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危重症患者颅内压灌注压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了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脑部疾病治疗的27例病患,对本次参加实验的所有病患均进行常规的治疗,对其颅内压进行有创监测,即将微型的传感器植入病患颅内进行监测,分别使病患进行平卧,后将床头抬高,分别为10°、20°、30°、40°等进行监测。结果在床头处于0到40°之间时病患的颅内压与床头的角度呈现负相关关系;病患的平均动脉压与床头的角度呈现负相关关系;当床头高度在0到30°时,病患的灌注压有上升趋势,但床头高度超过40°时,成下降趋势。结论体位是影响危重症病患颅内压、灌注压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将病患的床头抬高30°左右对于病患来说是非常适宜的体位,不仅可以有效的使颅内压降低,同时还可以使得血压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正常数值,避免供血不足等情况的发生,有效的降低病患在手术后由此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等情况。

  • 标签: 危重症 颅内压 脑灌注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儿童性瘫痪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以来收治的明确诊断为性瘫痪患儿的50例临床检查资料以及病史,同时随机选取相匹配的健康儿进行对比分析,对所有实验儿童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和DTI检查,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瘫痪组患儿的颅脑磁共振检查正常(兴趣区纤束无明显变化,FA值降低)为6例,7例患儿脑萎缩、3例患儿裂畸形、7例患儿为胼胝体萎缩伴有弥漫性白质损伤共计17例患儿,27例患儿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同时对于白质损伤及白质软化症患儿的DTI/FT示其神经纤维束弥漫或局部缺失、稀疏或走向异常。结论磁共振成像可对性瘫痪的患儿进行明确的诊断,其中DTI/FT检查对隐蔽性白质损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性瘫痪 DTI检查
  • 简介:回顾消化道良恶性肿瘤术后并发Wernicke病3例患者的病例特点,总结护理措施有:加强病情观察,重点关注其意识、眼球活动、肌力及电解质等变化;完善安全护理,做好防误吸、防拔管、防跌倒/外伤、防走失、防坠床、防压疮的措施;做好维生素B1用药护理等。认为正确认知是防治Wernicke病的关键;重点关注有长期嗜酒史、营养不良、恶性消耗性疾病、严重呕吐及长期禁食者等易发人群。

  • 标签: WERNICKE脑病 维生素B1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泛双侧额叶挫裂伤患者双侧同时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3例双侧额叶挫裂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23例广泛双侧额叶挫裂伤患者均行双额去骨瓣减压其中恢复良好16例,轻残4例、死亡3例。结论双额去骨板减压术是治疗广泛性双侧额叶挫裂伤积极有效措施,提高了手术效果。

  • 标签: 广泛双侧额叶脑挫裂伤 双额去骨瓣减压 治疗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肝性病病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肝性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患的满意度、配合护理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配合护理的依从性为88.8%(32/36),对照组为75%(27/36);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4.4%(34/36),对照组为83.37%(30/36),两组两项数据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肝性病病患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极大地提升护理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肝性脑病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2013年我院收治的2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通过对24例患者实行有效的治疗后,20例患者有显著效果,3例有所好转,1例疗效较慢。结论采用相应方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综合疗法治疗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对36例性瘫痪患儿采用功能训练、物理治疗、蜡疗、推拿按摩、针灸、穴位注射等中西医结合疗法。结果显效2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结论康复综合疗法是治疗小儿性瘫痪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脑性瘫痪 康复 综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清熄风汤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选取的观察对象为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之间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服用天麻钩藤饮治疗,观察组给予清熄风汤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清熄风法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高血压 清脑熄风汤 天麻钩藤饮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性桥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和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选择发病2周内、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有阳性发现的病例,排除同时存在前后循环梗死或同时存在桥与其他脑干部位的梗死,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进行病因分型;将单纯性桥梗死作为病例组,前循环脑梗死为对照组,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单纯桥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和临床表现特征.结果与单纯桥脑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高糖化血红蛋白(OR1.183,95%CI1.007~1.389,P=0.041).病因分型中,与单纯桥脑梗死相关的为穿支动脉疾病(OR2.343,95%CI1.086~5.057,P=0.030).与单纯桥脑梗死相关的症状有头晕/眩晕(OR1.827,,95%CI1.024~3.259,P=0.041)、恶心呕吐(OR2.631,95%CI1.267~5.464,P=0.009)、复视(OR5.103,95%CI1.342-19.404,P=0.017)、耳鸣(OR10.512,95%CI1.119~98.714,P=0.040)、行走不稳(OR2.547,95%CI1.328~4.884,P=0.005).与单纯桥梗死相关的体征为眼球震颤(OR9.368,95%CI3.251~26.991,P=0.000)、单侧肢体感觉障碍(OR3.145,95%CI1.051~9.412,P=0.041).结论单纯桥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病因分型与前循环梗死不同,危险因素中的高糖化血红蛋白、病因分型中的穿支动脉疾病、临床表现中的头晕/眩晕、恶心呕吐、复视、行走不稳、眼球震颤、耳鸣和单肢感觉障碍更为突出.

