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方法选择2018年07月-2019年07月本院接收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女性患者41例,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接受健康检查的41例女性体检者为常规组。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研究组LH(黄体生成素)、FSH(促甲状腺激素)、PRL(泌乳素)明显更高,E2(雌二醇)以及T(睾酮)、SHBG-BC(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明显更低,与常规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紊乱,严重者可导致女性不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氧化苦参碱作为镇痛药物研究其对偏头痛模型小鼠的镇痛效果,观察其前后行为学变化和血清 NO的含量。 方法:将 30 只健康 KM 小鼠随机分为假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氟桂利嗪组、高剂量氧化苦参碱组、中剂量氧化苦参碱组、低剂量氧化苦参碱组。在 30min 内 观察研究中小鼠的行为学变化,以硝酸还原酶法测量血清 NO含量。结果:低剂量氧化苦参碱组的平均挠头次数和血清 NO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 P> 0.05) ,然而在平均爬笼次数水平上与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其余各组在血清 NO含量, 挠头次数和爬笼次数 与模型对照组 的比较中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结论 :氧化苦参碱对偏头痛模型小鼠的镇痛效果显著。

  • 标签: 氧化苦参碱 偏头痛 行为学
  • 简介:目的探讨麝香对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麝香高、中、低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制备麝香含药血清及生理盐水血清。15只SD大鼠利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BMSCs,培养至P3代,通过形态学观察、表型鉴定、成骨成脂诱导鉴定BMSCs,鉴定认为培养成功后通过麝香含药血清干预BMSCs,检测细胞增殖率,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麝香含药血清对BMSCs迁移的影响。结果外源性大鼠BMSCs呈梭形贴壁生长,生长状态良好;表型鉴定:CD45、CD34阴性表达,CD44、CD90阳性表达;细胞成骨、成脂诱导后可定向成骨、成脂分化;不同浓度麝香组与对照组比较均能提高BMSCs增殖率(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麝香在24h、48h、72h均增加BMSCs迁移(P<0.05),以低浓度组效果最佳。结论麝香含药血清可以促进BMSCs增殖,促进BMSCs的体外迁移。

  • 标签: 麝香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迁移 大鼠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作为对象,选取的患者病例数为60例,要求住院时间是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按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配组别。接受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干预的30例患者编排为对照组,在此之上进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干预的另外30例患者设定为实验组。针对两组患者取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30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差于实验组,P<0.05可以证明比较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接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干预的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取得的效果较好,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埃索美拉唑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三联疗法对 Hp阳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荆花胃康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的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观察组采用荆花胃康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时间2个月,全程详细记录患者病情的变化,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使用荆花胃康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患者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效果好于使用四联疗法治疗患者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意义学(p<0.05)。结论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采用荆花胃康联合四联疗,其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荆花胃康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荆花胃康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6月 -2018年 7月在我院接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的患者 8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 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观察组采用荆花胃康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时间 2个月,全程详细记录患者病情的变化,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使用荆花胃康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患者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效果好于使用四联疗法治疗患者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意义学( p<0.05)。结论 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采用荆花胃康联合四联疗,其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荆花胃康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 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9月收治的 3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再抽取 3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空腹血糖、血清 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后,比较其各项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 C肽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与健康体检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的血清 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有一定差异,可在临床体检时应用,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临床效果 糖化血红蛋白 血清 C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其中包括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和30例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如糖尿病病史、年龄,测量身高、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体质指数(BMI)。测量血清25(OH)D、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C肽、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析25(OH)D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及DP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相关。结论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相关,维生素D水平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维生素D
  • 简介:一步反应法联合检测CEA、AFP、tPSA的批内精密度表3 ,一步反应法联合检测CEA、AFP、tPSA的批间精密度表4 ,一步反应法联合检测CEA、AFP、tPSA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31.3pg/ml、26.0pg/ml、7.8pg/ml.2.4 

