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名词性成分)+见+及物动词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然而对这种结构形式中的某些句子的解释,却历来存在着意见分歧:有解成主动式的,有解成被动式的。如对韩愈《进学解》中的“宰臣不见斥”的解说,意见就很不一致。《马氏文通》受动字四之二说它是“受动”,指出:“其意盖谓‘不为宰臣所斥’也。”但马建忠的态度似乎还有些游移,所以又说:“则‘见斥’二字反用矣,未解。”杨树达不同意他的解释,在《马氏文通刊误》里,引用《后汉书·吕布传》“布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后说:“‘卓几见杀’者,卓几杀布也。是‘见’字自古有此种用法,非韩文创为也”。
简介:摘要: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上课听懂了,但作业反映出来,学生并不是真懂,就算教师将一个知识强调再三,学生还会继续出错,这就是学生普遍会有的听懂非真懂现象。如何将学生的不懂变成真懂?本文以一元二次不等式在R上恒成立问题为例,寻找学生不懂的源头,重新设计教学:依据学情,铺一铺——设计导学案,让学生自己总结一元二次不等式在R上恒成立时的充要条件,通过阶梯式例题的铺垫,发现知识的迁移;课堂上“问题驱动,缓一缓”,通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能自己总结知识的本质,并能发现之前解题的错处。探究进入复习课,学生在学习中积累数学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不懂变真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