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Ⅰ期手术用于治疗高位复杂性肛周脓肿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从本院2020年8月到2022年8月收治的高位复杂性肛周脓肿患者中选取9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Ⅰ期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和研究组(45例,采用改良Ⅰ期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研究和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两种手术治疗后发现,研究组的愈合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的时间短,愈合后瘢痕面积小于对照组。同时,术后肛瘘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 结论:对高位复杂性肛周脓肿患者采用改良Ⅰ期手术进行治疗有效提高了治疗的效果,缓解了其痛苦。
简介:【摘要】:目的:术前MRI定位技术在复杂性肛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0年10月-2021年5月收入的复杂性肛瘘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7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结果:对比综合治疗有效率:研究组综合有效36例(94.74%),对照组综合有效30例(78.95%),(p<0.05);对比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3例(7.89%),对照组不良反应11例(28.95%),(p<0.05)。对比对照组,研究组的手术结果更好,患者手术次数、术中发现内口数少,愈合时间短,(p<0.05)。结论:术前MRI定位技术可提升复杂性肛瘘手术质量,降低手术风险,患者恢复时间更短,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复杂性尿路感染患儿予以行之有效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入对象:复杂性尿路感染患儿。例数:76例。就诊日期:2020.07至2021.06。组别:参照组(38例)、试验组(38例)。护理措施依次为常规护理方案、综合护理方案。检验标准: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干预前后症状评分、家属护理满意情况。结果:(1)试验组治疗效果较参照组更优,P值小于0.05。(2)干预前,两组症状评分数值波动较小,P值高于0.05。干预后,试验组症状评分较参照组更低,P值低于0.05。(3)试验组家属护理满意情况优于参照组,P值较0.05低。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小儿复杂性尿路感染,效果值得肯定,除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外,还可提高临床效果、家属护理满意情况,促进护理质量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该次实验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价值展开分析研讨。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抽取80例患者进行数据化分析,根据患者治疗顺序,进行分组安排,实行单纯西医治疗的小组命名为甲组,划入人数(n=40);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小组命名为乙组,划入人数(n=40),而后对相关数据展开收集整理,评价比对。结果:患者类型相同,实施治疗方案不同,所得效果也随之不同,乙组显优甲组(P<0.05),均可见于如下方面:临床疗效、白细胞指标水平、肾功能水平、症状表现反复情况、细菌清除率、检验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结论:在本次研究中,重点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讨论,旨在通过对比实验,寻求一种切实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为广大患者解除病苦。结局所得明确,相比单纯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更具优异性,不仅能切实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病症与致病菌的消失,还可显著降低病情反复情况,加快康复速度,值得肯定与推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患者护理预后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间录入我院中确诊为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共计50名,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25)与实验组(n=25),分组方式为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护理后研究人员评价患者生活质量与患者的疼痛程度,以生活质量判断,患者愈后恢复效果,分析组间差异。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显著存在(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P<0.05)。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照实验,证实针对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具有良好可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间断弧形切口手术在复杂性肛周脓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特定时间段内(2023年8 月-2024年8月)的48例复杂性肛周脓肿,按“数字1∶1法”分为不同组别,即对照组(24,采用放射状切口)与研究组(24例,间断弧形切口手术),重点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围术期指标、疼痛评分。结果:对各组患者治疗前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对比分析后,观察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较短(P<0.05);术后第1、3、7天观察组疼痛评分较低(P<0.05)。结论:间断弧形切口手朮治疗复杂性肛周脓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创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因此,值得临床医生在实践中积极推广该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与常规开放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4年2月77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常规组41例,腹腔镜组36例。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疼痛等并发症、术后复发率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P=0.463)、切口感染(P=0.263)、肠管损伤(P=0.211)、术后复发(P=0.9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腔镜组在术中出血(P=0.000)、术后肛门排气时间(P=0.000)、住院时间(P=0.001)、术后疼痛(P=0.031)方面明显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种治疗方法同样安全有效,但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妇科一例腹腔镜术后发生腹壁切口疝的患者做病因分析及处理。结果腹壁纵向切口、腹内压增高、切口感染、营养不良、高龄、糖尿病等是腹壁切口疝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尽量保护组织,手术时动作要轻柔仔细,彻底止血,不留死腔,围手术期合理处理,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的平衡,纠正贫血和补充蛋白质,强调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对污染创口反复冲洗及切口下引流。缝合技术到位,麻醉用量及时间把控适中,术后精心医疗及护理,防止负压增加,做好出院指导。术后半年内注意防护,避免各种诱因。引起腹壁切口疝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很多因素能导致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或切口裂开,如性别、年龄、急诊手术、肥胖、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黄疸、腹水、慢性肺功能不全、贫血、营养不良、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和手术操作不当、术后腹内压增高、腹部多次手术等,三种因素以上应视为高危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