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谱牒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但专家学者大力呼吁加强对宗谱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研究成果不断出现,而且新修宗谱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据笔者的初步调查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仅浙江缙云一县相继修成的各姓氏宗谱就在100部以上。相对于旧谱,新谱在内容上、形式上都有创新之处,其中1997年编修的《五云赵氏志》当为佼佼者。本文专就其对志事功能的强化作一些分析,借一斑以求诸同好窥知缙云新谱的一些动向。
简介:<正>陈邦怀先生《敦煌写本丛残跋语》(1984年《史学集刊》第3期)丛残凡五种,其第三种为《论语》某氏注残页,仅存六行。有“德化李氏凡将阁珍藏”及“本斋珍赏”两印。保之先生称其字大如拇顶,草书极精。经、注连写,经文大字,注文稍小,与通常所见唐写本经籍其注文作双行者,迥不相同。每章之末空一字,以与下章区别之,与汉石经同。注文非郑
简介:从卜辞显示出来一些特征看,《合集》27880—《合集》28008之间有关"小臣某"的诸多卜辞可以排谱。排谱之后的卜辞反映的是商王调动马小臣与诸多小臣某抵御大方入侵的历史。卜辞中的"小臣某"都来自"某"国或"某"地;他们是"某"国或"某"地的军事首领。侧重于军事是殷墟卜辞中小臣某的重要特点。
简介:时值凉秋,金风送爽,惟秋涝间歇,乍晴又雨,正令人烦枯中,忽传绿衣人持小邮包内函线装古籍一册。南窗颇有感闲散,急正襟翻阅,顿觉耳目醒爽,此一古气盎然之装订,前贤俊逸之书法,精擘之高论,更兼拓本黑白分明,印章朱红灿然。志强兄苦心筹划之功,令人钦佩。
简介:清代崔述反对神农氏、炎帝为一说,力主为二说,并以《史记》即为二说,作为主要证据。此说后经顾颉刚先生高度赞许,迄今在学术界仍极具权威性。本文主要通过内证,即《史记》所反映司马迁这一方面的基本思路,结合对有关正文的具体阐释,试图证明崔述对为一说'理直气壮的驳诘'(顾颉刚语),实是误解了《史记》。司马迁是不折不扣的神农氏、炎帝为一说者。
简介:中国近世谱形成于宋元时期,以族谱为其主要形式,文章以徽州程氏族谱为例,对宋元时期宗族谱系的构造进行分析.徽州程氏族谱可分为本宗谱和氏族谱两部分,两种谱系是建立在族与氏族区别的基础上,以名族为本位结合在一起.本宗谱系的构造特点是宋元时期族亲属关系的反映.氏族谱系则是追溯姓氏来源,通过神祖祖先的历史化和世系化,确立氏族的名族地位.
简介:1975年,廊坊市出土两合明代墓志,志主分别为宣宗乳母奉圣夫人李氏及其子吕俊。两方志文留下的历史信息涉及明代官职、诰封及洪武与建文纪年的使用等内容,更重要的是为确定明宣宗的生年提供了重要依据。
简介:顾氏家族作为传统的江南文化世家,家族文化传承极为丰富,有着"忠直"、"孝义"、"尊礼"为主的门风,以及以经义、文史、书画、杂艺为主的家学传统。顾氏家族自汉代始即秉承儒风,魏晋玄学与南北朝佛、道的不断渗透,则给顾氏家族文化增添了新的血液。唐代,道家、道教思想在其家族文化传承中显得更为突出。其变化轨迹,就其内部原因而言,与家族的崇宗意识、多样化教育、家族成员间的相互影响有关;就外部原因而言,则由时代变迁、文化好尚、家族迁徙、生活环境之改变等因素所造成。
简介:在今太原文庙东南角的院落内,笔者发现一块被用作铺地砖的明代墓志。据墓志可知,墓主人沛县县君系属晋藩宁河王府,其父为辅国将军朱奇瀔,丈夫为阳曲仪宾郭清,生三子二女,享年三十五岁。墓志内容单薄,信息量小,所记述仅其为女、为妇、为母三个人生阶段的家庭关系。根据相关明代宗室的历史文献及粗简的墓志,推知如沛县县君这样的宗室末支子女,在明嘉靖王朝已成为寄食于社会边缘的角色。
简介:砚宽一二四、长一七八、高三十三毫米。砚素面随形,边刻草书“剪绿”,
简介:砚宽一O点八、长一六点六厘米,斫钟形作砚池,砚背镌金农像,款署“辛巳三月杭郡金农制”、“冬心”篆书方印。按:金农,清康熙乾隆间仁和人,字寿门,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善待文,精鉴别,尤长金石书画,楷书有隶意,篆刻得秦汉法。
简介:通过对《安阳韩琦家族墓地》一书及相关资料的考察得知,普安郡太君崔氏并非韩琦的继室,而是侍妾。除了崔氏,韩琦还有另外一位为其生子的侍妾贾氏,而尚未确定墓主身份的M5,其墓主可能是贾氏。
简介:苦芦湾是一个被数万人所铭记的地方,从明初到清末,一个回民家族世居于此。同治年间为躲避杀戮,这个自称“苦芦湾人”的家族逃离苦芦湾,分散到甘、青、新、宁、蒙等地。虽然此后苦芦湾只是一个遥远的地理记忆,但长期围绕保护祖坟和上坟等活动,“苦芦湾人”的认同维系至今。在群体文化自觉的当下,“苦芦湾人”已着手书写历史记忆并成立寻根组织。苦芦湾人是一个认知西北回民家族文化、祖先文化的绝佳案例。
简介:本文,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清代军机处满文熬茶档》等档案史料,再辅以藏文《颇罗鼐传》等文献,阐明18世纪前期西藏王公颇罗鼐家族在清朝收取准噶尔情报的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当时的清朝与准噶尔的形势,以此探讨颇罗鼐在清准双方关系中的作用,并对颇罗鼐的历史地位给予新的评价.
