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3 个结果
  • 简介:应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NIRS)采集807份羽衣甘蓝种子光谱数据,然后挑选250份材料,用经典化学方法测试种子油含量和饼粕蛋白质含量。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改良最小二乘法(MPLS)和不同光谱散射及数学处理技术来建立NIRS定量分析数学模型。种子油含量和饼粕蛋白质含量模型的交叉检验相关系数(1-VR)分别为0.9180、0.9062,交叉检验标准差(SECV)分别为1.0606、0.8720,校正标准差(SEC)分别为0.9267、0.8119。两种模型的外部检验相关系数(RSQ)分别为0.949、0.915,相对误差分别小于3.60%、2.70%,预测标准差(SEP)分别为0.881、0.779,检验偏差(BIAS)均较小分别为-0.054、-0.062。研究表明:这两个数学模型的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在品质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羽衣甘蓝 近红外光谱 数学模型 油含量 蛋白质含量
  • 简介:对233份河南省地方花生资源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含油量、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全面测定,并与省外和国外资源的相关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河南地方品种资源中,蛋白质含量中等,平均含油量和油酸含量相对较高,但缺乏蛋白质含量超过30%或含油量超过56%、油酸含量超过70%的突出材料。河南省目前高油品种选育有明显进展,育成了一批高油花生品种,但育成品种蛋白质含量普遍偏低。提出了充分利用现有地方品种资源,积极采用远缘杂交、诱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及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创制优良种质,选育优质专用品种的育种策略。

  • 标签: 花生 品种资源 蛋白质含量 含油量 油酸含量 亚油酸含量
  • 简介:目的应用反向线点杂交技术(reverselineblothybridization,RLB)快速鉴定临床常见的曲霉属和毛霉目真菌。方法收集我院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保存的5种曲霉菌(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构巢曲霉)和7种毛霉目真菌(冻土毛霉菌、总状毛霉菌、卷枝毛霉菌、少根根霉、小孢根霉、微小根毛霉、伞状犁头霉),共计98株菌株。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菌株进行PCR扩增,用12个真菌种特异性探针与扩增后产物进行反向线点杂交。将RLB结果与真菌传统形态学鉴定结果、ITS区DNA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RLB可以正确鉴定98株实验菌株,与形态学方法和ITS区测序方法鉴定结果100%一致,种特异性探针之间未见交叉杂交,显示出该方法的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8株阴性对照菌株(白念珠菌、茄病镰刀菌、尖端赛多孢、马尔尼菲青霉、疣状瓶霉、棒曲霉、日本曲霉以及雅致小克银汉霉),使用RLB方法无法鉴定。通过烟曲霉基因组DNA浓度10倍倍比稀释法验证RLB的敏感性为1.8×10-3ng/μL。结论RLB技术为实验室早期快速诊断、鉴定临床常见的曲霉属和毛霉目真菌提供参考。

  • 标签: 曲霉 毛霉 PCR 反向线点杂交
  • 简介:对国家种质资源库中收集保存的8016份黍稷种质资源的株高、千粒重、生育期等11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纳为千粒重、主茎节数、主穗长、株高、穗型、花序色、粒色、米色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6.44%;8016份黍稷种质资源可分成5大组群,各个组群都有一定的形态学特征,其中组群4的1301份种质资源的主茎节数多,单株产量、千粒重都比较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 标签: 黍稷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利用以栽培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加工番茄M82)为背景创建的L.pennelliiLA716渐渗系群体(ILs,introgressionlines),对7个番茄果实主要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果实性状可简化为3个主成分,分别为果实质量因子、果形因子和品质因子,累计贡献率85.435%。利用欧式距离,类平均法可将77份渐渗系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群包括70个渐渗系材料,在D=17.53的水平又可将第Ⅰ类群分为2个亚群,果实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这个类群中;第Ⅱ类群包括1个材料,说明此材料的独特性;第Ⅲ类群包括6个材料。

