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人道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的人道主义讨论中,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可以简称为“相容论”和“互斥论”。前者立论的基础是马克思历史观的“连续”,认为“唯物史观不仅没有取消或削弱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反而使它建立在真正的科学的基础上而得到了加强”;后者立论的基础是马克思历史观的“断裂”,认为“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根本不能互相混合、互相纳入、互相包括或互相归结”。

  • 标签: 人道主义思想 唯物史观 马克思历史观 相容性 20世纪80年代 历史唯心主义
  • 简介:随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心理活动课已经成为目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心理活动课是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和特点,确定活动内容,通过生生、师生互动,在活动中体验与分享的面向全班学生的一种活动课程。

  • 标签: 心理活动 课堂秩序 活动规则
  • 简介:Savage于1954年提出"确定事件原则"这一概念,Tversky和Slafir(1992)通过实验发现,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过程中,会出现违背确定事件原则的现象,并把这种现象称为"分离效应"。尽管已经有很多对于二次赌博中分离效应的机制研究并产生很多分歧,但对于囚徒困境范式中是否存在分离效应以及其机制并没有一致的结果。本文对囚徒困境中的分离效应进行了验证实验,虽然整体结果上与Shafir与Tversky(1992)的结论相吻合,但被试专业背景对结果有显著效应。同时,按照Lambdin和Burdsal(2007)对分离效应的操作定义,结果发现分离效应没有出现,文章对其原因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分离效应 囚徒困境 确定事件原则
  • 简介:记忆与生存相关,即记忆会关注食物,居住地,外在成胁等与生存密切相关的信息。因此记忆也就同时留下了环境刻画的痕迹。本文以世界各国的节日为对象,采用档案调查法做横向研究。假设各国节日里都会有有关生存的庆典。研究结果了这一假设。

  • 标签: 适应性记忆 生存功能 世界各国节日
  • 简介:<正>稷下学宫是战国中后期的学术文化中心,它的出现是以“士”阶层的空前活跃和百家之学的兴起为前提条件的。随着战国政治形势的发展,各诸侯国对“士”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有眼光的诸侯便开始寻求独立培养“士”的新途径,以弥补社会供应量的不足;同时,学术文化自身的发展也很需要能够容纳百家,使它们在一起互相了解、交流、争鸣竞放的学术文化中心。因此,稷下学官的出现是历史的需要,是符合逻辑的必然结果。然而在先秦历史上,这样的学术文化中心为什么唯独出现在齐国而没有出现在其他国家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

  • 标签: 文化中心 学术文化 齐国 文化政策 战国七雄 齐桓公
  • 简介:马克思以商品为出发点,以资本为核心范畴,全面叙述了这个时代抽象统治的社会现实,进而揭示了人的存在的秘密。马克思的现代批判在资本的运动中获得理解和叙述。在这样的理解中,马克思旨在开辟一条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道路。直到今天,马克思的现代批判依然显现出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现代性 资本
  • 简介:在人类历史中,任何一种所有制在它所蕴涵的生产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以前,都还有存在的必然和空间。故在197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层次的生产力现状决定了我国的所有制格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一度被消除的外资经济、个体经济又活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舞台上,发展迅速,由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补充成分上升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导致了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变化。正如江泽民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讲话中所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并且称之为“新的社会阶层”。

  • 标签: 新的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构成 入党 中国共产党 民主 江泽民
  • 简介:"人间佛教",是星云法师所倡导的、佛教现代化运动的一个崭新走向;"全球伦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的、旨在积极应对全球化发展态势的一种理论构想。二者的共同指归,在于通过普世的生活化、伦理化的文化思想创新应对人类所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以保证和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如果没有源始深层结构的理论基石的支撑,这种努力可能只是表达了一种良好的愿望或祈使,而不能深入人心、达成共识。对此,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代表和体现其元典精神和思想特质的"学",有可能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本文通过关于"学"致思指归和理论要义的发明和诠释,揭明"人间佛教"和"全球伦理"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建构和揭示"学"与"人间佛教"和"全球伦理"的本质联系,并为后两者提供思想理论支持和背景文化支撑。

  • 标签: 性学 人间佛教 全球伦理 人的本性
  • 简介:要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必须以情感教育为实施的重要纽带,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的主要途径,以主体参与为主要施教方式,以课外实践活动为陶冶学生心灵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 标签: 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性 情感教育 课堂教学 施教方式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是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中国思想界与理论界在三个方面扩展了对普遍与特殊性关系的理解:一是在普遍与特殊孰轻孰重的问题上,与西方传统知识观偏重普遍不同,强调了特殊的地位;二是在从普遍到特殊,即普遍原则的运用问题上,批判了机械(教条)的运用方式,肯定了启发式(创造)的运用方式;三是在从特殊到普遍的问题上,弱化了类型(本质)的普遍,强调了范例的普遍及建构的普遍。这三个方面的扩展。在一定程度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扫清了理论障碍,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空间。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基础 普遍性与特殊性
  • 简介:7月20—21日在黑龙江大学举行,由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主办,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及黑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了会议。大会主题报告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宋志明教授以“现代中国哲学观演进及其对民族的遮蔽”为题,讨论了时下的一种社会现象,即大多数现代中国学者把狭义哲学观误解为单数哲学观,尚未树立起“中国哲学观”,有意无意地以时代遮蔽了民族。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柴文华教授探讨了任继愈的中国史观,及其对我们今天认识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和进一步书写中国哲学史具有的启发意义。

