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总摄氟量来源以及儿童总摄氟量与氟斑牙患病之间的关系,计算总摄氟量的基准剂量(BMD)及其95%可信限的下限(BMDL),为《人群总摄氟量》(WS/T 87-2016)修订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4月,在江苏、山东、河北、安徽、河南和陕西6个省份抽取改水年限在5年及以上、饮水氟含量在0.3 ~ 3.0 mg/L的村。采集调查村集中式供水的末梢水水样,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水氟含量;抽取调查村8 ~ 12岁儿童,Dean法检查氟斑牙患病情况;双份饭法(连续3日测量儿童每餐膳食和饮水量)调查儿童膳食及饮水量,《食品中氟的测定方法》测定儿童膳食氟含量;计算儿童饮水氟摄入量、膳食氟摄入量及总摄氟量;根据儿童总摄氟量与氟斑牙检出率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计算儿童总摄氟量的BMD及BMDL,并基于BMDL计算参考剂量(RfD)。结果共调查29个村,水氟平均含量为1.26 mg/L,范围为0.41 ~ 2.85 mg/L;共检查3 043名8 ~ 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30.2%(919/3 043),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最低的村为2.0%(2/100),最高的村为71.4%(30/42)。共调查769名8 ~ 12岁儿童膳食及饮水量,儿童每日饮水氟摄入量、膳食氟摄入量、总摄氟量分别为(0.83 ± 0.66)、(1.13 ± 0.61)、(1.96 ± 0.89)mg/d。8 ~ 12岁儿童每日总摄氟量的BMD为2.43 mg,BMDL为2.21 mg,RfD为2.21 mg。结论本次研究所得的8 ~ 12岁儿童每日总摄氟量的BMD与《人群总摄氟量》(WS/T 87-2016)国家卫生标准的允许限值(2.4 mg)相近。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肺炎链球菌脓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8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49例肺炎链球菌肺炎脓胸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49例患儿中男26例,女23例;中位数年龄2.63岁。49例均有咳嗽、发热,其中46例高热,2例中度发热,1例超高热;入院前病程为2~90 d,中位数为10 d。49例均有感染中毒症状和胸腔积液体征;26例有呼吸困难;23例肺部闻及湿啰音,其中8例伴喘鸣音。11例存在严重肺外并发症,包括化脓性脑膜炎6例、化脓性心包炎1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溶血尿毒综合征各2例。全血细胞白细胞中位数26.97×109/L,平均C反应蛋白(CRP) 177.79 mg/L,胸腔积液白细胞中位数32×109/L,多核细胞百分比中位数为0.85。肺炎链球菌药敏试验显示,青霉素不敏感率为68.89%,红霉素100.00%耐药。32例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实变,31例并包裹性气胸。除抗感染治疗外,34例行胸腔闭式引流,7例行外科手术。49例中10例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6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例行心肺复苏。45例好转出院,3例未愈,1例死亡。结论儿童肺炎链球菌脓胸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一般状况差,多存在高热、咳嗽伴呼吸困难,外周血白细胞及CRP明显升高,影像学表现较重,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比例高。主要治疗为抗感染及胸腔闭式引流术,多数患儿预后较好,但仍有死亡病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12月于厦门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腺病毒肺炎患儿190例,其中轻症147例,重症43例。重症腺病毒肺炎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190例腺病毒肺炎患儿中,轻症者与重症者年龄(≤2岁)、喘息、合并真菌感染、合并其他病毒感染、贫血、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肺不张、胸腔积液、气胸、气道狭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心肌损害95%CI 1.638~39.611,P=0.01;肺不张95%CI1.192~29.524,P=0.03。结论肺不张及心肌损害为重症腺病毒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深部电刺激(DBS)对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0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肌张力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DNA,完善患儿DBS术前及术后肌张力障碍评分量表运动评分,完善全外显子测序检测。结果共收集32例运用DBS治疗的肌张力障碍患儿。其中男16例,女16例;12例采用苍白球内侧核靶点治疗,20例患儿采用丘脑底核靶点治疗。发现20例(62.5%)致病基因突变,包括PANK2 9例,KMT2B 3例,GNAO1 2例,GCDH 2例,PINK1、NDUFAF6、DYT27及ADCY5各1例。术后随访1个月~3年8个月,仅1例因家庭护理不当出现局部感染,术后缓解率波动在5.66%~95.92%。结论运用DBS治疗后肌张力障碍患儿均有一定程度缓解,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DBS是儿童肌张力障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FM)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20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53例FM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FM患儿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n=23)和幸存组(n=30)。比较2组FM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年龄、入院前病程等),入院前及入院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心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结局等。采取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预测FM患儿死亡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与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FM患儿性别构成比、入院前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53例患儿中,入院24 h内死亡为16例(16/23,69.6%),入院72 h内死亡为20例(20/23,87.0%)。