  • 标签: 渐渗系 果实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为进行丝瓜品种选育,以32个不同丝瓜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调查结瓜习性、叶缘、瓜棱、雌花节率等共22个性状,对得到的性状数据采用DP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个性状可综合为5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1.308%,根据前5个主成分与性状的相关性,选出14个影响力较大的性状。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32个丝瓜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的水平上首先将其划分成2大类,又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亚类。

  • 标签: 丝瓜 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头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头发所致的传染性疾病。根据致病菌种和宿主反应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白癣、黑点癣、脓癣及黄癣。近30a来,城乡人口大量频繁流动、城市宠物盛行,使亲动物性皮肤癣菌感染增多,特别是脓癣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由于不同机体的反应性和致病菌种的特殊性、患者自行用药或者不正规治疗,造成脓癣的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使其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现就其难点初步分析如下。

  • 标签: 脓癣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估AFLP-DNA指纹技术在新生隐球菌分类中应用情况。方法新生隐球菌基因组DNA用双酶酶切,双链接头连于其酶切末端,用与接头和酶切位点互补的引物扩增DNA片段,其产物在高分辨的变性聚丙酰胺凝胶上电泳分离,然后进行银染。结果分析来自5种血清型和临床分离株的18株新生隐球菌,可见有30多条大小在30~500bp的DNA-AFLP指纹,相同的血清型有不同的指纹图谱,来自同一患者不同病期的两株分离株和来自同一患者患者的不同部位的两株分离株都显示出相同的带型。结论显示了AFLP的高分辨率,是适用于新生隐球菌流行病学调查的有力工具。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DNA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面癣的临床特点,误诊分析,诊断治疗。方法选择有病史记录的面癣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作真菌镜检,部分患者加真菌培养;根据皮损的表现,给予单纯外用抗真菌药膏或外用加口服联合治疗。结果64例中初次诊断面癣25例,外院或本院第1次误诊,复诊诊断面癣39例,64例中难辨认癣15例。结论面癣易误诊,对于疑似面癣的患者一定要作真菌镜检或培养以明确诊断,并给予规范化治疗。

  • 标签: 面癣 临床分析 误诊 治疗
  • 简介:头癣的发病与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有关,城市儿童头癣的患病率一般较低,但近年来,城市儿童头癣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我科门诊自2007年1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14例来源于本市的头癣患儿,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 标签: 头癣 儿童 城市 分析
  • 简介:利用SRAP标记,对来源不同的56份有棱丝瓜和8份无棱丝瓜种质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144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60对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SRAP引物。共扩增得到143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280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得到21.33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8.74%。将丝瓜种质利用UPMG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4份丝瓜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17~0.98。在遗传相似系数0.17处,供试种质被分为2大类群,第一大类群为普通丝瓜,第二大类群为有棱丝瓜,在第二大类群中又被分为以长绿型丝瓜为主和短果型丝瓜2亚群。丝瓜类群的划分与形态学性状比较一致,即首先与棱沟的有无密切相关,其次与瓜条的长短、颜色有较高的相关性。

  • 标签: 丝瓜 种质资源 亲缘关系 SRAP
  • 简介: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对花生种子含油量进行遗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油花生新品种SPI056(P1)和低油花生新品种花育17(P2)及其杂交组合的F1、F2群体为材料,应用P1、P2、F1和F24个世代的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对种子含油量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种子含油量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72.55%。

  • 标签: 花生 含油量 遗传分析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联合分离分析
  • 简介:葡萄产量与品质和花序数量、特点、结构等密切相关。葡萄品种资源众多,不同品种结实系数、花序着生节住以及花序的结构等存在差异,花芽分化的高低与修剪有关。为对葡萄花序有更好的认识,以及为更好地利用葡萄种质资源、葡萄育种亲本选择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的实施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本研究对205份葡萄种质资源的花序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葡萄花序类型有花序紧凑型、花序松散型、无卷须型、卷须紧靠花序型、卷须非紧靠花序型等。欧美杂种花序着生初节位分布在3和4,其结实系数为1或2。欧亚种初节位分布在4和5,其结实系数主要为l。抽生花序节位的芽比非抽生花序节位的芽大。花序增长速度在开花前7d时最大。

