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三阴性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1年8月-2023年3月时间段内,选择88例我院接收的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入院时间为划分依据,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获得研究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5%。组间结果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72.73%,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5.45%。组间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早期三阴性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有效缩短疗程,患者的满意度高,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颅内微创手术在脑内血肿清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100名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人选择颅内微创手术,对照组50人选择常规开颅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手术的时间和手术出血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相对于对照组好,组间有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也短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脑内血肿清除的患者使用颅内微创手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牙内骨内种植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60例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60例患者经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试验组联合开展牙内骨内种植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牙周指标、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3,P<0.05);与治疗前相比,牙周袋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CAL)、Ⅱ度牙齿松动等项做比较分析,治疗后两组均有减小,且试验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0、6.271;χ2=5.19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口腔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行为影响、疼痛与不适的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8、9.281、6.298、15.980,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3,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牙周病的治疗过程中,牙内骨内种植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可有效提高牙周病患者的牙周附着效果,改善其口腔健康状况,同时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手术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淋巴瘤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淋巴瘤化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编号抽选法将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种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相应的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等各项生活质量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接受化疗的淋巴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而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恶性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特点以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恶性淋巴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资料,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6月。将所选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38例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B组为42例未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恶性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护理经验。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与口腔,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55.26%、39.47%、5.26%;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恶性淋巴瘤医院感染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患者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多发生在呼吸道与口腔,导致感染的最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以使患者感染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中国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及其功能,为以恒河猴为模型的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通过优选抗体克隆和荧光配色,确定了主要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和T细胞功能检测Panel,并用此方法分析15只健康中国恒河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T、B、NK等多种细胞亚群的比例,以及在非特异性刺激条件下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结果成功建立了两套多色流式Panel,Panel 1可同时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 CTL)、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Tfh)、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B细胞和NK细胞等多种淋巴细胞亚群,Panel 2可检测多种T细胞亚群功能和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中国恒河猴PBMCs中主要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T细胞(75.32±7.73)%、B细胞(13.22±7.50)%、NK细胞(0.88±0.48)%、Tfh细胞(0.73±0.27)%、Treg细胞(0.75±0.43)%、CD16+NK细胞(47.87±22.35)%、CD56+NK细胞(10.69±12.41)%。非特异性刺激后,分泌IL-2和TNF-α的CD4+T细胞比例高于CD8+T细胞,分泌CD107a和IFN-γ的CD8+T细胞比例高于CD4+T细胞,而这两种细胞分泌IL-17A的比例均较低。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可在单细胞水平同时检测多个细胞表面分子和分泌因子的多色流式检测方案,能够准确、全面地分析恒河猴PBMCs中免疫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以及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为利用恒河猴模型进行传染病疫苗及药物研发提供新的实验方法和基础数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骨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治疗及预后等。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1例初诊为原发性骨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发病年龄、原发受累部位、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是否骨折及临床转归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1例患儿均为初治原发性骨淋巴瘤,中位发病年龄8.6岁(2.7~12.3岁),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7例,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LL)3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1例;首发症状为骨痛8例,局部肿胀1例,跛行1例,发热1例;临床分期Ⅰ期1例,Ⅱ期7例,Ⅳ期3例;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股骨、胫骨。所有患儿均依据不同病理类型接受化疗,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7~80个月)。10例完全缓解,1例BLL患儿化疗缓解后因骨髓复发死亡。结论儿童原发性骨淋巴瘤临床表现隐匿,以DLBCL多见,接受规范治疗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情况。方法:对80例DLBCL患者予以标本取材,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观察生存及相关预后情况。结果:随访1~8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5.2个月,总体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00%、75.00%、72.50%;免疫组化抗体指标GCB百分比最高(76.25%);单因素分析,GCB、Bcl-6表达为影响生存的因素。结论:DLBCL的患者,GCB、Bcl-6同预后存在关联,相关抗体测定为预后判定提供依据。
简介:目的:探析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接受的44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试验,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以两组的上肢淋巴水肿比较与上肢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上肢淋巴水肿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上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减少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病率,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
简介:摘要:通过对我国乳腺癌康复现状、患者对上肢淋巴水肿认识程度、康复干预策略和康复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我国乳腺癌康复的诊疗模式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