  • 标签: 反应法 定量测定血清 技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CRP和WBC联合检测诊断细菌性肺炎的价值。方法选定2017年9月到2019年3月本院收诊的45例细菌性肺炎患者及45例非细菌性肺炎患者,同期再择取45例正常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类型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细菌性肺炎)、对照组45例(非细菌性肺炎)、正常体检组45例(健康人群),均接受WBC、CRP、血清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WBC、CRP、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观察细菌性肺炎重、轻度的WBC、CRP、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检测结束,观察组WBC、CRP、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重度症状患者的CRP、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细菌性肺炎轻度症状患者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重度症状患者的WBC与细菌性肺炎轻度症状患者比较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WBC、CRP、血清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细菌性肺炎患者的检出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细菌性肺炎 联合检测 血清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 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 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 10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人员均实施血清 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 HbAlc( 9.88±1.32) %、 FBG( 8.89±1.21) mmol/L、餐后 2h血糖( 11.32±1.02) mmol/L、血清 C肽( 0.98±0.21)高于对照组,差异表示为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清 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能够为糖尿病后期提供有利依据,值得研究。

  • 标签: 血清 C肽 糖化血红蛋白 联合检验 糖尿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在 2型糖尿病( T2DM)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2016年 9月至 2019年 10月收治的 120例 T2DM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采取体检的 120例健康者为参照组,检测其糖化血红蛋白( HbAlc)、甲状腺素( T4)、促甲状腺激素( TSH)、甲状腺原氨酸( 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FT4)水平,对比两组研究的对象的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 TSH、 T4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 T3、 FT3、 FT4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且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者 HbAlc水平也明显比低 T3、 T4者的 HbAlc水平低,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存在异常情况,是临床上诊断 2型糖尿病的重要观察指标,可有效反映人体的甲状腺功能,能够为临床上诊治 2型糖尿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甲状腺激素 2型糖尿病 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护士静脉采血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急诊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室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 8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 CRP检测予以诊断和评估,观察组检测 PCT进行诊断和病情评估,比较两种指标敏感性、特异性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 结果 观察组出现 2例漏诊、 4例误诊,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 95%、 90.0%,其中敏感性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后时间为( 12.5±4.1)天,明显比对照组短( P< 0.05);并发症发生率为 7.5%,对照组为 2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病死率分别为 10.0%、 15.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是一种简便、高效检测方法,可实现早期确诊,为治疗争取时机,同时对疾病情及变化情况进行评估,提供指导以改善预后,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检验乙肝病毒血清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疑似乙肝患者 160例,于治疗前均采用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法予以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比较乙肝病毒标志物检出情况。结果 经化学发光法检测,其 HBeAb、 HBeAg、 HBcAb、 HBsAb、 HBsAg检出率均高于经酶联免疫法检测的检出率, p< 0.05。结论 化学发光法用于检验乙肝病毒血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并疾病的早期诊治意义重大。

  • 标签: 乙肝病毒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血清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检测在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同期63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比浊法对两组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的IgG水平、Ig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gM与C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对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血清免疫球蛋白 补体 临床价值
  • 简介:观察翻白草黄酮对糖尿病小鼠体重、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抗体的影响,翻白草黄酮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抗体的影响(略),翻白草黄酮对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抗体的影响模型对照组血清胰岛素水平下降

  • 标签: 小鼠血清 抗体作用 糖尿病小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的检测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自 2017 年 5 月到 2018年 5 月收治的 200 例 2 型糖尿病 患者,将其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组,每组各 100 例 ,以及选取 100 例在我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的 IL-6 (白介素)、 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TNF-α( 肿瘤坏死因子 -α) 、 MDA( 丙二醛 ) 以及 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 ) 水平 。 结果: 经过 检测之后 , 通过对比三组患者的检测数据来看,对照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这三 组患者的 IL-6 (白介素)、 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TNF-α( 肿瘤坏死因子 -α) 、 MDA( 丙二醛 ) 都是逐渐增大的, 差异性十分明显(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 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的检测结果在 对照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是逐渐减小的, 差异性十分明显(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体内 IL-6 、 VEGF 、 TNF-α 以及 SOD 都有较高的表达,同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存在明显的氧化应激状态 【 1 】 ,由此可见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对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

  • 标签: 糖尿病 尿病视网膜病变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