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梗阻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50例采取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进行本次研究,50例患者分为两组后,采取不同护理模式,分析术后患者不同时间的血氧饱和度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后的第1天和第7天血氧饱和度在95%的患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手术后使用抗生素的平均时间为(10.25±1.32)d,平均住院时间为(12.25±1.68)d,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的平均时间为(16.85±2.25)d,平均住院时间(18.58±2.16)d,实验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通过研究发现,采取气管切开手术的重性颅脑损伤患者要降低出现气道梗阻的情况,要选择合适的气管切开套管,术后采取正确手段进行气道湿化,选择合适的实际进行吸痰,管道固定到位,正确管理气囊等。
简介:摘要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rSyndrome,OSAH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具有潜在致死危险的复杂疾病。本研究的目的利用核磁共振(magneiticresonanceimagingMRI)手段,观察正常人群戴入下颌前伸式矫治器(mandibularadvacecmentdevices,MADs)后,上气道及周围软组织形态结构影像学变化,探讨下颌前神式矫治器在OSAHS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进一步了解OSAHS病因机制及对其阻塞部位定位诊断和制定适合OSAHS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年轻医护人员30名(男、女各15例),年龄范围20-25岁,平均年龄22.5±1.74岁。磁共振扫描戴用下颌前伸式矫治器前后上气道及其周围结构测量数据各段内气道截面积(包括最小截面积、平均截面积);矢向位像获取软腭厚度、软腭长度及软腭最大截面积,舌体高度、舌体长度及舌体最大截面积;累计计算咽腔各段的体积、咽腔总体积。所有测量数据用SPSS10.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戴入矫治器后无鼾正常合年轻人鼻咽平均截面积、腭咽平均截面积、舌咽体积平均截面积、喉咽平均截面积带入矫治器后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咽体积、腭咽体积、舌咽体积、喉咽体积戴入矫治器后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咽、腭咽、喉咽的最小截面积戴入矫治器后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舌咽的最小截面积戴入矫治器后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软腭、舌体面积、舌体长度、舌体高度戴入矫治器后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矫治器能稳定的使下颌及舌体前移,增加口咽腔、下咽腔的空间;舌体前移组织舌根后坠,软腭失去舌对其向后的压力也发生前移,从而有效地开放气道,解除上气道的阻塞。2.矫治器影响上气道主要改变气道大小和气道形状两个途径,使上气道鼻咽部、腭咽部、喉咽部的平均截面积、最小截面积及体积明显增大,舌咽部平均截面积及体积明显增大。增加上气道各段宽度,改变气道周围软组织的形态,3.矫治器戴入后使软腭最大面积、软腭厚度及软腭长度、舌体长度、舌体厚度、舌体最大面积减小,舌体更直立,软腭前移。4.本研究结果提示下颌前伸式矫治器是治疗OSAHS的一种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一次性使用光学窥喉镜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方法本组病例全部采用一次性使用光学窥喉镜气管插管。结果本组病例顺利完成气管插管,且对血压影响较小。结论本方法易掌握、较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晚期癌瘤根治术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及护理干预,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随机选取40例在2014年7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口腔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以下方法1.正确处理气管切开周围创面,严格分开有菌区与无菌区的敷料。2、气管套管下垫无菌橡胶垫。3、正确处理气管内套管及气道。4、正确处理口腔内创面。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可以发现,所有患者均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减少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术口愈合良好。结论通过对口腔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及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病人气道护理,以期提高AECOPD病人气道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3月5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照气管切开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实施间断气管湿化法,观察组实施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局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道护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的应用价值高于间断气管湿化法,可以降低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气道护理优良率,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行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气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9月-2023年12月经机械通气治疗的77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仰卧位通气)、观察组(俯卧位通气),比较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革兰阳性菌(23.68%)、鲍曼不动杆菌(15.79%)、真菌(18.42%)均比观察组(5.13%)、(2.56%)、(2.56%)高;观察组SaO2(96.40±2.26)%、PaO2(91.50±2.05)mmHg均比对照组(90.34±2.52)%、(86.39±6.48)mmHg高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可明显减少重症肺炎患者气道分泌物细菌感染率和改善血气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气道优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21年8月-2022年9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气道优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氧指数(OI)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情况以及ICU住院时间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氧指数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气道优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常面临意识障碍、呼吸功能不全等状况,因而建立人工气道成为必要的治疗手段。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上呼吸道原有的正常生理功能,使得呼吸道黏膜干燥、分泌物变得黏稠,纤毛运动也随之减弱,这极易导致气道阻塞、肺部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正因如此,合理且有效的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对于维持呼吸道的正常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全面而深入地综述了神经外科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应用研究进展,详细涵盖了湿化的多种方法、湿化液的恰当选择、湿化效果的准确评估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护理措施等关键内容,旨在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坚实可靠的参考依据,以进一步提升神经外科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质量和水平,保障患者的呼吸通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