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40名临床护理实习生,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取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好,可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交互式教学模式在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通过引入交互式教学策略,本研究期望能够促进护理学员的主动学习、批判性思维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进而提升整体的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我校1~3班12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4~6班120人作为实验组,采用交互式教学法,两组均进行护理教学。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和理论考核结果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教学后,实验组学生除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以外,寻求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求知欲、认知成熟度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后,实验组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研究表明,交互式教学模式在护理技能培训中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学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该模式通过增加学员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有助于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建议在护理教育领域广泛推广交互式教学模式,以促进护理人员的专业发展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便携式吸痰包对呼吸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呼吸科患者50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25例,使用常规吸痰备物)和试验组(25例,使用便携式吸痰包),对两组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收集和分析对比。结果:试验组的血氧饱和度提升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吸痰包在对呼吸科进行护理管理时,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进行吸痰操作,有较高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将袋鼠式护理应用至住院新生儿母亲中,探究此种干预措施对其不良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12月60例住院新生儿母亲,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各30例。对比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袋鼠式护理。结果:实验组中30例新生儿中,23例进行了一次KMC(76.67%),6例进行了2次KMC(20.00%),1例进行了3次KMC(3.33%)。其中无新生儿由于实施KMC而发生烦躁、哭闹、呼吸困难、脸色及口唇发绀的情况。干预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新生儿母亲焦虑、抑郁心理分值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母亲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共同参与式新生儿护理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400例,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全部产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20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200例实验组产妇则给予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能力显著强于对照组产妇(P<0.05),实验组产妇对护理中的满意度、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能让产妇的新生儿护理能力和母亲角色的适应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并让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闭环式护理在甲状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甲状腺癌手术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闭环式护理。统计两组的颈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颈部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中,应用闭环式护理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在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分娩的80例新生儿,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新生儿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鸟巢式护理的护理模式。对两组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新生儿的生命体征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结论:对新生儿采用鸟巢式护理方法有着更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地改善新生儿的生命体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更好地保障新生儿的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