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rt-PA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方法搜集接受rt-PA治疗的32例患者前及后2h、8h、24h凝血参数值。结果前凝血参数均在正常范围,2h后PT、APTT、TT均延长,FIB降低,8h后TT仍延长,FIB仍降低,24h后无明显差异。结论rt-PA后PT、APTT、TT、FIB均有变化。

  • 标签: rt-PA 溶栓 凝血参数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应用尿激酶或链激酶静脉快速地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最有效的急救措施。疗法现已成为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急救措施。疗法可抢救濒临死亡的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降低病死率。治疗的成功与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密切相关。2000年3月-2010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治疗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收治25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常规控制血压、血糖、抑酸、降血脂、神经营养剂等基础治疗,加用尿激酶静脉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治愈13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3例。结论尿激酶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患者病残程度,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但是临床必需严格适应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超早期 尿激酶溶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静脉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静脉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脑动脉再通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脑动脉再通率为56.7%,对照组为23.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静脉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动脉再通率,及时挽救患者生命,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常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早期现象并对其护理体验进行研究。方法对我科患有急性脑梗死的10例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方法选择静脉滴入栓剂,与此同时,治疗结束后需随时对患者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做好必要的护理工作。结果在治疗结束之后发现,在1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成功,病情减轻的患者有2例,患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仅有2例。结论急性脑梗死极易致使患者瘫痪甚者死亡,为了减少这种情况需要患者尽早接受治疗,而减缓脑梗死病情最好的办法就是通畅血管,这就需要进行急性脑梗死早期。另外,护士们细心的照料及随时观察患者病情为患者尽早痊愈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早期溶栓 护理体会 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为实施超早期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并分析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于本院接受超早期治疗的 100例脑梗死患者,将实施常规护理的设定为对照组( 50例),将实施全方位护理的设定为观察组( 50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两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为实施超早期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疾病症状,临床医学值得推广。

  • 标签: 超早期溶栓治疗 脑梗死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发病凶险,死亡率高,预后差,是冠心病极危重的表现类型。及时有效的静脉治疗,成为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同时积极、高度、优质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探讨尿激酶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8月~2013年10月10例尿激酶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措施,具体包括心理护理、围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中基本治愈4例,显效2例,好转2例,无效2例;1例后齿龈出血后治愈,1例发生后脑出血,1例临床症状加重,家属放弃治疗;8例患者肌力均提高了1~3级以上,语言功能改善,口词转清,NIHSS分值降低。结论尿激酶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护士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密切的护理配合亦尤为重要。通过培训演练提高护士护理配合能力,对患者实施恰当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对提高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溶栓 静脉 尿激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急性肺动脉栓塞疾病的整体护理及早期护理干预的因素和重点内容。方法收集22个老年急性肺动脉栓塞病例的心电图系列,分析所有病例V1导联T波时变曲线的特征;分析整体护理的益处及早期护理干预的因素和重点内容。结果整体护理缩短了治疗时间,早期护理干预突出重点,提高了治愈率。结论老年急性肺动脉栓塞整体护理具有优越性,早期干预护理的重点应是监测心电图V1导联T波演变。

  • 标签: 老年急性肺动脉栓塞 整体护理 干预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尿激酶进行治疗,将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2%,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心源性脑梗塞患者在常规治疗下基于尿激酶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领域广泛应用。

  • 标签: 尿激酶溶栓 心源性脑梗塞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4年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超早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量表评分、BI指数、凝血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1、3周后NIHSS量表评分及BI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指标TT、PT及FIB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4%(28/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有效改善凝血功能的基础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超早溶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早期治疗的监测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采用rt-pA进行治疗,过程中病情监测及护理。结果16例患者中,有效12例,无效4例,其中2例并发脑出血。结论成功的关键是时间,在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及血压,监测出血倾向,做好基础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 护理
  • 简介:目的应用心电图ST段抬高和QRS记分估测梗死面积的方法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效果。方法172例患者,年龄50-75岁,男140例,女32例,分为单纯静脉组和静脉+冠状动脉内组。应用心电图ST段抬高和QRS记分估测梗死面积的方法计算前后梗死面积和其差值。结果成功可使23.95%(P<0.01)心肌获得挽救,其中前壁梗死预测面积和实际面积差值达-22.45%,(P<0.01)下壁梗死面积差值分别达-31.72%(P<0.03)和26.66%(P<0.05)。前壁与下壁梗死面积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心电图分析前后的梗死面积,静脉+冠脉组比单纯静脉组梗死面积差值增加8.04%。二组间前壁心梗和下壁心梗QRS记分面积和梗死面积差值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成功可使更多心肌获得挽救,提示静脉+冠脉疗法可能优于单纯静脉,且与梗死部位无关。

  • 标签: 心电图检查 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摘要 ] 目的:分析急性心梗心肺复苏后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84例急性心梗患者,均实施心肺复苏,纳入时间为 2016年 5月 -2018年 2月。将其随机分为 2组:常规治疗 42例作为对照组,治疗 42例作为试验组,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 92.8%,高于对照组的 73.8%;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7.1%,低于对照组的 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性心梗患者心肺复苏后,实施治疗具有良好疗效,能提高急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梗 心肺复苏 溶栓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导管术后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20年6月80例下肢深静脉导管术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化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深静脉血栓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导管术患者实施综合化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深静脉血栓治疗总有效率,提高满意度。

  • 标签: 综合化护理 下肢深静脉溶栓导管术患者 深静脉血栓形成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