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6 个结果
  • 简介:清康熙至乾隆年问,在福州三坊七巷隐居着一位文人,他就是当时著名诗人和有砚癖的收藏家黄任。他的不仅在全国知名,而且在台湾十分流行,至今历200多年而不衰;他收藏过的砚都是砚中精品,为后人所珍藏。“砚癖不顾千金酬,成自谓万事足。”就是他一生的写照。

  • 标签: 黄任 闽台 三坊七巷 收藏家 乾隆
  • 简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东晋文人的山水自然观.自然山水被当作"道"的外在表现和体悟"道"的工具,被当作精神寄托之所在和隐逸的终极归宿,被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浓缩了中国文人自然观的阶段性演进过程;而作为这种山水自然观影响下的产物,越来越多地把山水作为诗歌表现的主体,从而展示了东晋诗歌从玄言向山水演变的轨迹.

  • 标签: 山水诗 中国文人 东晋诗歌 隐逸 玄言诗 自然观
  • 简介:<正>法国象征派,和其它西方思潮、文艺一样,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时逐渐被引入中国的;也可以说,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异国奇卉之一。在长期的闭塞之后,刚刚打开窗户看世界的人眼中’一切都是新鲜的。伴随着“五四”新文学的萌芽,新文学家家们,同时开始了解世界文学,关注世界发展的全过程,

  • 标签: 法国象征派 法国象征主义 波德莱尔 象征诗 法国文学 梁宗岱
  • 简介: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过着'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的生活。寻常生活的一点云彩,一声鸟语,一道溪流,在他的笔下,都浮动着空灵与恬静,极富鲜明个性,在当时诗坛开拓了新的艺术天地,成为唐代山水的滥觞。五绝组诗《辋川集》

  • 标签: 鹿柴 酬张少府 山水诗 艺术天地 辋川 深林
  • 简介:张大千一生作画约3万张,堪称中国画坛的高产画家。然而,其画作相当部分表现的是蜀山蜀水,特别是他在海外所作的,构成了值得关注的思乡文化。本文通过张大千画(《资中八胜》《青城山通景屏》《长江万里图》等)的解读,揭示出张大千的乡愁情结与盼归不得归的内心痛楚。

  • 标签: 张大千 诗画 思乡 情结
  • 简介:<正>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晚清诗词名家张鸣珂《秋风红豆楼钞》一册,稿本,毛装,存卷一,九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双边,书口题"秋风红豆楼钞"。是书卷首有"玉珊画"白文篆印、"秋风红豆楼"朱文篆印。开卷有众人评语题词,皆同时诸贤手迹,如褚二梅、陈鸿诰、赵铭、周朗亭、孙仁渊、雷葆廉、石中玉等人。该集是张氏早年

  • 标签: 篆印 陈鸿诰 九行 蓉村 孙仁 寒松阁
  • 简介:清康熙年间初版,是苏东坡诗集的最佳版本,莫友芝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得此书,于道光十三年读毕,书页间有莫友芝的眉批、行批及手记一百余处,除逐字进行圈点外,另有7种印章钤40余处,故这套书(10本)具有较高的文物和研究价值.

  • 标签: 莫友芝 精读 施注苏诗 简介
  • 简介: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的《月》一直被认为是一首咏月伤怀之作,原诗如下: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这首很美,故不少中外学者对《月》诗作过评论、笺注、赏析和翻译,所见有同有异.明代的钟惺评曰:“细语幽响,故故向人,而含吐不欲自尽”(《名媛归》).清代赵世杰评曰:“皎若冰壶”(《古今女史》).对这首,不少人将它译为了现代,然而因为各家的理解不同,致使译文不同,形成百花齐放,这也是薛涛研究中的一种奇异景象.卓三在《唐女校书薛涛今译》中是这样翻译的:

  • 标签: 中外学者 薛涛诗 女诗人 奇异景象 女校书 现代诗
  • 简介:女诗人多敏与《逸情阁遗》于月华一多敏生平与思想多敏,字惠如,喜他腊氏,满洲旗人。祖籍长白,主要生活年代在道光至光绪朝,有《逸情阁遗》。丈夫松椿,亦为满族。曾官江宁,再迁太原,久在保定,再至清河,终为漕运总督。多敏之子宝康,“驯而也,识博而能文也,...

  • 标签: 女诗人 遗诗 《红豆》 女性 纳兰性德 思想境界
  • 简介:<正>近年来,在研究陈独秀早期思想与活动的过程中所搜集到的陈独秀写的两组诗,对研究陈独秀在一九○八——一九一○年的思想和活动,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一组名《华严瀑布》,五绝体,一九○八年下半年写于日本。最早提到陈独秀写《华严瀑布》的是苏曼殊,他在其《画跋》中说:“华严瀑布在日光山,篷瀛绝胜处也。仲子曾作《华严瀑布》十有四章,词况丽赡”。但苏曼殊并未将原作录出,而后来的有些学者,或因未

  • 标签: 陈独秀 苏曼殊 华严 瀑布 思想与活动 参考价值
  • 简介:马佳氏升寅父子因长年在京外各地任职,又爱好吟咏,故诗集中留下了大量的纪程。这些诗集中纪录了辽沈、塞外、川蜀及豫陇宁夏等地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天气症候等人文和自然景象,为人们了解清代中晚期中国边疆地区的社会自然风貌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图景,并具有审美意义。风格真挚淳朴,纪程线索明晰且地点相对一致,基本属于审美观照型。

  • 标签: 升寅 宝琳 宝粦 纪程诗 纪录
  • 简介:在我国诗歌的海洋中,打油深受大众喜爱.它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极其广泛的社会生活;语言大都运用俚俗口语,用明白如话的语言来表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上至饱学之士,下至黎民百姓均无阅读障碍,都能明白诗中蕴含的思想,并且人人均可"打油".因此,千百年来它经久不衰,有极强的生命力.

