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大偻”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该书“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大偻”。大偻,正冰注曰:身体俯曲,不能直立。偻,背脊弯曲。”再结合“痹论”所说:“肾痹者善胀,以尻代距,脊以代头”等论述,我认为可将强直性脊柱炎称为“大偻”,并且仍可归于“痹”病范畴。将“大偻”作为 AS 的中医病名,解释大偻为病情严重、脊柱弯曲、背俯的疾病。当代诸多医家都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肾、督关系密切。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肝主筋,肾主骨”,本病发生以“肝肾精亏、督阳不足”为本,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为标。近现代医家辨治 AS多从肝、肾、督入手,但脾虚作为 AS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病机之一,亦得到众多医家的重视,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血亏虚,筋脉失养在 AS发生中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复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用药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本院中近5年来的高血压临床治疗病例,选取其中的1000例。根据1000例患者的中药治疗复方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并对用药次数和味数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对1000例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用药中,共有527个中药复方,其中包括151味药,用药次数共为8060次。19味药在治疗中使用频率最高,共使用3100次。使用次数最多的用药占总用药味数的12.5%,用药次数占总用药次数的38.4%。在151味用药中,补药和活血类药物共有8类,在复方中总共使用5020次,占总用药次数的62.2%。补肝、肾、脾类的药物共使用7900次,占总用药次数的98%。温性和平性药物共使用6300次,占总用药次数的79%。凉性、苦、辛类药物共使用5800次,占总用药次数的72%。结论治疗老年高血压应以活血化瘀类药物、温补性药物和祛湿和肝类药物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跟骨骨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跟骨骨刺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理疗结合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49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51%,实验组49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跟骨骨刺患者的治疗中针灸结合中药方式治疗具有疼痛较小以及起效速度快等多种优势,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门诊及住院部所发生的18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事件。结果在186例事件中女性患者比例明显大于男性患者,<12岁以下的儿童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者占总数的34.94%及33.87%,从给药方式的角度来看,静脉滴注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最多,且第二年比例在上升。从药品种类角度看,活血化瘀类药物注射用血塞通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大。结论引发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因素的可包括患者自身的体质以及药品使用不当等,临床医生应尽量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尤其是儿童与老年人,此外还应加强对中药制剂的管理,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结合中药对面瘫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面瘫患者 7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关照组各 38例,对照组接受中药治疗,观察组接受针灸结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面瘫残疾指数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 FDI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和 IgA、 IgG、 IgM水平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FDI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社会功能评分和 IgA、 IgG、 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中药在对面瘫患者治疗中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生活影响,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