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醉驾行为的犯罪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对刑法和刑罚的严重依赖和刑罚圈扩大之惯性使然。具有社会危害的行为并不一定全部都构成犯罪。过分地严密刑事法网和过早地降低起刑点与我国的司法现实存在脱节之处,只是刑法未来发展的一个理想图景。刑事立法应当具有完备的理性,而与民意和领导拍板保持一定的距离。醉驾行为的规制或许在刑罚之外,但也应保持对钱穆制度陷阱的警惕。

  • 标签: 醉驾 刑罚圈 社会危害性 刑事立法理性 刑罚之外
  • 简介:弱势群体经济上的低收入与诉讼的高成本之间、文化上的低水平和诉讼的专业化之间以及心理上的脆弱和诉讼的高风险之间存在一系列的矛盾,而ADR以其低廉的通常化程序设计和纠纷解决双赢的结果,为弱势群体带来实现权利的捷径.因此,作者主张发展ADR,对诉讼补偏救弊,以更好的实现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 标签: 弱势群体 ADR 诉讼
  • 简介:一、我国刑事证据移送方式的变迁所谓刑事证据移送方式,是指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卷宗材料从公诉机关向审判机关移转的具体方式。一般划分为当事人主义的移送方式和职权主义的移送方式两大类型。职权主义移送方式也称为卷宗移送主义,即公诉机关向法院提起公诉同时,不仅提供起诉书,还同时移送所有卷宗材料。当事人主义移送方式也称为起诉状一本主义的卷宗移送方式,指检察官在提起公诉的时候,

  • 标签: 职权主义 卷宗 刑事诉讼程序 起诉状一本主义 当事人主义 性分
  • 简介:本文认为,立法的科学指立法应当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这些规律既包括法律构成的理性规律,也包括社会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保障地方立法的科学应当注意到几个方面:立法必须符合法律体系的构成规律,由此才能保证地方立法的内容和效力与整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和谐一致;立法必须符合社会需要和社会发展规律,由此地方立法才能有效回应地方建设和发展的要求:立法必须选择适当的法律调整方式,由此,地方立法才能建立起影响社会关系的有效法律机制;必须根据法律调整的需要作资源投入,由此才能保证法律的有效实现。

  • 标签: 地方立法 科学性 法律体系 法律调整
  • 简介:捕后羁押必要审查是监督职权和诉讼职权的统一。实践中,检察机关开展此项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对羁押必要审查制度认识存在偏颇;内部分工协作联动机制尚未确立;审查案件范围较窄;审查标准、时间和次数不明确;非羁押强制措施适用不强;考核导向制约工作积极性;未建立不羁押风险防控机制。为此,应进一步提升对羁押必要审查建议权的认识水平,建立由侦查监督、公诉部门开展实体审查(主导)、监所部门开展形式审查(配合)的审查模式,将案件审查范围扩展到十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一切案件,进一步明确羁押审查标准、时间和次数,完善羁押替代措施和考核制度,与公安、法院联合建立不羁押风险防控机制。

  • 标签: 工作机制 联动机制 风险防控机制 考核机制 羁押替代措施
  • 简介:司法权具有社会权力的属性,司法独立原则强调的是法官的人格独立,因此,法官自主地考量社会舆论并不违背司法独立原则,反而彰显司法权的社会属性。但是司法裁判对社会舆论的考量是有界限的,司法裁判中的事实认定部分,必须遵守证据裁判原则和直接言辞原则,不能考量社会舆论。法律评价部分可以考量社会舆论,但必须遵循一定的前提。要在司法裁判与社会舆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可以从司法精英化与司法大众化相结合、限制媒体报导与借助媒体报导相结合、审慎考量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等方面入手。

  • 标签: 司法裁判 考量 社会舆论 正当性 司法独立
  • 简介:对先决罪名的认识,是涉及到刑法理论'犯罪'概念的周延性的基本问题。'犯罪方法'、'犯罪所得'之法律用语,其中的'犯罪'在理论上、制度上、实务处理上和司法程序中应当具有统一而且是同一的含义,当今查处先决性犯罪的实践中,把犯罪方法、犯罪所得擅自理解为违法方法、违法所得,是一种常识错误,这种错误得以持续并且普遍化,是法制国家所难以容忍的。为此,需要通过理论探讨、法律解释和程序改造以求得对先决罪名的认识及处理的准确、有效的构建。

  • 标签: 犯罪方法 犯罪所得 先决性罪名 刑法罪名 理论解释
  • 简介:醉驾行为的犯罪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对刑法与刑罚的严重依赖和刑罚圈扩大之惯性使然。具有社会危害的行为并不一定全部都应当构成犯罪。过分地严密刑事法网和过早地降低起刑点与我国的司法现实存在脱节之处,只是刑法未来发展的一个理想图景。刑事立法应当具有完备的理性,而与民意和领导拍板保持一定的距离。醉驾行为的规制或许在刑罚之外,但也应保持对钱穆制度陷阱的警惕。