  • 标签: 脑桥梗死 前循环梗死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病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肿与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像特征,提高脓肿及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正确性。方法搜集手术病理证实的脓肿16例,胶质母细胞瘤21例,对其平扫及其增强影像进行回顾分析、比较脓肿及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像特征。结果脓肿组CT表现环壁溥,边缘较光滑,环状强化周围可见子灶显示,水肿相对较轻。胶质母细胞瘤组CT表现花环状增强,水肿明显,环壁厚,边缘多不光滑,可见壁结节。结论不典型脓肿与胶质母细胞瘤的CT影像相似,易误诊,仔细分析影像,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 标签: 脑脓肿 胶质母细胞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全放疗治疗转移瘤的近期疗效。方法66例行全放疗或高压氧联合全放疗的转移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比较,治疗结束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KPS评分,治疗结束一个月复查头颅CT或MR评价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HBO组有28例缓解,与单放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HBO组的生活质量卡氏评分明显优于单放组;同时治疗后1月行影像学检查评价,HBO全放疗组近期有效率86.6%;单放组近期有效率61.1%,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高压氧配合全放疗能提高全放疗疗效,减轻神经症状体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转移瘤 高压氧 放射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动态变化,探讨IL-6对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予以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在脑梗死后1、5、14d进行血清IL-6测定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组,清晨测定血清IL-6。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脑梗死后1、5、14dIL-6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梗死后14d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2.82ng/L)vs(15.25±4.65)ng/L,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脑梗死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1、5d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梗死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9.03±2.28)分vs(10.38±2.30)分,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888,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密切相关,β-七叶皂甙钠可能通过抑制血清IL-6的增高而改善神经功能

  • 标签: 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6 神经系统疾病 七叶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肾损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肾损害患儿的资料,并随机抽选该病未发生肾损害的患儿资料46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观察中,肾损害组年龄在3~7岁段肾损害发生率为45.65%(21/46),男性患儿肾损害发生率76.09%(35/46),病程(7.6±3.1)d、发热时间(9.1±3.6)d,重症率为60.87%(28/46),均高于非肾损害组数据。全部患者随访一个月,均预后良好。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与年龄、性别、病程、发热时间及病情程度相关。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肾损害 危险因素
  • 简介:2009年7月22日,李安富(余恩惠之夫、李赞、李芊之父)因腰部疼痛不适到重庆西南医院门诊治疗,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发,低钠血症,建议:骨科就诊,就诊电解质,抗炎。2009年7月24日,李安富在重庆西南医院骨科住院治疗。入院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行术前检查时发现患者有感染征象,予以抗感染,补充自蛋白,对症、支持治疗,但患者李安富病情逐渐加重,腹胀明显,且有右踝关节红、肿、热、

  • 标签: 西南医院 李赞 骨科住院 腰椎管狭窄症 司法鉴定 腰部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毒蕈中毒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1年12月抢救治疗的45例急性毒蕈中毒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毒蕈中毒患者治愈43例(95.56%),2例死亡(4.44%)。结论早期采用催吐、洗胃、解毒、保肝、保肾、血液透析等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毒蕈 中毒 临床分析
  • 简介:小鹅瘟是由细小病毒属的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病鹅精神萎顿、不食、下痢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传染病。根据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3个病型。其中,急性小鹅瘟常发生在5-15日龄的雏鹅,下面就以急性小鹅瘟的防治作一下简单介绍,供广大养鹅户参考。1临床症状病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饮欲增强,嗉囊松软、内含大量的液体和气体,喙端色泽变暗,呼吸困难,鼻孔周围有鼻液附着,

  • 标签: 小鹅瘟 临床症状 下痢 细小病毒属 白色带 食欲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