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移性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转化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确诊并治疗的31例转移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理完全缓解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因素,并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转移性胃癌分型与术后病理缓解程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31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贲门胃底部13例,胃体部8例,幽门胃窦部10例。有10例术前影像学评价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腹腔种植转移10例,肝转移2例,肾上腺和脾转移各1例,多发转移5例。转化治疗术后病理有8例(26%)原发灶完全缓解(pT0),16例(52%)区域淋巴结完全缓解(pN0),7例(22%)病理完全缓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OR:20.082,95%CI:2.141~188.315,P=0.009)是病理完全缓解的独立影响因素。pT0可以显著改善无疾病生存时间(P=0.021)。结论转移性胃癌中单纯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转化治疗效果较好,pT0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去髓术、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慢性牙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分次根管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接受去髓术、根管治疗术一次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就诊次数1.30±0.63次、治疗周期2.54±0.66d均少于对照组的3.14±0.75次、16.25±3.35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91.48±3.47分高于对照组的82.87±3.6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去髓术、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在慢性牙髓炎的治疗中具有治疗周期短、安全性高,疗效佳的显著优势,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合理的成分输血的临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根据临床输血申请单为患者及时补充红细胞来进行治疗,治疗组根据患者的病情与输血科进行会诊制定成分输血方案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统计分析后发现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为其选择成分输血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治疗胃癌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全胃切除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了胃癌的围手术期,且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加强对采用全胃切除术进行治疗的胃癌患者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工作,是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的寿命。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医源性内翻的发病原因、预防,以及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PubMed、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分别以“医源性内翻”“内翻”“外翻术后并发症”“病因”“治疗”,以及“iatrogenic hallux varus”“hallux varus”“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hallux valgus”“etiology”“treatment”为关键词,检索1989年1月—2022年4月发表的有关医源性内翻病因和治疗的文献共423篇,剔除内容不符、无法获取全文、证据等级较低及重复性研究的文献,最终纳入35篇中英文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医源性内翻发病原因大致可分为治疗方案不当、手术操作不当和术后处理不当等三个方面,且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了解病因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预防。临床上治疗内翻以手术矫正为主,术式较多,主要有软组织手术、截骨术、骨移植术,以及关节成形或融合术。其中,软组织松解联合肌腱转位治疗骨力线正常的柔性内翻疗效较确切,关节融合治疗僵硬性内翻的疗效可靠且逐渐向微创发展。结论医源性内翻是临床多见且严重影响患者足部功能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由于临床医生对其发病机制和预防手段认识不足,治疗较为棘手。国外关于医源性内翻治疗的报道多为小样本量单一手术的回顾性研究,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较少,而且缺乏对不同术式之间的对比研究,因此各种术式的临床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癫痫持续状态(SE)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儿童SE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抗癫痫药物、麻醉药物等控制SE后,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一步行手术(24例)或药物治疗(12例)癫痫。观察SE的控制情况、癫痫的预后及相关并发症。结果36例患儿的年龄均≤14岁,其中≤3岁者22例;症状性SE 29例,特发性SE 7例;惊厥性SE 32例,非惊厥性SE 4例;可控性SE 25例,难治性SE(RSE)8例,超难治性SE(SRSE)3例;有诱发因素者29例;影像学异常者24例;脑电图显示大脑异常放电者35例,放电抑制者1例。36例患儿中,28例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后SE完全控制,8例给予了麻醉药物。33例SE完全控制,1例部分有效(为RSE患儿),2例无效者均死亡(均为SRSE患儿);控制时间为10 min至72 h(中位时间为40 min)。13例出现SE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共33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5±1.4)年(1.0~5.5年)。手术治疗的24例患儿中,5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EngleⅠ级者20例,Ⅱ级者4例。采用药物治疗的9例患儿,发作频率降低≥50%者6例,发作频率降低<50%者3例。结论低龄尤其是≤3岁者SE高发,大部分患儿为症状性且有明显诱因,影像学异常者多见,脑电图均异常;抗癫痫药物和麻醉药可控制大部分SE,但RSE和SRSE患儿的疗效差;手术治疗对预防症状性SE及改善其预后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癫痫持续状态(SE)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儿童SE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抗癫痫药物、麻醉药物等控制SE后,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一步行手术(24例)或药物治疗(12例)癫痫。观察SE的控制情况、癫痫的预后及相关并发症。结果36例患儿的年龄均≤14岁,其中≤3岁者22例;症状性SE 29例,特发性SE 7例;惊厥性SE 32例,非惊厥性SE 4例;可控性SE 25例,难治性SE(RSE)8例,超难治性SE(SRSE)3例;有诱发因素者29例;影像学异常者24例;脑电图显示大脑异常放电者35例,放电抑制者1例。36例患儿中,28例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后SE完全控制,8例给予了麻醉药物。33例SE完全控制,1例部分有效(为RSE患儿),2例无效者均死亡(均为SRSE患儿);控制时间为10 min至72 h(中位时间为40 min)。13例出现SE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共33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5±1.4)年(1.0~5.5年)。手术治疗的24例患儿中,5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EngleⅠ级者20例,Ⅱ级者4例。采用药物治疗的9例患儿,发作频率降低≥50%者6例,发作频率降低<50%者3例。结论低龄尤其是≤3岁者SE高发,大部分患儿为症状性且有明显诱因,影像学异常者多见,脑电图均异常;抗癫痫药物和麻醉药可控制大部分SE,但RSE和SRSE患儿的疗效差;手术治疗对预防症状性SE及改善其预后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柴胡汤在老年肺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就诊的老年性肺炎总计48例,将其平均分为实验A组和实验B组,每组各24例。实验A组采用一般西药疗法,实验B组采用小柴胡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成效,其中疗效衡量标准包括效果好;有效;无效。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调查患者对治疗情况的满意度,其选项主要有态度、专业度、细心度、药物管理、沟通。每个选项有对应的题目设置,每道题的得分数值为1~5分,得分与满意度的高低成正比关系。结果:实验A组患者的有效性为62.5%,实验B组患者的有效性为87.5%,实验B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大于实验A组。实验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为29.2%,实验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为8.3%,则实验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大于实验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实验A组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态度、专业度、细心度、药物管理、沟通满意度评分低于实验B组。结论:小柴胡汤在老年肺炎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成效,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