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膝关软骨缺损患者治疗中于膝关下行关节清理结合缺损区微骨折术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单独采取关节关节清理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采取缺损区域微骨折术予以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膝关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44%,对照组为77.78%(P<0.05)。结论在膝关软骨缺损患者治疗中行关节关节清理术结合缺损区域微骨折术的治疗方案效果理想,有利于促进患者膝关功能的良好恢复,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膝关节软骨缺损 关节镜 微骨折术 清理
  • 简介:目的分析膝关损伤患者给予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双盲法对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住院治疗的60例膝关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分析两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我膝关损伤惠者应用优质护理,效果理想,并发症减少,护理满意度提高。

  • 标签: 膝关节损伤 优质护理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轻中度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肌力、本体感觉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轻中度KOA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等速肌力训练,每次训练30 min,每周训练3次;观察组同时辅以ESWT治疗,每周治疗1次。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等速训练仪检测患者膝关屈、伸肌群峰力矩(PT);采用PK254动静态平衡仪评估患者本体感觉功能情况,具体检测指标包括平均轨迹误差和平均负重力量差;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WOMAC)指数、Lequesne指数评估患者膝关功能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膝关伸肌PT值[(80.58±16.63)N·m]、屈肌PT值[(58.27±11.25)N·m]、平均轨迹误差[(20.33±6.72)%]、平均负重力量差[(0.72±0.26)kg]、WOMAC指数[(23.85±7.93)分]及Lequesne指数[(6.25±2.31)分]均较治疗前、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ESWT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轻中度KOA患者疗效显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膝关肌力及本体感觉功能,加速膝关功能恢复。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等速肌力训练 膝骨关节炎 肌力 本体感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治疗结肠癌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03月--2018年03月收治的9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5例。常规组行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行腹腔治疗。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治疗结肠癌具有十分突出的远期疗效,且此种术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癌 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症病患接受单侧双通道内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纳入区间段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通过计算机抽样分组,参照组执行常规全椎板切除术治疗,纳入33例,实验组执行单侧双通道内技术治疗,纳入33例,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手术指标记录方面,参照组与实验组相互比较,后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手术出血量更少,差异对比P<0.05;在疼痛评分方面,参照组与实验组相互比较,后者术后疼痛评分更低,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治疗中,运用单侧双通道内技术,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使病患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一步缩短,减轻病患的疼痛感。

  • 标签: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复杂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肘关节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不以科学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6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延迟康复护理,实验组利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通过采用差异性护理措施后,分析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康复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实验组采用的护理方法对于肘关节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及Cassebaum评估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术后从产生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比较低,而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实验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肘关节骨折患者的护理中,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呈现出来的护理效果优于延迟康复护理,通过对肘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减少患者护理过程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有助于患者康复,对于临床医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延迟康复护理 肘关节骨折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评价颌面部隐蔽切口入路内辅助下颈部良性肿瘤切除的新术式。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颈部良性肿瘤患者17例(颏下区3例,下颌下区2例,腮腺后下极9例,胸锁乳突肌上区1例,胸锁乳突肌中区1例,胸锁乳突肌下区1例)。术前行CT检查,评价肿瘤大小、边界、形态、性质,根据肿瘤所在区域设计不同部位隐蔽切口,颏下区及下颌下区肿物选用口内前庭沟入路,腮腺后下极及胸锁乳突肌区肿物选用耳后隐蔽小切口入路。术中采用自制的"口腔手术用造腔装置"辅助牵拉完成颈部"造腔",内辅助下将肿物完整摘除,术后每3个月定期随访。结果所有手术均按预期完成,术后3个月复查时,视觉模拟量表平均为9.3分,患者对切口设计及手术整体效果均表示满意,术后1~15个月随访均未见复发。结论采用隐蔽切口入路内辅助颈部良性肿物切除是一种切口不明显、具有良好美容效果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内窥镜 口腔前庭沟切口 耳后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手术治疗新生儿膈疝的手术经验及技术难点分析。方法对27例新生儿CDH患儿采用胸腔手术治疗。顺序还纳疝入脏器,脾脏还纳时切忌使用尖锐器械直接压迫还纳,应间接推挤或以胃结肠等空腔脏器辅助推挤还纳,避免脾脏及血管撕裂导致出血。后外侧膈肌缺损严重者可行膈肌缘-肋间肌-膈肌缘缝合,适度打紧线结完成膈肌闭合修复。膈肌缺损严重可先连续缝合尽可能对合关闭缺损,测量缺损薄弱处大小,将体外裁剪好的补片置入胸腔,贴紧固定补片至膈肌薄弱处并以4-0 prolene线间断缝合。结果27例膈疝中左侧25例,右侧2例。产前诊断23例,产前诊断胎龄为(28.2±5.1)周;出生孕周为(37.5±2.7)周,孕周最小为28.0周;出生体重为(2.90±0.70)kg,最小为1.36 kg。所有患儿均采用胸腔手术,23例顺利完成,4例中转。存活23例(85%),死亡4例(15%)。手术年龄为出生后(41.0±40.0)h,手术时间为(159.0±14.0)min,行补片修补3例,术后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为(5.1±1.2)d,术后住院时间为(18.0±4.0)d。术后1例复发,第二次经胸腔完成手术,预后良好,3例并发胸腔积液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胸腔手术治疗新生儿CDH安全可行,术者有丰富的胸腔操作经验下,可优先考虑,补片修补可以在腔下顺利完成,术中心肺功能不稳定,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持续高于65~75 mmHg(1 mmHg=0.133 kPa)应及时中转开放手术。低体重早产儿对胸腔手术的耐受性并不低于足月儿。

