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冠疫苗接种态度和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影响调查结果,并结合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免疫策略,为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地区接受新冠疫苗接种普通市民70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选取时间为2021年6月-2022年6月,对接受新冠疫苗的态度及心理影响因素进行相关调查和分析。结果:所有参与调查问卷的群众共200例,愿意主动接种新冠疫苗的有61例,占比(87.14%);更愿意接种新冠疫苗的群众均认为疫苗对预防疾病有良好的效果;新冠疫苗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愿意接种的主要原因,共49例,占比(70.0%),担心疫苗接种会造成不良反应或副作用是不愿意接种的主要原因,共21例,占比(30.0%)。结论:本次纳入研究的人员,对接种新冠疫苗的态度较高,然而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疫苗接种正常的制定,并加强相关宣传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乡镇预防儿童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从2014年12月到2017年12月选取60例才湾镇卫生院中儿童接种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儿接种疫苗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在60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中,一般反应46例(76.67%),异常反应12例(20%),偶合反应2例(3.33%)。在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中,由于患儿体质导致的不良反应有10例(16.67%),由于接种时间导致的18例(30%),由于接种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导致的27例(45%),由于接种环境和接种后的作息导致的有5例(8.33%)结论要加强乡镇预防儿童接种疫苗的管理,完善干预措施,提高操作技术,减少儿童的不良反应,提高疫苗接种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给予婴幼儿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在防疫中预防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4年 5月— 2016年 9月在我院建立档案的 176例婴幼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88例,观察组幼儿给予轮状病毒活疫苗口服,对照组幼儿未给予轮状病毒活疫苗口服,观察两组幼儿的轮状病毒肠炎发生、治疗情况。结果:疫苗接种后两组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率及重度临床症状发生率对照组均明显高于观察组( P<0.01);且两组患儿的患病总时间及治疗总费用比较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给予婴幼儿轮状病毒活疫苗口服对预防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流感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过程中提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3月~ 2018年 6月,在我院进行流感疫苗接种的患者共 200人,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患者接种时提供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患者接种时提供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注射流感疫苗的成功率及注射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整理分析数据可知,常规护理组患者注射流感疫苗成功人数为 85人,成功率为 85.0%,注射流感疫苗后出现头痛情况的有 6人,占 6%,过敏性休克 2人,占 2%,面色苍白 4人,占 4%,其他 6人,占 6%,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8%;干预护理组患者注射流感疫苗成功人数为 97人,接种成功率为 97%,注射疫苗后出现头痛情况的有 2人,占 2%,出现过敏性休克 0人,出现面色苍白 1人,占 1%,其他 2人,占 2%,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结论:对注射流感疫苗的患者提供接种护理干预能提高疫苗注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儿童流感疫苗接种干预在疾病控制方面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公共卫生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拟行流感疫苗接种的适龄儿童1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疫苗接种顺序进行随机排列分组,其中观察组63例给予流感疫苗接种干预管理,对照组63例给予常规流感疫苗接种管理,随访跟踪6个月,对两组儿童随访期内流感发生及流感疫苗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对两组儿童家属对干预及常规管理的满意度进行评定比较。结果观察组儿童不同阶段的流感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接种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儿童家属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给予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从而有效控制流感的感染率,提高家属对相关工作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乙肝病毒携带孕妇检出病毒阳性年龄及疫苗接种情况。方法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200例乙肝病毒携带孕妇是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内到我院进行检查的,对这200例孕妇检出乙肝病毒阳性的年龄及其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200例乙肝病毒携带孕妇中,否认家庭有乙肝病毒接触史的共有86例,占总数的43.0%;具有非家庭乙肝病毒接触史的共有15例,占总数的7.5%;家庭中存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共有91例,占总数的45.5%;做过外科手术的共有8例,占总数的4%。父母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孕妇共有72例,其中1岁以前检出乙肝病毒阳性的共有5例,占总数的6.9%;1岁以后检出乙肝病毒阳性的共有67例,占总数的93.1%;两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乙肝病毒携带孕妇中,明确自己在检出病毒阳性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共有48例,占总数的24.0%,但均未在检出病毒阳性前的三年内接种过乙肝疫苗;明确自己在检出病毒阳性前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共有71例,占总数的35.5%;不清楚自己在检出病毒阳性前是否有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共有81例,占总数的4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不可终生免疫,乙肝病毒携带者需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加强免疫。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本地区乡镇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现状及影响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及时采取的措施改善现状。方法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对本地区范围内四个县下辖的十二个村1106例未满16岁的儿童实施调查问卷的分析,采用统计学Logistic回归模型对乡镇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此次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显示本地区四个县下辖的十二个村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8.4%,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1.4%。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不同,1岁至3岁为98.4%和84.4%,4岁至6岁为97.3%和84.7%,7岁至9岁为98.5%和85.3%,10岁至12岁为98.1%和78.7%,13岁至15岁为100%和72.2%,结果显示不同年龄范围的乙肝疫苗接种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然而不同年龄范围的首针及时接种率具有显著差异(X2=17.992,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儿童首针及时接种情况与儿童年龄、服务的卫生医疗机构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此次研究说明了当前乡镇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存在较大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当前现状,首要任务对乡镇地区提高宣传,更正父母认知,确保儿童在医疗机构出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流感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过程中提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流感疫苗接种的患者共200人,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患者接种时提供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患者接种时提供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注射流感疫苗的成功率及注射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整理分析数据可知,常规护理组患者注射流感疫苗成功人数为85人,成功率为85.0%,注射流感疫苗后出现头痛情况的有6人,占6%,过敏性休克2人,占2%,面色苍白4人,占4%,其他6人,占6%,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干预护理组患者注射流感疫苗成功人数为97人,接种成功率为97%,注射疫苗后出现头痛情况的有2人,占2%,出现过敏性休克0人,出现面色苍白1人,占1%,其他2人,占2%,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结论对注射流感疫苗的患者提供接种护理干预能提高疫苗注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应用混合热休克蛋白/肽注射液治疗恶性骨肿瘤患者60例,除5例出现一过性发热现象外,其余均无其它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3%.治疗过程中正确、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及治疗前后的身心护理是治疗过程顺利完成的有力保证.摘要肿瘤疫苗;恶性骨肿瘤;免疫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03-01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是基层人员在卫生安全方面的工作重点,且在基层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势必会和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打交道。因而本文将从基层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通过基层工作对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从人员流动数量较大的区域随机选择流动儿童88例,这些流动儿童普遍出生于2017年5月—2019年4月。通过调查以及数据分析,知晓这88例儿童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并对此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中的影响因素。结果:在88例流动儿童中,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均高于9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病例收集于2019年9月~2021年10月在我院社区卫生院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婴幼儿作为本次调查目标,统计出100名,收集的接种资料并随访记录,分析其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不同接种实际的表面抗体阳转情况和不同年限抗体反应结果。结果:收治的100名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随访观察一个月,发现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者6名,占0.60%;婴幼儿接种后1年、2年和3年的乙肝抗体滴度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