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位复杂肛瘘患者通过传统切开挂线术与切开旷置术联合垫压法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高位复杂肛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为切开旷置术联合垫压法治疗。针对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两组进行分析。结果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比对照组(75%)高(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25%),(P<0.05)。结论高位复杂肛瘘患者通过传统切开挂线术与切开旷置术联合垫压法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均较显著,但与传统切开挂线术相比,切开旷置术联合垫压法治疗后,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患者在心电监护拔牙过程中心肌耗氧量及舒张压的监测结果。方法随机纳入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患有高血压的门诊拔牙患者150例为观察组,纳入同期血压正常的拔牙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拔牙过程中的舒张压、心率以及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心率动脉收缩压乘积进行监测,对比分析拔牙各个阶段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麻醉注射即刻、拔牙后即刻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和RPP均较麻醉前10分钟显著增高(P<0.05),在拔牙后5分钟基本恢复,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上述指标的增高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拔牙过程中对心肌耗氧量及舒张压进行监测,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手段对心肌耗氧量与血压进行控制,以减少拔牙手术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臀大肌肌皮瓣联合持续性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坐骨结节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坐骨结节褥疮12例,行局部扩大切除后形成组织缺损,缺损范围5.0cm×4.2cm~10.3cm×8.5cm,采用同侧臀大肌肌肌皮瓣带蒂转移联合皮瓣区域持续负压引流修复同侧坐骨结节褥疮。结果12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且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年~7年,无局部复发,修复后外形满意。结论臀大肌肌皮瓣联合持续性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满意修复坐骨结节褥疮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手术全期护理与常规护理对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12例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手术全期护理方法。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压疮总发生率为5.36%(3/56),其中属于压疮Ⅰ期的有2例,属于压疮Ⅱ期的有1例,没有属于压疮Ⅲ和Ⅳ期的患者,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全期护理比进行常规护理对降低压疮的效果好,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发生压疮的概率,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临床价值得到肯定,值得被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超声清创刀与负压创面系统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Wagner分级,II~III级)48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研究组(共24例),对照组(共24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超声清创刀与负压创面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与负压创面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足溃疡创面的愈合面积、足溃疡的治总体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总体有效分别为愈合18例、明显有效4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体有效率为95.9%;对照组的总体有效分别为愈合10例、明显有效5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体有效率为79.1%。两组患者结果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经研究发现,临床上应用超声清创刀与负压创面系统能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4—2016年收治的40例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将其按照数字编码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20例。对照组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踝关节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观察组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的踝关节预后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有所改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手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中连续动态监测血乳酸并联合中心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2014年于我科救治的55例脓毒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入科后均按照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规范抢救后,根据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是否≥6mmHg,分为高Pcv-aCO2组(21例)和低Pcv-aCO2组(34例)。同时监测2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前以及液体复苏治疗之后6、12、24小时心排量(CO)、血乳酸(Lac)及乳酸清除率、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结果比较治疗后12、24h低Pcv-aCO2组,CO及MAP、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高Pcv-aCO2组(P<0.05),Lac明显低于高Pcv-aCO2组(P<0.05);APACHEⅡ评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积极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Pcv-aCO2≥6mmHg时仍提示全身组织灌注不足,Pcv-aCO2可以作为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ScvO2>70%的脓毒症患者进一步液体治疗的复苏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吡拉西坦氯化钠治疗脑血管病出血所致颅内压增高患者对其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脑血管病出血所致颅内压增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甘露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吡拉西坦氯化钠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两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一小时、治疗后两小时的24h尿量与颅内压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结论吡拉西坦氯化钠治疗脑血管病出血所致颅内压增高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经颅多普勒超声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在脑血管狭窄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患脑血管狭窄的7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患者的病情,将其中单血管狭窄的30例患者分为A组,多血管狭窄的40例患者分为B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联合检查对3组对象的脑血管储备功能进行评估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患者患侧、B组患者轻侧及重侧的血管扩张储备均明显较低,其中又以B组患者重侧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与B组患者重侧相比,对照组、A组患侧及健侧、B组轻侧的血管整体储备均明显较高(P<0.05)。3组对象在平静呼吸、低碳酸血症、高碳酸血症时的二氧化碳分压比较(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能够有效评估脑血管狭窄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