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古代近代留给我们的戏曲遗产,究竟有多少,很难精确统计,数以万计绝对是个小数。然而现在舞台上常演的,数以千计却是个大数。即使常演的,也多是折子戏,完整地演全本戏并不多。为什么会越演越少、越演越小呢?是不是现在的剧团、演员没本事,倒退了呢?不是。只要我们把原来的那些脚本找来耐心看看,就会发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剧本本身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毛病,现时代不能演了,或人民不喜欢了。
简介:《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是研究明清皇家散佚书画的基础材料。20世纪90年代,杨仁恺对《佚目》书画的考订追索下了极大的工夫。由于资料限制,学界对于无锡博物院所收藏的清宫《佚目》法书董其昌《行书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合装》一直没有深入研究,本文现在立足实物资料的基础上,对该法书的内容和印章逐一进行考辩。
简介:教学的效果与意义是由理念的高度、流程的设计、教师的素养和课堂的生发决定的,理念的高度和专业的素养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累积,教学流程的设计却需要目标意识和专业意识的支持,并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的规划与考量,要反复琢磨教学的内容、方法、策略与过程,在这当中,我认为清晰的思维导图和教学活态的生发性是核心的重要方面。许多老师的教学虽然都写了清晰的教学目标和详细的教学流程,但由于在整体的目标走向与流程结构上思维不清晰,不注重教学活态的生发意义,则造成实际教学运行状态的含混不清,甚至背离目标取向,或者拘于流程设定,不能形成很好的问题情境与实践方案,造成学生学习活动的趣味缺失,不能形成深度推进、形成有效的学习意义与获得。本文试图结合《筷笼写生》—课的教学,来解析一下关于儿童美术教学中思维导图和活态生发的策略与意义。
简介:“指事绘形,可验时代”是说绘画作品往往反映出一定的社会生活,故“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诚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孔子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周之所以盛也’……”在中国绘画史上,人物画一直肩负着“成教化、助人伦”的重要使命.因此,存世的人物画中,有许多是表现贤王顺后、忠臣孝子、烈士贞女形象的作品.有唐以来,人物画的创作出现了一些变化,重教化的名臣以及历史人物肖像虽然仍受重视,但画家模写的对象日趋转向一般人像,尤其是向仕女画像倾斜.特别是盛唐时期的艺术家,在尽情地享受充裕的社会财富和丰富的文化养分的同时,创作了一些贴近生活,表现世俗审美情趣的作品.盛唐画家张萱正是一位代表唐代“绮罗人物”画风的开派性人物.
简介:中国作为农业文明古国,自上古时代的神农氏和黄帝元妃西陵氏勤于耕织的精神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耕织活动作为农耕社会维系生活、保持社会稳定的先决条件,备受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在以农为本的古代农业社会里,男耕女织不仅代表着满足人民基本的衣食需求,也关系着国家整体的经济生产,因此鼓励农桑是历代统治者积极推行的政策。本文以康熙三十五年《御制耕织图》为研究对象,通过与楼璹系统《耕织图》的图像比较,揭示了焦秉贞在《御制耕织图》中对地域特点淡化及普适性图像建构的视觉传达策略,充分展现了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将农业与政治、农业与民族关系互相作用的政治目的,并形成了官方文献走入民间的图像案例。
简介:從盛唐到晚唐,长安法書收藏鑒賞之學的傳承有其譜系,其中一條完整的傳承綫索特别凸顯,即武平一對于東海徐嶠之、徐浩父子的影響,徐浩對于其長子徐璹的悉心教導,對于竇臮、竇蒙兄弟的賞拔,徐浩、徐璹父子形成的東海徐氏書學傳給韓方明,韓方明又傳給入唐求法的日本學僧空海,以上數代鑒藏家皆有書學論著傳世。徐浩的著作和墨迹流傳到晚唐,經追慕者司空輿、司空圖父子之典藏和評論,司空氏的評論又爲史家引用,進而塑造了鮮明的歷史形象。追溯唐代法書鑒藏之學的脈絡,分析典型收藏家的案例及其學術傳承,能够繪出長安文化的一個側影,并将這些法書鑒藏家置于長安的城市空間之中予以觀察,尋求他們之間的地緣關係。唐代法書鑒賞之學追隨内府法書的幾度聚散,由宫廷、貴族之家逐漸走向朝士、文人、"好事者"群體,他們或爲新興士族,或爲科舉之家,或爲貧寒文士,或爲市肆書賈。法書鑒藏至宋代而趨向興盛,即爲唐代中後期新興鑒藏之家法乳滋養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