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研究性学习课程政策在C市的实施为例,发现中国教育政策实施过程是一个多方参与者根据自己利益、认知和所拥有的资源,彼此斗争、妥协,最终达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应该怎么做"的共识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协商秩序的确立过程。这一方面证明了英语研究文献中的若干观点和理论,具有跨文化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很多观点也都适合中国国情。另外一方面,也拓展和更新了教育政策实施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具体说就是,不能如现有大多政策践行研究那样,只关注学校层级的复杂性,没有把学校与其他相关利益关系方的互动纳入分析范畴。而是必须把学校与同属一个组织域的其他处于不同位置、拥有不同权力/知识的政策参与方之间的斗争、讨价还价和协商的过程纳入到分析视野中。
简介: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政策已有10余年历史。在生源趋紧情景下,单独招生资格异化为生源获取的工具,高职院校之间构成了生源争夺的零和博弈。利益博弈使得教育主管部门逐步放开单独招生试点范围,最终背离了既定政策目标,造成政策的管制俘获。静态博弈分析发现,当预期招生收益大于寻租成本,不仅违规招生成为高职院校的必然策略,而且促成了高职与高中学校相互寻租中的串谋行为,造成政策失灵和社会福利损失。依据福利经济学,生源数量和质量的不均衡分配对整个高职教育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当前不宜因为招生机会公平而牺牲高职教育效率。为此提出适度扩大高职生源规模、坚守单独招生政策的目标诉求、慎重扩大单独招生试点范围、加大违规招生行为监管四点对策建议。
简介:农村社会政策的发展与完善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实现。现阶段,各类农村政策在实施和执行过程中都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农村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偏离目标,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管理缺位,农村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行为主体意识滞后,农村计生政策推进缺乏监督等。改进和完善农村社会政策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建立政策执行与监管的法律法规,全方位梳理和健全现有政策,完善相关社会政策的评估与监督机制,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并建立问责、责任追究机制;在管好用好现有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整合扶贫帮扶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各类资源,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专项开发试点项目为载体、各负其责为原则的资源平台;规范农村相关机构和部门的工作程序,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要求进行核准和审查有关信息;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同时加大各种政策的宣传力度,强化参与主体的思想意识。
简介:促进教学与科研结合是国家科教政策的基本导向。然而,通过分析1987-2016年高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一系列政策文本,发现存在两大困境:一是所谓的结合主要通过科研反哺教学来实现,在日益强调高校科研对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的背景下,高校教学在与科研相结合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二是政策制定机构之间缺乏强有力的联动,政策推动力度缺少硬性规定,对微观实践行为的控制力较弱。因此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一方面要扬长避短,做好政策组合与配套;另一方面要创新思路,疏堵结合,通过制度改革,引导更多的资源与力量投入高校教学。促进高校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政策路径在于:(1)通过科研计划的附属教学项目改革,发挥科研项目的人才培养效应;(2)采用限制性教学经费拨款方式,加强高校教育教学资源投入的针对性;(3)通过顶层设计教学型教师发展通道,优化分配高校教学资源;(4)研究制定教师教学投入的基准量,引导高校规范教师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