  • 标签: 疝,横膈 新生儿 胸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术(Heller)及经口内下肌层切开术(POEM)治疗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儿外科收治的10例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资料。其中,男童6例,女童4例;年龄1.3~12岁,平均年龄4.5±2.3岁。收集并记录患儿的病史、手术方式、并发症、随访结果。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10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腹腔Heller术治疗7例,POEM术治疗3例,治疗过程顺利。腹腔Heller术中1例合并先天性食道闭锁病史患儿术中黏膜层破裂,术后发生食道胸腔瘘,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及抗生素治疗2个月后瘘管闭合。腹腔Heller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4.2±15.2 min;POEM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7±4.8 min。术后随访9个月~4年,所有患儿均无食管狭窄及胃食管反流。结论腹腔Heller术及POEM术均可用于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手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可控,其中POEM术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和临床条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 标签: 腹腔镜Heller术 经口内镜下肌层切开术 儿童 贲门失弛缓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采用镍钛合金肋骨环抱器结合电视辅助胸腔下可吸收线肋骨捆扎牵引技术治疗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成两组,各74例。观察组采用环抱器接骨结合胸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环抱器接骨治疗。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胸痹缓解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手术出血量、胸管引流量等临床各项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以及PaO2(动脉血氧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为93.24%,高于对照组74.3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低于对照组9.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胸痹缓解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手术出血量、胸管引流量分别为(56.71±5.35)min、(4.31±1.06)d、(7.84±2.46)d、(3.02±0.84)d、(83.28±11.22)ml、(321.76±53.65)ml,均优于对照组(85.13±7.39)min、(11.44±4.53)d、(15.75±4.68)d、(5.48±1.22)d、(174.56±19.28)ml、(563.48±94.3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观察组疼痛评分分别为(7.11±0.32)分、(3.47±0.29)分,均低于对照组(8.45±0.33)分、(5.88±0.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PaO2、PaCO2指标分别为(105.32±2.75)mmHg(1 mmHg = 0.133 kPa)、(28.92±1.12)mmHg,均优于对照组(80.21±3.14)mmHg、(43.56±1.5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多发肋骨骨折采用镍钛合金肋骨环抱器结合电视辅助胸腔下可吸收线肋骨捆扎牵引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恢复。