  • 标签: 醉驾 刑罚圈 社会危害性 刑事立法理性
  • 简介:刑事鉴定是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确立的一项重要的取证方法和侦查手段。体制上鉴定主要分为公安鉴定、检察鉴定和社会鉴定三大部分,其实施具有"口袋化"、"集中化"和"垄断化"三大主要特征,其问题表现有五个方面。为保证刑事鉴定意见的科学,需要对刑事鉴定意见的生成环境,包括法律环境与技术环境两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规制,同时对鉴定人出庭和法庭调查等法律制度进行完善。

  • 标签: 刑事鉴定 鉴定意见 实施问题 法律规制
  • 简介:美国国会于2006年12月9日表决通过给予越南永久正常贸易地位(PNTR)法案,该法案将在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后正式生效。美国国会通过给予越南永久正常贸易地位是促进越美两国关系迈出的重要一步,表明越美两国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已完全正常化,是两国共同努力的结果,满足两国人民的期待,为越美两国落实各自在世贸组织规定的框架下和越美两国关于越南加入世贸组织双边协定中的承诺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商界提供了新的合作机会。虽然美国承诺在越南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取消纺织品配额限制,但仍坚持每6个月进行一次审查,如发现越南对纺织品出口给予补贴,将对越纺织品进行反倾销诉讼。

  • 标签: 美国国会 贸易地位 永久性 越南 纺织品出口 世贸组织
  • 简介:“关于行政诉讼中协调问题的调研”是最高人民法院2006年重点调研课题之一。行政诉讼是否具备建立调解制度的可行,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问题。本文刊登的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调研报告正是对这一问题所进行的初步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 标签: 行政诉讼 调解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 高级人民法院 课题研究 协调问题
  • 简介:大学的校规制定权是权利而不是权力,它来源于大学自治权,是学术自由基本权利的制度保障。在我国现行教育法的规定中无法导出大学生的学习自由权,它也来源于宪法规定的学术自由基本权利。因此,大学生的学习自由必须服从于学术自由。

  • 标签: 大学生晨读 大学自我管理权 学术自由基本权利 学习自由
  • 简介:规制法的理论研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设计一个好的规制体制,而不是像政府当下的习惯性做法那样,遇到规制领域的社会问题就采用简单粗暴的'命令-控制'手段加以应对;二是如何将设计精良的规制体制转化为成文法上的具体制度和规则,这正是本文重点关注的立法技术和立法结构问

  • 标签: 壁垒规制 性立法 立法结构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审委会于2001年12月通过,并从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民事诉论证据的若干规定》(简称《规定》),第69条规定,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 标签: 证据 定案 民事诉论 案件事实 最高人民法院 认定
  • 简介:1案例资料王某,男,8岁,学生.1995年8月6日被他人走火猎枪霰弹击伤头部,致右眉部及颅脑盲管创.1995年9月27日和1996年5月16日CT检查:右额叶、右侧脑室前角旁、左顶后叶见3处类圆形高密度影,相应区域是贯通脑实质的低密度影带,右额骨局限性缺损.

  • 标签: 外伤性癫痫 颅脑伤 死亡 案例分析
  • 简介: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对流质契约采取的是禁止的态度,我国亦不例外,但是现代各国的许多学者对此已经产生了质疑。流质契约具有维护私法自治、提高市场经济效率和实现各种制度协调发展的优势,其存在的缺陷完全可以用现存的法律制度来调整,没有必要事先在法律中做出禁止规定。流质契约的禁止并不能如初地维护债务人的利益,有时甚至还会因为担保物的贬值或市场竞争的约束机制而损害债务人的利益,所以流质契约的解禁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 标签: 流质契约 禁止 债务人 担保物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曾经被绑在土地上的乡土中国已然华丽转身。今天,谁都不能否认,这片古老的土地正在孕育或者已经孕育了一个日渐陌生人化的现代工商社会和城市中国。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识别 社会结构 乡土中国 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
  • 简介:损害赔偿金是否具备所得性质,此问题与所得定义以及损害赔偿在税法上应当如何被评价息息相关。关于所得的概念,各国税法并无明确定义,学说对所得概念也存有不同理解。而在我国具体实践中,关于损害赔偿金可税的判断有非所得、应税所得及免税所得三大类,故对于损害赔偿金是否应课征所得税,便容易出现因个案不同而有歧异的认定,影响税法秩序的安定性。本文通过对所得定义的分析,并结合损害赔偿在民法上的功能定位,认为损害赔偿金并非都具有所得性质,并进一步探讨对损害赔偿金课税所涉及的所得类型合理归属问题。

  • 标签: 损害赔偿 可税性 所得性质 所得类型
  • 简介:文章对我国醉酒后驾驶交通工具的危害进行了阐述,并从目前的社会现实情况为出发点,结合刑法的目的,提出了“醉酒驾驶交通工具的行为”应该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 标签: 酒后驾车 醉酒驾车 刑法目的 醉酒驾驶交通工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