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玛乔瑞·帕洛夫的《外之诗》描述20世纪诗学的演变,并追溯其与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共同演化。本文主要从在四个方面探讨帕洛夫所论述的20世纪的诗学:语言游戏、自发式写作、相对自由的形式、后现代性。帕洛夫不仅利用诗歌文本,而且还利用音乐、绘画、以及摄影等领域的作品来探讨20世纪的诗学观念。帕洛夫认为,20世纪的诗学最大成就在于开启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是《外之诗》的主要发展脉络。

  • 标签: 玛乔瑞·帕洛夫 《文里文外之诗》 20世纪诗学
  • 简介:托马斯·西比奥克是当代符号学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其符号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建模系统理论,围绕作为“意义的形式”的模型及其构建方式而展开。西比奥克的建模系统理论主要是受到尔图学派的洛特曼和伊万诺夫的影响,但它与尔图学派的模拟系统概念从一开始就有着本质的不同。要想透彻理解这个看似带有形式主义色彩的关键符号学理论,就必须要认识到西比奥克的建模系统观实际上经历了两个不同时期,尤其需要注意该理论前期阶段与尔图学派的渊源,因为这奠定了整个建模系统理论后期发展的基本路径。

  • 标签: 西比奥克 洛特曼 塔尔图学派 建模系统理论 模型
  • 简介:拜厄特在《巴别》中以圣经故事里的巴别为核心意象,将其变形新编为文中文《胡言》里的布吕亚德,通过书写法国大革命失败后一帮自由主义者企图创建一个言论与生活自由、身体解放、孩子接受集体教育的乌托邦乐园,却最终将其演变为成就个人私欲而摧毁他人爱欲、毫无言论自由却又随心所欲、性欲泛滥、暴力残酷的人间巴比伦城的故事,深刻批判该乐园建构背后崇尚绝对“个人主义”、“科学理性”与自由解放的启蒙思想根源,并将其作为一个当代寓言,以20世纪60年代西方盛行的各种自由主义思潮为大背景,提示基于个体欲望轴心的绝对自由和解放的乌托邦追求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从文学角度呈示有限度和某种终极基础的自由的必要性。

  • 标签: 《巴别塔》 巴别塔 自由 启蒙 乌托邦 寓言
  • 简介:当代英国女作家安妮·布鲁克纳运用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精当的语言描绘当代单身知识女性的生活,从独特的视角探讨现代社会中知识女性的命运和地位。本文在对其小说《欺骗》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析主人公安娜.达兰从迷失自我、反思自我到回归自我的成长历程,展现个人和社会合力编织的"欺骗之网"造成安娜生活令人窒息的孤独及其与社会的疏离,揭示了她的存在无异于自在存在。在迷失、反省、回归的过程中,安娜逐渐从自在存在走向自为存在,在真实性与超越性的分裂、矛盾的张力中,找回了本真的自我。小说《欺骗》成为作家开掘主体性自我反省和探究身份政治的广阔空间,也表明了布鲁克纳对女性个人身份与生存意义问题的关注。

  • 标签: 《欺骗》 安娜·达兰 本真性 自在存在 自为存在
  • 简介:2004年,龚古尔文学奖颁给了洛朗·戈代的《斯科的太阳》。评委会女主席爱德蒙特·夏尔·鲁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要找的是一部不同凡俗的书,无论从写作技巧、情节处理来说……洛朗·戈代是个不事张扬、个性独立、不哗众取宠的作家。此外他还年轻。把荣誉授予年轻的天才,这原是龚古尔文学奖的宗旨。”这位主席还说:“我很喜欢今年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圣日曼德普莱以外的城市上。”圣日曼德普莱是巴黎的一个古老的文化区,

  • 标签: 太阳 龚古尔文学奖 人性 写作技巧 情节处理 个性独立
  • 简介:中国学者普遍对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赫.米勒感到陌生,对她获奖感到震惊。本文对米勒其人其作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其创作生涯划分为四个阶段,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特点;指出米勒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反映了专制统治下的恐惧感和流亡者们的异类感;认为她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体现于其诗化的语言艺术,以及在文学形式上尤其是拼贴诗形式上的创新;分析了她的创作所具有的鲜明的跨文化特征及其影响。

  • 标签: 赫塔·米勒 诺贝尔文学奖 德国 罗马尼亚
  • 简介:冬日的首尔,像一杯冰的矿泉水,冷而清冽,天空中有淡淡的阴霾。创意大厦内,是素朴的桌椅与暖的咖啡香,在"摇动的境界产生的故事"的大背景板下,中韩日三国参加作品联展的作家和评论家们相聚一堂。缘起2009年,《小说界》杂志与韩国《子音母音》杂志以及日本《新潮》三家文学杂志社决定联手开展一项三国作家作品的交流活动,活动的方式是三本杂志在同一时间围绕着同一个文学主题推出并刊登三个国家六位作家的小说作品,目的是为了推动亚洲文学的深层交流,推举与介绍亚洲作家,促进亚洲文学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与互动。

