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护理期间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某院2018年-2020年期间接受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的26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为1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接受心理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护理期间的合理应用不仅能提升患者护理效果,同时还能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 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采用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7月-2021年8月;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25例(采取常规治疗)和实验组25例(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稳心颗粒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效果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心电图疗效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常规组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采用稳心颗粒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病症的缓解,保证其生存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近年来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死亡率越来越高,人们愈加关注该疾病,随着病情逐渐发展,患者的肺功能逐年下降,从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COPD通常与运动耐量降低有关,而评价这个参数常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但近年来有不少国内外专家研究多种运动试验来评估COPD患者运动耐量,本文将重点简述目前用于评估COPD患者运动耐量的几种运动试验。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的100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0位。参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观察急性期与延迟期发生恶性呕吐的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延迟期实验组发生率为8.00%,参照组为12.0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实验组发生率为4.00%,低于参照组的66.00%(P<0.05)。实验组满意度为100.00%,高于参照组的60.00%(P<0.05)。结论: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急性期恶心,呕吐的几率,对患者的满意度能够有效的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免疫学联合检查在诊断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到医院诊治的50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并设为研究组,选择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免疫学(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RA33抗体)联合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学指标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受试者的免疫学检测指标水平[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抗RA33)]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比较统计值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免疫学联合检查在诊断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到医院诊治的50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并设为研究组,选择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免疫学(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RA33抗体)联合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学指标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受试者的免疫学检测指标水平[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抗RA33)]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比较统计值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以及临床检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做血液生化检验后质量出现问题的500份标本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以上标本的检验结果不准确的引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血液生化检验质量的因素较多,主要从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分别为:患者本身、标本的采集、标本的送检、标本的检验。从多项影响因素中我们发现:缺乏血液量、送检时间较长、标本检验期间抗凝管的使用方式不正确、标本的处理不合规属于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临床血液生化检验的标本分析过程中,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对于标本的采集、标本的送检、标本的检验,需要严格按照对应标准实施,从而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预见性护理在危重症患者中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14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开展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分为参照组,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作为实验组,且两组人员均为7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通过观察分析,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出现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结果:参照组重危重症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为(25)35.71%,实验组危重症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为(6)8.57%。通过对比分析可看出,实验组所采用的预见性护理对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更为明显。结论: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采取预见性护理方式能有效降低在治疗中出现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可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为临床常见病,总体发病率逐渐升高,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近些年随着对肠道菌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关于FC与肠道菌群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已经证实肠道菌群在FC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肠道菌群凭借自身生理功能对人体肠道内环境、肠道的蠕动、肠道免疫系统以及胃肠肽和神经肽的分泌都有着巨大影响。此外,中药治疗FC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已有研究表明中药治疗FC时对肠道菌群结构进行了调整,研究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逐渐成为热点。文章将对肠道菌群与FC的相关性及其近十年来使用中药调整肠道菌群结构从而防治FC的研究进展做出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钠与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轻度胃肠炎患儿进行研究,根据婴幼儿良性惊厥发生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轻度胃肠炎不伴良性惊厥,观察组30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2组研究患儿均接受血钠水平检测,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血钠水平(135.55±6.57)mmol/L,低于对照组(138.98±2.54)mmol/L(P<0.05)。结论:婴幼儿良性惊厥情况对轻度胃肠炎患儿血钠水平具有相关性,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血钠水平较不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低,临床应重视轻度胃肠炎患儿血钠情况,通过血钠水平调节预防与控制患儿惊厥发作。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抗体监测技术来跟踪家禽接种H5N6亚型禽流感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旨在为现行禽类免疫程序提供更完善的建议,从而增强其免疫有效性。方法:选取国标血凝抑制(HI)试验为核心的抗体监测方法。对商品肉鸡在接种不同禽流感疫苗后的抗体水平进行详细的统计与分析,并结合这些数据来优化免疫程序。结果:商品肉鸡在1日龄和5日龄接种H5N6 H5-Re13株灭活苗为首次免疫,12日龄时进行第二次接种后,研究发现其抗体水平在第二次免疫至出栏之前均未达到理想的41og2标准。因此,研究建议增加后期的管理与消毒措施以降低疫情风险。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家禽的H5N6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进行详细的抗体监测,成功地为当前的禽类免疫程序提供了实验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母乳喂养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对母乳营养成分的分析以及对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功能评估,为科学育儿提供依据。方法:1. 样本选择:选取本地健康足月出生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母乳喂养情况分为母乳喂养组和非母乳喂养组。2. 数据收集:收集新生儿的体重、身高、性别等基本信息,以及新生儿的喂养情况、家庭背景等信息。3. 实验室检测:对母乳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对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功能进行评估,包括免疫细胞数量、活性以及抗体水平等。4.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母乳喂养组与非母乳喂养组在免疫系统发育方面的差异。结果:1. 母乳喂养有利于免疫系统的发育:研究结果显示,母乳喂养组新生儿的免疫细胞数量和活性均高于非母乳喂养组,说明母乳喂养有助于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发育。2. 母乳营养成分与免疫系统发育的关系:分析母乳营养成分发现,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与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密切相关。特别是母乳中的免疫因子,如抗体和乳铁蛋白,对新生儿免疫系统的保护作用明显。结论:本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有利于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发育,这可能与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和免疫因子有关。因此,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母乳喂养,以促进新生儿的健康发育。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母乳中其他成分与免疫系统发育的关系,以及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幼儿免疫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