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9 个结果
  • 简介:在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发展华文报纸副刊紧密相联。在某种意义上,马华文坛即报坛,华文报纸文艺副刊对马华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华人聚居地凡有华文媒体的地方,当华文新文学萌芽时,其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园地载体,就是当地的华文报刊。直到现在,许多海外华文文学作品,最初仍是在华文报刊的副刊或专栏上发稿的。

  • 标签: 文艺副刊 文学批评 专栏 新生代 华文文学 南洋
  • 简介:疏狂男孩儿的《大学——点燃你生命的亮色》长篇网络小说首发于起点网站,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关于大学校园话题的风暴讨论。其中《大学——点燃你生命的亮色》的篇首语就开门见山地提及:大学是强者的熔炉,弱者的坟墓;是智者的天堂,愚者的地狱。大学是美好而残酷的,机遇多多诱惑多多,机遇挑战同在。倘如不能学会大学里的生存智慧、处世法则,那么你很有可能成为大学的牺牲品,一败涂地。

  • 标签: 大学校园 网络小说 高校辅导员 生命 幸福感 使命感
  • 简介:一、荆楚文化:值得旅游商品包装借鉴的珍宝1.荆楚一说的由来楚人的祖先是谁?有学者说,楚人是"祝融的后裔"。《史记·楚世家》对楚族的来源,记载得脉络清晰,说颛顼是黄帝之孙,祝融又是颛顼之孙。商代,殷人称祝融诸部落为荆,分布在商朝南境。随后殷人势力逐渐向南发展扩张,祝融下属的一些部落,有的被打败臣服于商,祝融的第六个儿子季连的芈姓后人便继续南迁,直至今天汉水流域和

  • 标签: 商品包装 旅游商品 荆楚文化 日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元素 祝融
  • 简介:本文的基本假设是叙事本身并非线性的或者碎裂的,线性碎片性都是阐释的结果。读者若对一致性感兴趣,便倾向于在每一种叙述中找到线性,若是乐见对于碎裂的人类境况的表征,则几乎无法看到线性。这一假设可由四个例证论述。第一个例证是明显属于线性叙事的小说《三个火枪手》。细读其《序言》可知,该文本目的在于突显其虚构性,一直调用叙事聚焦,颠覆角色的身份,动摇年代顺序,对线性提出挑战。第二个例证则是匈牙利1930年代的冒险小说,从叙述时间处理的角度看,这种文类中通常会很简单,但该小说则不然。突兀的叙述只在读者的回想中才才变成线性的,主角那侦探似的故事创造者一样。因此,传统认为的线性叙述文类在后现代文学熏陶下的读者看来,有可能是碎裂的;这一点与此文例举的另外两部非常复杂老道的叙事恰成对照。这两部碎片化的后殖民叙事作品是拉什迪的《小丑沙利马》(2005年)以及俄罗斯女作家乌利茨卡娅的《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2005年)。尽管这两部小说的碎片化和多视角叙事技巧令人惊叹,其基于时间发展而成的家族故事主线仍然显而易见。真正的线性叙事也许从未存在过,而甚至是极具艺术技巧的碎片化叙述依然可以读成线性的。

  • 标签: 叙事 线性 碎片化 后殖 民视角
  • 简介:2013年5月29至31日,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举办的“十九至二十世纪初翻译东亚现代化”国际研讨会(TranslationandModernizationinEastAsiainthe19thandEarly20thCenturyConference)在香港中文大学康本国际学术园三至六号演讲厅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 标签: 香港中文大学 国际研讨会 东亚现代化 二十世纪初 翻译研究 教授
  • 简介:2013年2月18日,许寿裳追思会暨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台湾会馆召开。会议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举办。许寿裳的女儿许世玮向会议发来感谢信。中央统战部领导致词。海峡两岸学者陈漱渝、汪毅夫、陈鼓应、黄英哲、王晓波等,就许寿裳在鲁迅研究台湾文化重建所做贡献、就"二二八"历史事件等专题,进行了学术探讨。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王锡荣报告了馆内"许寿裳文库"的建立情况。

  • 标签: 台湾光复初期 学术报告会 文化重建 许寿裳 追思会 鲁迅研究
  • 简介:通过对古辞《公无渡河》刘孝威拟作的语言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古辞集中体现了原始思维中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关系,这种强烈的对立冲突在刘孝威的拟作中通过隐喻性语言和二元对立结构的转换而得到折中化,并最终转化为人与人之间生与死的对立。

  • 标签: 《公无渡河》 语言结构 乐府 拟乐府
  • 简介:经过为期一年的调研,对河南某房地产营销咨询顾问有限公司企业形象进行了分析。文章在这一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该公司如何塑造管理企业形象提出了建议。一是首先对该企业形象进行定位;二是企业引入公关管理手段,开展卓有成效的、有计划的形象的塑造管理工作:三是梳理企业员工关系的沟通模式渠道,增强员工对企业情感依赖,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

  • 标签: 形象定位 公关管理手段 沟通渠道梳理
  • 简介:尊敬的各位老师、诗友、同学们:大家好!北京分别四年半之后,我又回来了!2007年,也是爽碧的仲秋,我以学子的身份凹凸有致的岩石上的"鲁迅"谋面,过上了四个半月养尊处优、好吃懒做的逍遥时光。当我在2008年第一场纷飞的瑞雪中恋人般鲁迅文学院挥泪而别时,我以为,那是我北京亲密关系的永久终结,不会有机会让我再由着

  • 标签: 鲁迅文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 凹凸有致 诗探索 吴思敬 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