  • 标签: 中韩日 作品讨论会 作家作品
  • 简介:1929年成立的上海艺术剧社(亦简称“艺术剧社”),是第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起来的戏剧团体。按照当事人之一夏衍的看法,“假如艺术剧社在中国话剧运动史上还值得一提的话,那么它的意义只在于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并且首先提出了‘普罗列利亚戏剧’这一个口号”。④戏剧史作者往往引述相关原文来证明夏衍此言不虚,或者以此作为判断艺术剧社历史地位的依据。但进一步的勘察还比较少见。

  • 标签: 戏剧团体 艺术剧 上海 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话剧 直接领导
  • 简介:ItwouldnotbeanexaggerationtosaythatthecentraleventinthepoliticalhistoryofEuropeinthetwentiethcenturywastheunmakingofgreatempiresandthemakingofsuccessornationalstates.FromtheHohenzollernGermanEmpiretotheformerYugoslavia,almostallgreatmultinationalstatesofthecontinentroseandeventuallyfellintheaftermathoftheGreatWar,theSecondWorldWar,andtheColdWar.Amongallspectacularimperialcollapsesandsometimeseventheirrebuildingandre-collapse,theonce-for-allfalloftheHabsburgEmpirein1918,arelativelylightweightamongstrongEuropeanstates,appearnotespeciallysignificant.Butashistorianshaverecentlybegantorecognize,thepoliticalcultureoftheHabsburgEmpireinitslastyearsandthesuccessorstateshadexercisedadisproportionallylargeinfluenceonthemakingofmodernEuropeandtheworld.Amongtheimportantquestionsdiscussedinrecentliteraturearetheterritorialdisputesofnewnationstates,1thecultivationofscienceanddomesticlife,2politicsandideologyofliberalism,3andthemakingofmultinationalempire.4

  • 标签: EXAGGERATION EUROPE
  • 简介:他出生在一个拥有12位博士和教授的科技世家,却上了一所美国的“普通大学”。他的兄弟拥有6个高等学位,他却只有一个,但是他拿到了诺贝尔奖。他既可以在厨房里烧一手好菜,也可以成为美国能源部的领导者。

  • 标签: 科技家 朱棣文 诺贝尔奖 美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工会签名轴》,是在文化工作委员会庆祝成立举办的一次盛大招待会上全体出席者的签名,全称应该是“政治部招待陪都文化界、新闻界晚会来宾题名”。

  • 标签: 签名 工会 文化工作 招待会 委员会 政治部
  • 简介:"互"系指不同文本之间的转换派生关系、临近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次文本"等.这里取其"转换"关系,探讨"反共复国"政策与两岸文学关系、戒严时期文学为什么是国统区文学的延续,以及取其"临近"关系剖析两岸文学社团的同质性.

  • 标签: 两岸文学 互文问题 同质性
  • 简介:本文从潇湘馆的匾额问题谈起,认为潇湘馆环境描写存在两层互关系,一是“有凤来仪”将竹与凤凰联系起来,与《庄子》中“惠子相梁”的典故发生的互关系;二是林黛玉与“竹林七贤”“林下风气”发生的互关系,竹林七贤的形象、性格、行为成为书写林黛玉形象的文化背景。两层互之间形成互相叠加、印证、加强的关系。通过对“林下风气”互关系的解读,《红楼梦》中薛林对举模式、兼美思想以及林黛玉的形象、性格的文学文化血脉逐渐清晰起来。《午梦堂集》《纳兰词》对林黛玉形象以及《红楼梦》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潇湘馆 林黛玉 互文性 林下风气
  • 简介:中国翻译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的高潮,东汉到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到五四前的政治思想与文学翻译。最初的佛经翻译浪潮是中国翻译史的开端,某种程度上它奠定了翻译的基础,其翻译方法,翻译理论,翻译价值观对整个汉译的影响深远。本文主要研究佛经汉译“以明道”的翻译观的形成与价值,从佛经翻译方法角度分析翻译观的形成,从中国文化与佛学文化融合过程分析“以明道”的作用。

  • 标签: 文以明道 翻译方法 文化融合 翻译观
  • 简介:<正>“徐长出生在何处?”提出这样的问题,似乎有几分可笑,稍有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徐长出生在浙江山阴(今绍兴)。与他同时的陶望龄在《徐长传》中说:“徐渭,字长,山阴人。”“公安三袁”的袁宏道在陶望龄家读到徐长诗集《阙编》,“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奇其人,奇其诗,奇其病,“恨相识之晚”,从越中友人的口碑中而作《徐长传》:“徐渭,字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徐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至于现代各种版本的“文学史”,自然沿其说:徐渭,字长,号青藤,又号天池,浙江山阴人。徐长既是山阴人,他的出生地自然也是山阴了。事情如果是这样,自然不会饶舌写这篇文章了。

  • 标签: 《徐文长传》 出生地 朱元璋 贵州龙 陶望龄 龙里
  • 简介:俄国作家安得列夫(或译为安德烈耶夫、安特莱夫、安特列夫等)同一作品的两个中译本《红笑》和《红的笑》,在1929年引发过译者有无抄袭、两位译者谁抄袭谁的争论,是新文学史上不大不小的一桩公案。案中涉及的主要人物有鲁迅、梅川,有程鹤西、张骏祥,出面争论者主要是鲁迅与程鹤西。

  • 标签: 鲁迅 务农 新文学史 主要人物 安德烈 中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