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乙肝疫苗接种不产生抗体的原因以及改正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我院接受乙肝疫苗接种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第一次接受乙肝疫苗,没有形成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的患者,对没有产生抗体的患者进行二次疫苗接种,并且对第7个月乙肝表面抗体的患者进行检测,针对没有形成乙肝表面抗体的患者进行检测,如检测其乙肝病毒核酸(HBV-DNA)、乙肝5项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15例抗-HBs阳性、5例抗-HBs(±);另外10例患者乙肝病毒(HBV)阳性,其中6例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4例乙肝病毒E抗体(HBeAb)阳性、HBcAb阳性。以20例再次接种乙肝疫苗形成抗体患者作为对照组,以10例没有形成抗体患者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LT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进行接种乙肝疫苗后不进行乙肝表面抗体与患者的免疫耐受、免疫应答迟缓以及HBN的隐匿性感染有直接关系。
简介:摘要:青少年作为未来重要的社会储备人才,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因为外界因素或自身性格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理和行为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进行性障碍,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积极研究其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减少青少年犯罪率。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不断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要进一步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就要做好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分析,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问题解决对策进行研究与分析。
简介:目的研究BALB/c(H.2^d)小鼠免疫接种乙肝病毒(HBV)外膜小S蛋白(HBVsmallSenvelopprotein,S-HBsAg)产生的细胞免疫方法。方法BALB/c(H-2^d)小鼠腹腔分别接种0、0.65、1.25、2.5、5μg的S-HBsAg;4周后分离脾淋巴细胞,体外分别用特异性多肽或S-HBsAg刺激,分别用^51cr释放实验或^3H掺入实验检测细胞毒T淋巴细胞实验(cytotoxicTlymphocyte,CTL)及辅助T淋巴细胞(helperTlymphocyte,HTL)增殖实验。结果分别接种0、0.65、1.25、2.5、5ugS-HBsAg的BAIB/c(H-2^d)小鼠脾淋巴细胞CTL特异性释放率(平均数±标准差)分别为31.21%±9.23%、42.36%±19.32%、91.21%±22.9r7%、69.25%±24.13%、51.49%±21.661%,均高于靶细胞的自然释放率的平均数+1.96倍标准差(95%可信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L增殖实验的cpm值分别为3830.24±1496.12、2736.19±1238.06、4100.37±1723.74、1246.18±1088.88,均高于未用S-HBsAg刺激的对照组脾淋巴细胞cpm值的平均数+1.96倍标准差(95%可信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接种S-HBsAg的小鼠产生的CTL与HTL反应及其相关(x^2=5.6979,P<0.05)。结论BALB/c(H-2d)小鼠免疫接种S-HBsAg,产生明显的、相互关联的CTL及HTL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 对子宫内膜息肉影响子宫异常出血的作用进行探析。方法 选取 2018年 6月至 2020年 6月收取的 8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子宫异常出血情况的记录,分析子宫内膜息肉对子宫异常出血产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8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子宫异常出血发生率占比 37.50%( 30/80);经分析,子宫内膜息肉的位置与子宫异常出血无关, P> 0.05,其大小及个数与子宫异常出血有关, P< 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的大小及个数均会导致患者出现子宫异常出血现象,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及时干预,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MRI产生运动伪影的原因,提出抑制消除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7月间我院接受颅脑MRI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利用单双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方式进行颅脑MRI检查,观察组患者采取加垫法进行MRI检查,对比两组患者一次扫描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扫描成功率为98.00%,对照组患者一次扫描成功率为82.00%,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1,P<0.05)。结论加垫法进行颅脑MRI扫描可良好抑制、消除运动伪影,保障影像质量,极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针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手术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有20例患者发生脂肪液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均予以庆大霉素或利凡偌(乳酸乳酸依沙Y啶)引流或敷切口换药,TDP照射后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切口暴露时间长短、手术操作人员缝合技术水平的高低、羊水污染、滞产、妊娠水肿、术后咳嗽、二次手术切口、术前合并症等诸多的因素都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在开展剖宫产手术之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因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该综合的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切口皮下脂肪层液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