简介: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曹雪芹家族的发迹历史,然后通过清宫密折档案,重点讲述了康熙、雍正两代皇帝对曹雪芹家族兴衰的影响。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时期,由于深受康熙皇帝的赏识与重用,加之自身的竭忠尽智、实心效力,曹寅长达二十三年担任江宁织造,五次担任两淮巡盐御史,四次承办康熙南巡,这一时期成为曹家最为兴旺发达的时期。但也是曹家盛极而衰的转折点,由于承办南巡等原因造成了曹家巨额亏空,这次的亏空也一直困扰了曹家以后几代,到雍正皇帝上任之后,开始整顿财政,但曹家的亏空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加上曹家当时掌权人曹顺的无能,曹家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败。
简介:宁夏历史悠久,文化多融。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这里生成的古代文化呈丰富而多元状。文化的延续性,也在这里得到了传承性展现。挖掘、整理和研究仍存活在民间的文化艺术遗产,追溯其历史文化相延续的根脉,折射出的是曾经辉煌的经历和活着的文化遗存。宁夏隆德县杨氏家族雕塑艺术及其传承,是较为典型的民间手工艺传承的范例,
简介:一、序论客家先民筚路蓝缕人居台湾始于荷郑时期,经康熙中叶,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再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各朝代,不断人垦,至民国前几于停顿。康熙年代,虽在台南、高雄、嘉庆有点状存在,但以高屏溪(下淡水溪)东岸地下水丰富的近山平原为其根据地,另一批到了雍正年间渐移至彰北、云林、台中一带。至乾隆时期再北移至台北、桃园、新竹、苗粟等丘陵地区。迟至道光年间始垦新竹东南地区,算是把台湾西部开发完成。
简介:本文以广西客家族群关系为例,探讨族群关系在文化自觉的指令下,族群互动的方式、特征、规律及其作用。认为以文化自觉为指导的族群互动体现了国内族群关系的一般规律与特征;造就了和谐的族群关系,使客家文化成功转型不断创新,并使客家族群和汉民族不断发展壮大;文化自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对构建现代和谐的国内国际族群关系具有显著意义与作用。
简介:<正>“屈原生于秭归,宋玉起于宜城,恶可以山陬僻陋概之哉!”(《鹤峰州志·艺文志》)是的,通都大邑固然地灵人杰,然而文学艺术源于生活,遐荒微外又焉能扼抑奇才的产生?产生在群山争矗,万壑幽深的容美土司子弟田宗文,就是一位才情超逸、佳构盈笥的一代土家族诗人。一田宗文,字国华,生于世袭土官家庭。明嘉靖年间,乃祖乃父曾率队奔赴江浙抗倭,屡建奇功。叔父田九龄,是当时一颇有造诣的诗人。宗文生卒年月无确载。据其侄田楚产叙说,田宗文早夭,阳寿仅二十九个
简介:一数年前,我在《紫禁城》总第25期上写过一篇《曹雪芹、徐志摩与石虎胡同》。文中谈到了这两位“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烁了才华,又都飘然彩虹般地过早地辞别了人世”的作家、诗人,和一处曾经“重重叠叠地印下二人的足迹”的石虎胡同七号的小园庭,并从这两个文人的早逝,谈到小园庭中的一处名为“好春轩”房舍。在这篇文字的结尾,我写了这样的一段话:
浅析《五云赵氏志》对志事功能的强化
陈邦怀跋唐敦煌写本《论语》某氏注残卷
卜辞排谱与相关小臣某的族氏与身份
喜见影印戴足斋氏《珍泉集拓》问世
《史记》神农氏、炎帝为一、为二说考辨
宋元宗族谱系的构造——以徽州程氏为例
明奉圣夫人李氏及其子吕俊墓志考
汉唐时期江南顾氏家学家风发展与演变
晋藩宁河王府沛县县君朱氏墓志铭
萧山朱氏藏砚 第三十二 剪绿砚
萧山朱氏藏砚第八—金冬心制砚
安阳韩琦家族墓地M5墓主身份及相关问题研究
苦芦湾人:一个回民家族的记忆与认同
清朝的准噶尔情报收取与西藏王公颇罗鼐家族
从清宫密折档案看康熙、雍正对曹雪芹家族兴衰的影响
宁夏非物质文化民间遗存—隆德县杨氏家族雕塑艺术
客家族群台湾西部山麓开发的经验——以六堆为例
族群互动中的文化自觉——以广西客家族群关系为例
明代土家族诗人田宗文和他的《楚骚馆诗集》
蒋慰堂遥话好春轩——《曹雪芹、徐志摩与石虎胡同》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