  • 标签: 多发肋骨骨折 镍钛合金肋骨环抱器 胸腔镜 肋骨捆扎牵引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腹腔手术中应用腹壁吻合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外科在腹腔手术中应用腹壁吻合器辅助的82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45例,女182例;年龄为(4.1±2.6)岁。所有患儿中,腹股沟斜疝362例[43.77%(362/827)],年龄为(1.9±1.7)岁;鞘膜积液206例[24.91%(206/827)],年龄为(2.8±1.5)岁;隐睾症68例[8.22%(68/827)],年龄为(1.3±0.9)岁;急性阑尾炎119例[14.39%(119/827)],年龄为(4.9±2.2)岁;卵巢占位性病变28例[3.39%(28/827)],年龄为(6.9±2.6)岁;精索静脉曲张44例[5.32%(44/827)],年龄为(9.2±1.3)岁。结果所有患儿均行经脐单部位腹腔手术,术中以具有穿刺、抓取等功能的腹壁吻合器辅助操作,其中1例隐睾症患儿在术中因电凝钩损伤髂外动脉而中转开放手术,1例精索静脉曲张患儿在术中发生精索动脉出血,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术中因穿刺致术区腹膜外血肿,其余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单侧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患儿的手术时间均为(5.9±1.3)min,单侧隐睾症患儿的手术时间为(36.4±8.2)min,急性阑尾炎患儿的手术时间为(34.2±6.1)min,卵巢占位性病变患儿的手术时间为(51.8±12.1)min,单侧精索静脉曲张患儿的手术时间为(21.8±3.9)min。所有患儿术后随访的时间范围为6个月至3年,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下腹穿刺点发生线结反应,无其他腹壁吻合器相关并发症。结论腹壁吻合器相关的并发症轻微、可控,术后切口隐匿、美观,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 标签: 腹腔镜 腹壁吻合器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软处理输尿管上段不同CT值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输尿管软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且结石<20 mm的患者,根据结石CT值>或<800 Hu将患者分为两组,>800 Hu(高CT值组)91例,(低CT值组)88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低CT值组和高CT值组在年龄、男女比例、结石大小、合并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长分别为(43±23)min、(50±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3.3%、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石率分别为94.6%、9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处理<20 mm输尿管上段结石时安全、有效;结石CT值>800 Hu可使手术时间延长,碎石效率降低。术前评估患者CT值大小可一定程度上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便泌尿外科医师选择术式,把握难度。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CT值 输尿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将106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膝关和髋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A组研究组(53例)和B组对照组(53例)。麻醉诱导前,研究组(A组)以1.00μg/kg右美托咪定(200ug右美托咪定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50ml)在10min内静脉注射,随后0.50μg/(kg·h)连续泵送至手术结束前 30 分钟。对照组(B组)给予等量、质量浓度0.9%的氯化钠注射液。分别在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术后第3天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术后认知功能评价并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术后第3天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结果;术后认知功能POCD发生率右美托咪定研究组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老年 关节置换手术 认知功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用药物及内下射频消融术(ERFA)联合药物治疗藏区巴雷特食管患者的疗效,为藏区巴雷特食管患者探寻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消化内科的患者160例,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为巴雷特食管。其中,男性84例、女性76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50.6±12.2)岁。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ERFA联合治疗组两组,每组80例。药物治疗组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及粘膜保护剂治疗1个月;ERFA联合治疗组给予ERFA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及粘膜保护剂治疗。所有受试者均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分别观察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改变,并记录病变类型、大小、ERFA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人口学信息、症状、形态分型及长度分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复查胃镜及病理活检,胃镜下表现及病理活检有效性显示,药物治疗组均显著高于ERFA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FA操作便捷、快速,术中出血量少,术中、术后仅有不同程度的一过性不良反应,无近期及远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藏区巴雷特食管患者,采用ERFA联合药物与单用药物治疗,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但前者在内、病理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后者。本研究说明RFA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及粘膜保护剂治疗是一种治疗巴雷特食管的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内镜下射频消融术 藏区 巴雷特食管 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建三角模型规划腹腔肝中叶上段肿瘤局部切除术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行腹腔肝中叶上段肿瘤局部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例,女4例;中位年龄为54岁,年龄范围为41~63岁。所有病人术前构建三角模型规划腹腔肝中叶上段肿瘤局部切除术路径。观察指标:(1)病人术前一般情况。(2)手术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肿瘤复发情况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病人术前一般情况:10例病人中,肝细胞癌7例、胆管细胞癌2例、卵巢癌肝转移1例;肿瘤位于肝S4a段3例,肝S8腹侧段2例,肝S8背侧段2例,跨肝S4a+S8段腹侧段3例。肿瘤长径为(3.4±1.0)cm。(2)手术情况:10例病人顺利完成手术,均为R0切除,无术中输血和中转开腹病人。10例病人手术时间为(149±59)min、术中出血量为(294±163)mL、标本最小切缘为(1.1±0.2)cm。术后第1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324±151)U/L、术后第1天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401±113)U/L、术后住院时间为(9±4)d。10例病人均未发生胆汁漏、出血等并发症,无再次手术。(3)随访情况:10例病人获得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随访时间范围为7~13个月。所有病人无切缘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构建三角模型规划腹腔肝中叶上段肿瘤局部切除术路径安全、可行。

  • 标签: 肝肿瘤 肝中叶 肝切除术 三角模型 手术路径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单纯肌肉填塞法治疗鞍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经鼻蝶入路单纯肌肉填塞法治疗的11例鞍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48岁(范围:23~75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6例,头晕4例,性欲减退1例,意识障碍1例,视力障碍7例和混合性垂体功能障碍5例。患者术前MRI图像均可见鞍窝扩大,MRI增强图像显示鞍内蛛网膜囊肿囊壁未见强化,CT图像可见鞍底受压变薄。9例患者囊肿向鞍上扩展,鞍隔受压呈“弓形”,7例囊肿向上压迫视交叉。患者均于神经内下经鼻蝶入路切开囊肿壁,充分引流并填塞肌肉。观察患者术后症状、垂体内分泌功能改善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鞍区MRI图像可见囊肿明显减小或消失。发生颅内感染1例,电解质紊乱2例,给予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术后未发生脑脊液鼻漏。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5例;垂体内分泌功能完全恢复2例,明显改善者4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0个月。1例患者术后3个月发现囊肿部分复发,因未出现新发症状,予继续随访,未再行手术治疗。结论神经内下经鼻蝶入路单纯肌肉填塞法是治疗鞍内蛛网膜囊肿的可行方案。

  • 标签: 蛛网膜囊肿 蝶鞍 神经内镜 手术方式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肺癌患者采用全胸腔下肺叶切除术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全胸腔下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免疫功能指标、远期生存情况(局部复发、远处转移、1年生存、3年生存)。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置管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淋巴清扫量多于对照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个月,两组CD4+、CD8+、CD4+/CD8+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略低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给予全胸腔下肺叶切除术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术后免疫功能,与常规手术相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复发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 标签: 肺癌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