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提出适合中国肝母细胞瘤(HB)患者的危险分层方法,探讨高危HB患者的新治疗方法。方法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年龄≤18岁的100例初治HB患者,根据临床分期、甲胎蛋白水平、病理分型等因素,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和高危4个危险层级。极低危患者手术后不行化疗,随访观察;低危患者术后用C5V方案(顺铂+氟尿嘧啶+长春新碱)化疗共4个周期;中危患者术前和术后行C5VD方案(顺铂+氟尿嘧啶+长春新碱+阿霉素)化疗,共6~8个周期;高危患者术前和术后行C5VD方案与IIV方案(异环磷酰胺+伊立替康+长春新碱)交替化疗,共8个周期。结果100例患者分为极低危2例,低危10例,中危51例,高危37例。化疗前有可评价病灶者83例,化疗后部分缓解65例,疾病稳定10例,疾病进展8例,一线化疗客观有效率为78.3%。中位随访20个月,复发和进展30例,死亡27例。全组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9.2%,2年总生存率为72.0%。其中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的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88.9%、75.3%和43.2%, 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100%、81.0%和44.8%。结论新的HB危险分层方法简便可行。根据新危险分层方法分层后,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极低危、低危和中危HB可获得较好的预后,高危HB患者的生存率仍有待提高,需要探讨新的治疗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下住院患者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态度、应对行为及焦虑状况,做好疫情期间的患者管理。方法对2020年3月15—30日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住院的117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认知情况、应对行为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不同年龄、学历的住院患者新冠肺炎认知、态度和相关行为改变有差异。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方面,除感染科患者外,小学以下学历及20岁以下患者得分最低,分别为(7.28±0.47)分、(7.85±0.46)分;在态度、生活行为和方式的改变方面,除感染科患者外,小学以下学历及内科患者得分最低,分别为(6.28±0.71)分、(6.55±0.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部患者的焦虑平均得分为(51.24±11.35)分,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和科室住院患者焦虑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0岁以下和学历低的患者对新冠肺炎认知情况不足,学历低及内科(以收治老年患者为主)患者对新冠肺炎态度、生活行为和方式的改变与疫情发生之前比较差异较为不明显;大部分住院患者有轻度焦虑,特别是感染科患者,医务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教育,以减轻其焦虑心理,并科学、规范地做好特殊时期住院患者的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接受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50例局部中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放化疗所致的放射性食管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血液学不良反应等以及不同化疗方案所取得的pCR率,根据病理反应程度分为pCR组和非pC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DFS)及总生存(OS)。结果50例患者均达R0切除,pCR率为50%(25/50)。紫杉类+铂类pCR率38%(11/29),氟尿嘧啶类+铂类pCR率69%(9/13),氟尿嘧啶单药pCR率63%(5/8)。放化疗导致的Ⅲ级以上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下降(4例),Ⅲ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4例,其中放化疗中发生食管纵隔瘘1例,手术后发生膈疝1例。pCR组与非pCR组相比,DFS及O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能取得较高的pCR率,且pCR组的DFS、OS率较非pCR组高。治疗不良反应可耐受,手术并发症可控。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护理防护措施,为今后更好地应对突发疫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根据急诊科工作特点,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及防控方案、制订一系列急诊科护理防护工作内容,包括日常防护管理、就诊分诊管理、出诊管理、环境消毒管理、工作人员和防护物资管理。结果 疫情防控期间,护士在工作中能做到精准地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做好防护,保证了疫情防控期间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结论 疫情防控期间,在完成常规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的基础上,围绕疫情防控做好急诊科的护理防护工作,对保证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冠疫情后时代急诊监护室长期的探视管理策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急诊EICU自2020年3月1-31日收治的22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急诊监护室长期探视管理策略对其进行管理,对比管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及对急诊监护室探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急诊监护室收治的22名患者中,死亡1人,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的21位患者中,发放试卷21份,收回21份,有效回访率100%,满意度90分以上17人,80分以上4人;管理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管理前,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冠疫情后时代,对急诊监护室患者采用云探视模式管理,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还能提升其对探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境外疫情的拓展以及我国地区的一些局部聚集疫情在产生,新冠肺炎问题还在面临着输入性的病例威胁。同时,人们要面对正常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客观需求,对于新冠肺炎的常态化控制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需要对常态化防控的价值产生客观的认知,并且结合整体的疫情防控形势来总结在新冠疫情抗击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始终坚持基于政府为主导的地位,加强疫情的防控,落实常态化的防控管理,使其能够和局部疫情的快速应急机制产生相互的融合,构建形成常态化的新冠疫情多发触点预警体系,使应急物资的储备更加丰富,更好地开展整体性的疫情防控培训和演练工作,为后续的疫情到来做好相应的准备,使疫情的防控以及救治能力得到相对应的提升,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简介:摘 要:目的 对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居民防疫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方法 通过微信等社交软件发布自行设计的居民新冠肺炎防疫调查问卷。2020年2月12—18日,随机选取收回问卷1000份作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0名调查对象获取疫情信息主要途径为社交软件823例(占82.3%)、网站786例(占78.6%)、电视711(占71.1%);所在区域均采取控制外出、进出登记验明身份、测体温、环境消毒、只留一个通道关闭其余通道、发出入证等措施,其比例依次为93.1%、90.2%、83.3%、80.6%、80.9%以及70.5%,登记湖北/外省旅居史仅为62.4%;个人采取防护措施中,戴口罩、勤洗手、减少外出、不与亲友聚会分别占97.6%、96.7%、95.5%、93.6%;居家消毒时使用75%酒精、含氯消毒剂、热水烫洗的分别占60.7%、51.5%、30.1%,不消毒占6.8%;居民对防疫措施满意度为90.5%。结论 居民获取疫情信息的渠道以社交软件、网站以及电视为主,防控意识较强。社区、个人认真执行《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与服务工作精准化精细化指导方案》,严格执行防控措施;政府部门统一调配物资供应,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此外还需关注大众心理的健康。
简介:【摘 要】总结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常态化期间1-2年内新上任护士长在疫情常态化时期患者及陪护管理的实践及思考。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线培训管理系统在新入职护士培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以新入职护士60例为对象,其中30例实施常规培训,视为参照组,30例实施在线培训管理系统,视为研究组,研究时间是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对比两组护士的学习成绩、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护士的理论知识评分(92.13±5.43)、操作知识评分(91.68±5.69)与综合知识评分(92.09±6.56)高于参照组各指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