以随机数字表纳入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分别行常规院前处置、院前急救护理;统计两组急救效率、救治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份心电图完成、急诊分诊评估、急诊急救用时均较对照组短(P<0.05),救治效果较对照组高(P<0.05),不良事件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急高危胸痛行院前急救护理可提高急救效率及救治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值得推广。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急高危胸痛 救治效果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手术室护理效果及风险事件发生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1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观察组(n=89)、对照组(n=89)。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常规护理+安全护理。对比两组的围术期指标以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45.12±4.56)min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2.15±3.15)ml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2.24%比对照组10.11%更低(P<0.05)。结论:针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妊娠高血压 安全护理 手术室护理 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急诊科护理团队的应急响应能力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深入分析了急诊科护理团队在突发事件中的现状,识别了资源配置、人员培训、信息沟通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通过优化团队协作、完善培训体系、合理化资源配置和高效化信息沟通,护理团队的应急响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展示了策略实施后护理团队在紧急情况下的改进表现。未来,持续的改进和创新将有助于护理团队在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中保持高效运作,以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 标签: 急诊科护理 应急响应 能力提升 资源配置 培训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运用护理标识对于护理管理中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的情况。方法:本次研究选择88例重症监护室的患者,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的随机选择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的随机选择的44例患者为标识组。常规管理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护理标识管理应用于标识组。统计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做出比较。结果:经护理标识实施后,试验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护理标识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联合预防性护理对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预防的价值,观察安全隐患预防措施临床应用价值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法将我院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所收治的130例需要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65)与观察组(n=65),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实施PDCA循环联合预防性护理模式,由于两组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模式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进而比较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93.8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75.38%);护理质量各方面具体评分:观察组各方面具体评分(手术室环境、手术操作、医护人员态度、信息核查流程)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切口感染、用药错误、引流管脱落以及护理延迟)的总发生率(4.62%)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13.85%),上述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各方面情况的比较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PDCA循环联合预防性护理使用在手术室护理模式中,可以明显增加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感知程度,进一步降低在护理过程中不良情况的整体发生率,所以在治疗过程存在较为突出的推广应用价值与意义。

  • 标签: PDCA循环联合预防性护理 手术室护理风险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手术室护士心理弹性提升计划对其术中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影响,探究心理弹性培训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和效率的实际效用。方法: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共纳入50名手术室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实验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心理弹性提升计划,包括月度心理培训研讨会、定期的心理咨询支持和每周的团队建设活动,而对照组则接受常规职业培训。主要观察指标为术中应对能力评分和心理弹性量表得分。结果:实验结束时,实验组的术中应对能力评分和心理弹性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手术室护士心理弹性提升计划能有效增强护士在术中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表明心理弹性培训对提升手术室护理团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整体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心理弹性,应对能力,术中突发事件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患儿行静脉输液港植入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行静脉输液港植入的150例恶性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和恶性肿瘤类型等),以及静脉输液港植入相关资料(如置管位置和手术时间等),并统计患儿行静脉输液港植入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探究患儿行静脉输液港植入后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再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50例恶性肿瘤患儿行静脉输液港植入后,16例发生静脉输液港植入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67%,其中局部感染5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3例、药物外渗4例、导管堵塞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儿在年龄、肿瘤类型和血白蛋白水平上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白蛋白水平<35 g/L均是患儿行静脉输液港植入后发生相关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儿行静脉输液港植入后发生相关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偏小、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血白蛋白水平偏低,临床应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恶性肿瘤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患儿行静脉输液港植入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行静脉输液港植入的150例恶性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和恶性肿瘤类型等),以及静脉输液港植入相关资料(如置管位置和手术时间等),并统计患儿行静脉输液港植入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探究患儿行静脉输液港植入后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再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50例恶性肿瘤患儿行静脉输液港植入后,16例发生静脉输液港植入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67%,其中局部感染5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3例、药物外渗4例、导管堵塞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儿在年龄、肿瘤类型和血白蛋白水平上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白蛋白水平<35 g/L均是患儿行静脉输液港植入后发生相关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儿行静脉输液港植入后发生相关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偏小、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血白蛋白水平偏低,临床应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恶性肿瘤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患儿行静脉输液港植入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静脉输液港植入的150例恶性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和恶性肿瘤类型等),以及静脉输液港植入相关资料(如置管位置和手术时间等),并统计患儿行静脉输液港植入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探究患儿行静脉输液港植入后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再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50例恶性肿瘤患儿行静脉输液港植入后,16例发生静脉输液港植入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67%,其中局部感染5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3例、药物外渗4例、导管堵塞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儿在年龄、肿瘤类型和血白蛋白水平上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白蛋白水平<35 g/L均是患儿行静脉输液港植入后发生相关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儿行静脉输液港植入后发生相关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偏小、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血白蛋白水平偏低,临床应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恶性肿瘤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综述ICU家庭参与护理的基本概念,国外实施ICU家庭参与护理的方案及其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ICU家庭参与护理的内涵及其国内外应用推广现状进行文献分析,介绍现有ICU家庭参与护理理论,实施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法律伦理、文化差异等注意要点。结论 建议未来可通过借鉴国外理论框架,制定符合我国ICU实际情况的家庭参与护理理论体系并开展临床实证研究。

  • 标签: 重症监护室,ICU ICU家庭参与型护理 综述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