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肝脏增强CT以及肝脏MRI诊断肝癌准确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97例肝癌患者,为所有患者行肝脏增强CT以及肝脏MR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以及肝内和肝外病灶的检出数量。结果 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肝脏MRI诊断准确率为94.85%,显著高于肝脏增强CT的8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MRI诊断方式,在肝内和肝外病灶检出数方面,显著多于肝脏增强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脏MRI相较于肝脏增强CT准确率更高,可以作为肝癌诊断的重要方式,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肝脏增强CT以及肝脏MRI诊断肝癌准确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97例肝癌患者,为所有患者行肝脏增强CT以及肝脏MR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以及肝内和肝外病灶的检出数量。结果 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肝脏MRI诊断准确率为94.85%,显著高于肝脏增强CT的8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MRI诊断方式,在肝内和肝外病灶检出数方面,显著多于肝脏增强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脏MRI相较于肝脏增强CT准确率更高,可以作为肝癌诊断的重要方式,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肝脏增强CT、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检出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癌患者研究,均接受肝脏增强CT扫描、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研究肝脏增强CT、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结果: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总检出率97.50%(78/80),相比肝脏增强CT检查的87.50%(70/80)而言更高(p<0.05);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误诊率1.25%(1/80),相比肝脏增强CT扫描检查的10.00%(8/80)更低(p<0.05);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漏诊率1.25%(1/80),相比肝脏增强CT扫描检查的2.50%(2/80)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误诊率1.25%(1/80)、漏诊率1.25%(1/80),与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总检出率更高,临床诊断价值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肝脏纤维化是肝脏慢性损伤的结果,是肝脏疾病进展的重要标志。肝脏纤维化检测在肝脏疾病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肝脏纤维化检测在肝脏疾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 122 例肝脏疾病患者,包括肝硬化 62 例、慢性乙型肝炎(CHB) 35 例、慢性丙型肝炎(HCV) 25 例。采用肝脏纤维化检测仪(FibroScan 502,法国Echosens 公司)检测肝脏纤维化程度。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t 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不同肝脏疾病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硬化组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 CHB 组和 HCV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 组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 HCV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纤维化程度与 Child-Pugh 分级、病毒载量、肝功能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肝脏纤维化程度与肝脏硬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脏纤维化检测能够有效评估肝脏疾病患者的纤维化程度,并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病程进展密切相关。肝脏纤维化检测可作为肝脏疾病监测的重要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成形术(Vertebral-basilararterystenosisstentangioplasty)对后循环供血障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评价其治疗价值。方法对于诊断明确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60名,随机分为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形术治疗组及内科药物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结果支架置入成形术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内科治疗可发生TIA、后循环梗死等并发症。结论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成形术安全可靠,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能给后循环供血障碍患者带来更好远期预后,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循环治疗仪器对早期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脑循环治疗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意识程度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GC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后、10天后,观察组GCS值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采用脑循环治疗仪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意识障碍,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胶质细胞活化抑制剂C-X3-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抗体玻璃体腔注射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过程中视网膜微循环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只成年健康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cx3cr1抗体注射组,每组各50只。空白对照组小鼠仅玻璃体腔注射无菌注射用水2 μl,模型组小鼠采用前房灌注升高眼压法建立RIR模型,cx3cr1抗体注射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0.2 μg/μl cx3cr1抗体2 μl,注射后4 h建立RIR模型。于造模后3 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查各组小鼠实验眼冰冻切片中各层视网膜结构Iba-1阳性表达以评估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采用视网膜铺片血管染色法观察视网膜深层和浅层血管密度变化及活化小胶质细胞数以评估视网膜微循环改变;采用FITC-dextran造影法测定视网膜血管渗漏面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视网膜中缺氧相关因子及炎性因子mRNA表达变化。结果眼球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中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稀疏分布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呈分支形态;模型组Iba-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呈阿米巴样或球形,并明显向外丛状层、外核层等视网膜外层移动;cx3cr1抗体注射组球形或阿米巴样的Iba-1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模型组小鼠视网膜各层活化小胶质细胞数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和cx3cr1抗体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cx3cr1抗体注射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周围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视网膜铺片血管与活化小胶质细胞共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和cx3cr1抗体注射组小鼠视网膜深层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模型组,cx3cr1抗体注射组浅层及深层视网膜血管周围小胶质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cx3cr1抗体注射组血管相对渗漏率分别为(100.0±4.7)%、(162.1±10.6)%和(130.5±9.5)%,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66,P<0.01),cx3cr1抗体注射组小鼠视网膜血管相对渗漏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cx3cr1抗体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x3cr1抗体玻璃体腔注射可对RIR模型小鼠的视网膜微循环系统血管完整性发挥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改善作用,并分析其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8例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血管内皮损伤及微循环状态,并检测2组患者APACHE II评分及hs-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BNP)、肌酸激酶-MB(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分别为(429.09±75.49)pg/ml、(17.79±3.37)IU/L及(1.07±0.38)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541.59±103.57) pg/ml,(19.18±3.37)IU/L,(1.22±0.2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内皮素-1(ET-1)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一氧化氮(NO)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D-二聚体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APTT、PT及D-二聚体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II(APACHE II)评分及hs-CRP、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症可减少心肌损伤标志物,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微循环障碍,并降低APACHE II评分及hs-CRP、PCT水平,具有较好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塞通联合天麻素对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变(COCD)患者介入再通术后认知功能和脑微循环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4例支架植入治疗后的COC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均给予血塞通进行治疗,观察组另静脉注射天麻素15 d,比较治疗前及3个月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脑微循环指标及患者认知功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小板聚集指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量(Qm)、平均血流速度(Vm)、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临界压力(CP)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数(CVHI)总积分明显升高(P<0.05),脉搏速度(Wv)、特性阻抗(Zcv)、外周阻力(Rv)和动态阻力(DR)及差压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Qm、Vm、Vmax、Vmin、CP及CVHI总积分高于对照组,Wv、Zcv、Rv、DR及差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MoCA和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天麻素治疗COCD介入再通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脑微循环状态,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骨膜侧向牵张术治疗糖尿病足和脉管炎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采用胫骨骨膜侧向牵张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0例(12足)患者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44~78岁,平均66岁;左足7例,右足5例;评价术后足部毛细血管充盈和创面恢复情况,对手术前、后的足部皮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足末梢血氧饱和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采用CTA观察双下肢血管情况。结果:术后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讨论肝脏占位病变经皮肝脏穿刺手术前,医护人员开展术前超声造影的价值。方法:本此研究随机挑选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我院超声诊断显示为不明的肝占位性病病变患者,总计98例,依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区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对比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而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超声造影之后开展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比两组诊断精确度。结果:观察组病灶大小以及恶性肿瘤病灶数量与对比组相近,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诊断精确度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经皮肝脏穿刺活检之前,应先进行超声造影,为活检术提供参考,可提高诊断精确度,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