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优化护理流程联合超早期个性化护理后的康复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4月xx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命名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与观察组同时予基础治疗,除此之外观察组加以优化护理流程联合超早期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为6.24±2.17、Barthel评分为75.86±6.83,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干预后,观察组出血1例、感染2例、压疮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联合超早期个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护理流程 个性化护理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护理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将100例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按照护理模式随机设置成两组。将两组的康复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且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护理护理流程与超早期个性化联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预防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同时还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 标签: 优化溶栓护理流程 超早期个性化护理 急性脑梗死 溶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青年卒中病因多样,以心源性最为多见,但是心脏黏液瘤所致的脑栓塞少见,在时间窗内给予静脉,治疗效果取决于栓子性质。本例患者为青年女性,急性起病,根据症状、体征及颅脑CT除外出血后,考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立即给予静脉,疗效较差,排除禁忌证于发病6 h后桥接机械取,栓塞物提示黏液瘤倾向,后于心外科行心房黏液瘤切除,病理提示心房黏液瘤。院外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未再发生栓塞事件。该病例提示对于心房黏液瘤所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无效时桥接机械取可能是安全有效的,病情平稳后应立即行黏液瘤切除。

  • 标签: 静脉溶栓 机械取栓 心房黏液瘤 青年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机械取与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对预后影响。方法:纳入本院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取区组随机化法分组后(参照组35例、观察组36例),于2019年8月~2021年6月期间对机械取、静脉治疗效果实施对比性临床研究。比较患者卒中量表、神经系统损伤评分、血清标志物水平及治疗预后差异。结果:(1)入院时患者卒中量表、神经系统损伤评分、血清标志物水平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月时,观察组mRS、NIHSS评分,血清NSE及S-100β蛋白均低于参照组,NGF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血运重建率为94.44%、不良预后发生率为8.33%,较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取与静脉均可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而机械取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延缓效果及临床安全性优势较为显著。

  • 标签: 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治疗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使用机械介入取联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研究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为研究时间,先选择在该阶段医院中登记为有效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人,实验组49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机械介入取的治疗方法。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疗效、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机械介入取栓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综合护理干预在静脉桥接动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筛选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科行静脉桥接动脉取治疗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分组研究,以电脑随机抽签法为分组方式,组别设置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纳入42例。对照组直接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从护理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两个方面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各指标对比并无明显区别(P>0.05);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更低,而ADL评分则高于对照组,经t验证,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静脉桥接动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并改善其神经功能,对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治疗的近期疗效并探讨再灌注治疗的最桂策略。方法选择年龄≤65岁,适合静脉且无禁忌的AMI患者304例,分为两组。Ⅰ组143例,男109例,女34例,平均年龄58.61±4.23岁,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梗死相关血管(IRA)的血流量依TIMI分级,并与临床判定IRA再通率比较分析。Ⅱ组后未行CAG,共161例,男124例,女37例,平均年龄59.80±5.24岁。两组临床一般情况无显著并差异(P>0.05)。全部病例均在发病后8h内用链激酶静脉,并用肝素和阿斯匹林治疗。结果Ⅰ组IRA再通率为65.73%,Ⅱ组为69.57%,与文献相符。30天病死率较低,Ⅰ组为4.20%,Ⅱ组为4.35%。再通率和病死率均无组间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CAG显示TIMI血流2级和3级者为60.84%,这些患者从中获益。无创性再灌注指标判定IRA开通的94例中有8例CAG显示血管再次闭塞,再闭塞率为8.51%;而未开通的49例中有48例梗死区仍无血流灌注,说明无创性再灌注指标可以真实地反映IRA是否开通。总低血压(8.55%)及泵衰(7.23%)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经处理均未影响治疗。未发生过敏反应和严重出血病例。结论静脉治疗AMI安全有效,但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介入治疗。为使更多患者受益,在条件许可时应首选介入治疗。对失败或再次发生心肌缺血表现者,应立即实施挽救性介入治疗,以实现心肌再灌注与治疗基础性血管狭窄。

  • 标签: 心肌梗死 治疗 溶栓治疗
  • 简介:《健康日》报道,《柳叶刀》杂志的研究报道发现,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后,除了传统的薄血药治疗外,使用阿替普酶进行导管引导血栓溶解(CDT)“取得疗效”。两年以后,“额外接受CDT的患者中41%/~现与DVT有关的并发症,而只接受传统治疗的患者中有56%”。

  • 标签: 导管引导 血栓后综合征 风险 溶栓 传统治疗 《柳叶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静脉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统计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进行48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结果48例治疗患者,成功40例,未成功5例,死亡3例,有效率占91.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治疗,做好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加强健康宣传,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梗治疗后的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心梗接受治疗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病率等方面显著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对于急性心梗治疗患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心梗 溶栓治疗后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血栓内注射微泡对体外超声的增强作用。方法取新鲜人血血栓40份分为4组,每组10份,实验1组:血栓内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对照1组:血栓内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假照;实验2组:经外周循环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对照2组:经外周循环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假照,比较4组的率。超声频率1.0MHz,声压512kPa。另用超声激励MBDiO释放,观察治疗后血栓内荧光分布与强度。结果实验1组的率(37.70%±3.17%)显著高于实验2组(11.67%±1.13%)、对照1组(14.37%±2.22%)及对照2组(7.90%±0.68%,P〈0.05)。血栓内注射微泡后,内可见大片强回声后伴声影,治疗后强回声区在血栓内有扩散。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实验1组治疗后血栓内可见大量明亮荧光信号分布,而实验2组治疗后的血栓内部基本无荧光信号。结论血栓内注射微泡和尿激酶介导的超声率显著高于经静脉给药方法。

  • 标签: 血栓形成 微泡导入法 溶栓
  • 简介:目的:争取尽早,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病死率,改善病人的长期预后。方法:对25例AMI病人,以发病到入院,从入院到确诊,从确诊到时间进行百分比分析和前延误时间与疗效关系。结果:测验结果表明前延误时间长短与后的疗效有显著相关,即6h以内和6h以后相比较,前者治愈率高,病死率低。结论:根据延误的原因采取措施,可尽可能减少前时间延误。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疗法 延误分析 对策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1年6月在心内科收治的78例AMI患者,采取仔细观察病情,及时救治,加强基础护理。结果65例病人后再通,死亡1例,为老年患者。结论AMI患者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完善的护理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后再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0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并常规应用甘露醇、胞二磷、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组在应用上述治疗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单位皮下注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对照组有效率6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后再梗死有显著疗效。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预防 溶栓疗法 再梗死 甘露醇 急性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进行介入放射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随访半年,6例患者术后2天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随访半年并能从事体力劳动。结论介入放射治疗下肢动脉血栓见效快,效果好,值得探讨。

  • 标签: 下肢动脉血栓 介入放射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静脉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2月到2015年之间在我院进行救治的80例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静脉治疗。按照患者的发病时间进行划分,发病时间在六小时以上的为对照组,而发病时间在六小时以内的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40例患者中,治疗成功的有28例,再通率为70%,有12例患者没有实现再通。而观察组治疗成功的患者有38例,再通率达95%,有2例患者没有实现再通,对照组的再通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的再通率,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取及早行使静脉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再通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面推广和利用。

  • 标签: 急性 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045-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最近几年前往我院行静脉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应用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护理干预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0%,p<0.05;组间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在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护理中,可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起到改善作用,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深入分析。

  • 标签: 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护理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