入院前以胃肠道症状最多见(38/53,71.7%),其次为呼吸道症状(25/53,47.2%)和发热(20/53,37.7%)。2组患儿年龄,住院时间,入院前有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者所占比例,入院时低血压、微循环障碍和意识障碍者所占比例及收缩压、舒张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室检查:2组患儿血乳酸、血清Ca2+,动脉血pH值、碱剩余、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53例患儿中,50例接受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组患儿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心包积液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入院时心电图结果显示Ⅲ°房室传导阻滞(AVB)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2组患儿均接受综合治疗,其中临时心脏起搏器使用率、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血乳酸、动脉血pH值及碱剩余、血清Ca2+、INR、APTT和VIS对预测FM患儿死亡的AUC分别为0.776(95%CI:0.621~0.890,P<0.001)、0.804(95%CI:0.664~0.905,P<0.001)、0.829(95%CI:0.692~0.922,P<0.001)、0.702(95%CI:0.559~0.821,P=0.016)、0.753(95%CI:0.602~0.869,P=0.001)、0.791(95%CI:0.644~0.898,P<0.001)和0.890(95%CI:0.774~0.959,P<0.001)。结论儿童FM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死亡多见于病程早期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微循环障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高乳酸血症、依赖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患儿。死亡患儿多集中在入院72 h内,尤其是入院24 h内,对FM高危患儿应尽早给予密切监测及积极机械循环支持。
简介:摘要报道上海第l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患儿的诊治经过。患儿 男,7岁,因"发热3 h伴咳嗽"以及父亲被确诊2019-nCoV感染的肺炎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负压病房。经过对症治疗后治愈。儿童2019-nCoV感染临床表现相对成人较轻,家庭内传播是儿童感染重要的途径。本例患儿虽然症状轻,但恢复期连续2次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提示需要观察轻症儿童病例在恢复期无症状排毒的传染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骨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儿童骨肿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骨肿瘤患儿临床资料,年龄≤14岁,统计患儿的性别、年龄、肿瘤种类、发病部位、病变部位数及首发症状,分析本地区儿童骨肿瘤的临床特点。结果共收集骨肿瘤患儿548例,男344例,女204例,男女比例为1.69∶1.00,单发462例,多发86例,多发病例中主要为良性骨肿瘤,共82例,占95.35%(82/86例),骨肿瘤病变部位717处,总体发病数随年龄增大呈增高趋势,不同性质肿瘤发病年龄具有各自特征。肿瘤发病部位中以胫骨最多,共223处,其次为股骨177处、肱骨82处。肿瘤性质分类中良性骨肿瘤478例(87.22%),中间性骨肿瘤43例(7.85%),恶性骨肿瘤27例(4.93%),良性骨肿瘤的发病数明显高于中间性及恶性骨肿瘤,在不同发病部位中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04,P<0.05),其中良性骨肿瘤中以骨软骨瘤最多见,占55.44%(265/478例),中间性骨肿瘤中以动脉瘤样骨囊肿多见,占46.51%(20/43例),恶性骨肿瘤中以骨肉瘤多见,占59.26%(16/27例)。首发症状中局部肿块268例、疼痛166例,明显高于无症状(79例)、跛行(28例)、畸形(4例)及功能障碍(3例),在不同肿瘤中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22,P<0.05)。结论儿童骨肿瘤以男童居多,发病数随年龄增大而增多,良性及单发者多见,多发者主要为良性,好发于胫骨及股骨,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和疼痛,不同性质肿瘤的临床特点略有不同。
简介:目的:分析眼科门诊进行儿童干眼的诊治方法。方法:选择本院眼科门诊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录的45例干眼病患儿,根据其疾病类型,给予针对性治疗。统计并对比45例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检查结果。结果:45例患儿的药物治疗有效率为91.11%,治疗后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的试纸浸润长度、泪河高度均高于治疗前,睑板腺功能检测(MGD)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结合干眼病患儿疾病类型实施针对性治疗,能获取良好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眼部功能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谱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道感染患儿1 92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标本为鼻拭子、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用恒温扩增技术完成靶基因的扩增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21.1%(406/1 927),肺炎链球菌检出率为13.1%(253/1 92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0.7%(206/1 927)。肺炎链球菌在>1~3岁年龄段、第二季度检出率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0~1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鲍曼不动杆菌在0~1岁、>8~14岁年龄段检出率较高。流感嗜血杆菌在>1~3岁年龄段、第二季度检出率最高。肺炎支原体在女性、>3~8岁年龄段、第四季度检出率最高。结论检出率排名前三位的病原体依次是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在0~1岁病原体检出率较高,检出种类较多。病原体的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和季节因素存在一定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