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38例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试验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单腔起搏器植入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双腔起搏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4.21%;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3.16%,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心排出量分别为(42.08±4.52)%、(74.21±5.47)次/min、(7.57±2.26)L/min;对照组分别为(33.14±4.71)%、(58.65±5.12)次/min、(4.38±1.74)L/min;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起搏器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拟接受心脏起搏器置入手术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统计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等,对比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术后随访12个月,统计患者不同时刻起搏器电学参数,随访期间置入器械相关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结果 本研究8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心脏起搏器,手术成功率为100.00%,平均手术时间(38.27±3.51) min,平均X线透视时间(9.68±3.26) min。术后3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及心脏指数均高于术前(P<0.05)。所有研究对象置入术中、出院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起搏器阈值均<1.0V/0.24ms;感知、阻抗参数均处于理想范围且趋势较稳定,随时间推移,阈值、阻抗逐渐降低,而感知则逐渐升高。所有研究对象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器械相关并发症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置入心脏起搏器手术操作便捷,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性能稳定可靠且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安全护理模式对于携带心脏起搏器患者使用高频电刀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携带心脏起搏器患者作为研究调查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携带心脏起搏器患者选用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40例接受安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携带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携带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对比有差异(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数据对比无差异,但是实验组并发症更低,数据无差异(P>0.05)。结论:对携带心脏起搏器患者进行安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加强术后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指导,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起搏器工作情况。结果5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复查结果显示患者心电图正常,起搏器正常工作,伤口愈合良好,起搏器囊袋部位完好。结论采用优质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而健康指导工作的开展是起搏器正常工作的有效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我院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82例,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90d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有积极地临床价值,并且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较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更佳,能够更显著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使其机体-心理-社会等多方需求得到满足,值得在临床实践中积极引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下床活动对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40例实施术后24小时后下床,探究组40例术后3-6小时后下床,最后比对早期下床活动对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预后影响。结果:通过对不同时间下床活动后,探究组并发症率2.50%低于常规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探究组早期下床活动满意度97.5%高于常规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早期下床活动对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早期下床活动能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