  • 标签: 世间百态 写世间 百态打油诗
  • 简介:一文就对他的一文的辨析提出辩解与反诘.文章认为其辩解与反诘要么避开所讨论问题的着眼点、辨非所讨论者,要么又解读再误,要么将明显的有违情理与逻辑的说法强加于人再事辩驳与反诘.文章对上述问题略作辨析,同时再次略为辨析其作为杜甫、严武发生"睚眦"事件证的那些杜甫诗歌,根本无法证实其所信从并欲证实的所记载的严武、杜甫间的"杀而未果"事件的真实性.

  • 标签: 杜甫 严武 “杀而未果”
  • 简介:天水市博物馆现藏清宋琬主持摹刻《少陵流寓》原石共三块,其中一块已碎为四部分。现简要介绍如下。残石均为陕西富平产石灰岩石质,质极坚细。每块纵36厘米,横48厘米,厚8~11厘米。细线刻横框,纵24厘米。每块石右侧有编号,用小真书标志该石所在顺序。残石一,行草书。为全部《少陵流寓》之第七,内容为《秦州杂》第十六首后二十二字、第十七首、第十八首、第十九首前十七字。

  • 标签: 杂诗 书法艺术 第十八首 博物馆 天水市 石灰岩
  • 简介:文学史上有“千家注杜”的说法,“千家注杜”的热潮始於末代,而现存的各种杜注本和选本则有二百多种。其中,杜甫诗集或全集的注本以宋、清两代为多。而清代似以钱谦益的《杜诗笺注》、仇兆鳌的《杜详注》以及杨伦的《杜镜诠》流传最广。但後两种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乾隆以後钱著被列为禁毁书,直至清代末年才得以再度传播。万曼的《唐集叙录》认为,清人杜注释本中比较通行的,首先是康熙三十二年(1693)雕版的仇兆鳌的(杜详注》,其次是雍正二年(1724)印行的浦起龙的《读杜心解》,而後便是乾隆末年(1795)杨伦的《杜镜诠》。

  • 标签: 《钱注杜诗》 批评方法 杜甫 诗歌研究 中国
  • 简介:陶渊明田园之所以恰好产生于晋、宋之际,主要因素是:1.自然与名教调和理论的影响。2.玄言对正统的文学讽谕教化说之冲击。3.门阀制度确立、鼎盛背景下东晋后期诗风摆脱束缚,转向山水、田园。4.江州一些地区山水秀丽,农村生产发展,为田园提供了天然、美好的描述、吟咏对象。5.玄学思想、宦途失意和某种程度的劳动实践所决定的陶渊明复杂的主观感受、情趣。

  • 标签: 玄言诗 农村生产发展 讽谕 门阀制度 玄学思想 教化说
  • 简介:曹操的《蒿里行》一诗作于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从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曹操起兵讨伐董卓至建安四年曹操攻打袁绍,反映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两个主要阶段:一是关东(函谷关以东)诸军与关西(函谷关以西)军阀的战争,前者的代表人物是袁绍,后者的代表人物是董卓;二是关东诸军之间的互相攻杀,在这一阶段形成了袁绍、袁术、曹操等势力。

  • 标签: 《蒿里行》 曹操 中国 产生背景 诗歌 文学研究
  • 简介:《焦氏易林》是西汉焦延寿~①依傍《周易》所作的一部占卜奇书。全书4096条卦辞,出入经史百家,采撷讴谣口语,广罗自然万物,总揽芸芸众生,具有多学科的文献价值。在文学上,明代钟惺誉其文辞'锻炼精简'、'深文急响'~②,现代文学大师闻一多将它与司马迁的《史记》并称为汉代'两部非文学的文学杰作'~③。最为奇特的是,其卦辞大量地化用或直接改写、评述《诗经》语句篇章。清代今文经学家以此作为汉代齐遗说大加搜罗,当今的《诗经》研究者多祖述清人,没有深入探讨,以至毫无疑义地视为齐遗说称引之。本文试为质疑辨正。文中所引《焦氏易林》语,以《四部丛刊》本为据。

  • 标签: 主齐诗 易林皆 焦氏易林
  • 简介:《全宋诗》中收入了大量的僧人及其诗歌作品,无论从僧人数还是诗歌数量上都超过了前代。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详寅的宋僧研究资料和线索,是了解宋代僧状况,研究宋代僧、诗歌以及整个宋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总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疏漏和失误,如漏收、误收、重出等。笔者在进行《全宋诗》僧补正工作中,就所发现的《全宋诗》所收僧的错误、疏漏之处进行了初步的归纳总结,大致分为七类,探讨其致误的原因,以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借监。

  • 标签: 《全宋诗》 僧诗 错误 重出 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