  • 标签: 中国现代哲学 哲学研究 民族性 时代性 学术研讨会 黑龙江大学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选树了众多的道德模范,为推进社会道德趋善向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解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模范的历时演进图景,分析了道德模范的角色形象变迁及其体现的价值内涵,探讨了道德模范历时演进对当前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启示。

  • 标签: 道德模范 新中国 历时性 演进图景 精神文明建设
  • 简介:本研究以24名小学教师和98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与测验法探讨了小学教师对学生注意问题的知觉准确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小学教师对学生注意问题的知觉有着较高的准确;(2)小学教师对学生注意问题的知觉准确水平随教龄和职称的增高而呈下降趋势;(3)小学教师对学生注意问题的知觉准确水平与其条件性知识掌握情况表现正相关;(4)小学教师对学生注意问题的知觉准确与其所教年级无关。

  • 标签: 小学教师 知觉准确性 学生注意问题
  • 简介:儒家是不是宗教?说“是”的可以有一千条理由,说“不是”的可以有一万个根据。归根结底,将儒家定位为宗教后,意欲何为?坚决不同意儒家划入宗教,又将如何处置?帽子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帽子底下的脑袋。

  • 标签: 宗教性 儒家 三纲五常 “是” 帽子
  • 简介:人格一致性问题是人格心理学中最活跃、也是最有争议的研究课题之一。对待人格的一致与可变性,西方传统的人格理论持两种观点,即一致论与可变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格特质在跨时间及跨情境上具有一致。本文在综述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对人格一致性问题的争论进行了详细评价。作者同时指出,要想走出人格是一致还是可变的两难境地,必须首先解决人格研究领域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

  • 标签: 人格一致性问题 人格心理学 西方国家 一致论 可变论 人格特质
  • 简介:政党执政方式的合法,是大多数公民对政党执政方式的自觉认同。一个政党获取执政方式合法的基本途径,是构建一种支持该执政方式的同质文化、证明该执政方式有效的业绩和合理的政府组织结构。苏共执政方式的种种弊端,最终耗尽了执政的合法,这是导致苏共失去执政地位的重要内因。

  • 标签: 苏联共产党 执政方式 合法性 政治学
  • 简介:在《矛盾论》中,毛泽东阐述了矛盾“普遍”的两层含义,第一是矛盾的存在具有绝对,第二是任何矛盾运动同其它矛盾运动形式相比都具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即普遍和特殊。在第二层含义中,“普遍”只是一个用来阐述矛盾“特殊”的认识论的概念,这意味着毛泽东的矛盾论中蕴含着对建立在黑格尔哲学基础之上的欧洲资本主义现代及其话语体系的批判。在处理矛盾的特殊性问题时,毛泽东又提出了矛盾的不平衡性理论,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在中国现代化实践的过程中初步建构了中国独特、独立的现代话语体系。毛泽东的现代话语体系中包含社会主义、第三世界和民族因素三个方面的内容。

  • 标签: 毛泽东 矛盾特殊性 现代性 话语体系
  • 简介:汉末魏初,儒学德性我式微,才说盛行,《人物志》集其大成。具有一定个体独立和自由精神的才我存在三个面向:轻视儒家规范而仍以道德为终极关怀,但新道德并不明确,是不清晰的德性我;重视直觉洞鉴的智悟,但程序逻辑推理阙如,是不彻底的认知我;将个体生命看作艺术的审美存在,但欠缺退而瞻远的超越意识,是不健全的情意我。材质自然主义凸显才说之自我又使之不完满,魏晋个体之种种自主据此伸展.

  • 标签: 才性 《人物志》 个人 自我 自然主义
  • 简介:<正>政体问题是现代的核心问题,正如哈贝马斯所言:"自17世纪以来,现代的道德-实践的自我理解总体上是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政体展开的。这一自我理解展现为普遍主义的道德意识和宪法国家的自由设计。"民主作为现代政治的合法基础,是现代国家的普遍诉求。从本质上说,后形而上学时代,除了被统治者的同意,任何政治制度都无法使自己的统治合法化。现代政治哲学有两大政治合法话语体

  • 标签: 哈贝马斯 现代性 激进民主 批判理论 自由主义 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