  • 标签: 葡萄 种质资源 花序
  • 简介: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附近淋巴系统的慢性感染性皮肤病。现对我院2002~2009年35例临床资料完整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孢子丝菌病 临床分析 联合治疗
  • 简介:从贵州、云南、四川、陕西和辽宁收集了27份天麻样品,从64对AFLP选择性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6对组合,对不同分布区天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6对引物共产生548条大小在100~1500bp的谱带,其中多态性带428条,多态性比率(PP)达78%,说明不同分布区的天麻中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且AFLP可以有效地进行天麻遗传多样性的分析。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27个样品的遗传距离在0.5930~0.0187,平均为0.2199,表明不同分布区天麻个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5个省份的样品中来自贵州的样品遗传差异相对较大,表明贵州蕴藏着相对丰富的基因资源,可以作为天麻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不同变型的AFLP分析结果显示,3种变型从分子上无明显差异,说明天麻种内的变型仅仅是表型上的变异,尚未在遗传上固定下来,对天麻几个变型的划分是否成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AFLP 天麻 遗传多样性
  • 简介:目的通过对生活在同一家庭患有体癣的患者、家庭成员和所养宠物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人畜共患癣病的常见致病菌种以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5年3月~2009年1月就诊于我院因接触宠物而致病的体癣患者,对其宠物的带菌情况进行调查,确诊后给予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或联苯苄唑凝胶,未愈者给予口服伊曲康唑治疗。结果共收集15例患者,真菌培养结果显示8例为石膏样小孢子菌,4例为须癣毛癣菌,3例为犬小孢子菌。患者皮损真菌培养结果和所养宠物皮损真菌培养结果一致。按上述方法对患者及其宠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和10只(3只被丢弃)宠物全部治愈。结论15例人畜共患体癣中,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所致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或联苯苄唑凝胶以及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可以有效治疗此类人畜共患皮肤癣菌病。

  • 标签: 体癣 人畜共患 石膏样小孢子菌 须癣毛癣菌 犬小孢子菌
  • 简介:浅部真菌病是一种常见皮肤病,尤其在夏秋季节,气候焖热潮湿,人体出汗较多,更是浅部真菌病的高发季节,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还可导致传染或引起并发症等,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发病率 统计
  • 简介:新疆野核桃是我国珍稀的重要野生植物资源。在亚洲,成片分布仅在伊犁州巩留县野核桃沟自然保护区。为了更好地保护该珍贵资源,本研究对新疆巩留野核桃树的30cm处地径、树高、树皮光滑程度、树势、病(虫)害等方面进行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并统计了野核桃沟不同沟系野核桃树的分布数量、幼树所占比例、病(虫)害分布状况。用树皮的光滑度分析其年龄结构,并进行野核桃树分布密度、年龄结构、生长势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目前野核桃沟的野核桃树数量约有5500余株,30cm处地径小于10cm的幼树约占总株数的16%。分布在西沟和东沟的野核桃树约占总数的66%。野核桃林整体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属于增长型群体结构。但病害的侵染,尤其是野核桃褐斑病、野核桃枝枯病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树木生长势。

  • 标签: 新疆巩留县 野核桃树 调查 基本数据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深部真菌病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经病理确诊为深部真菌病45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副鼻窦真菌感染14例;肺部真菌病19例;胃肠道真菌病4例;口腔真菌病2例,脑部真菌病2例,其他真菌病4例。结果我院近5年来真菌病的确诊病例明显增多,且内脏及器官真菌病患者多合并基础性疾病,如血液病、肿瘤等。部分病例的致病菌根据病理确定有曲霉、念珠菌及隐球菌等。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结合氟康唑静滴的治疗方法。结论我院经病理确诊的真菌病例呈上升趋势,病理组织学特点结合特殊染色可将大部分致病菌鉴定至属,治疗前最好进行培养鉴定至种。

  • 标签: 深部真菌病 诊断 病理
  • 简介:野生种醋栗番茄包含丰富的变异,具有众多优良性状。本研究对从世界不同地区收集的433份醋栗番茄遗传资源进行了表型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表型鉴定结果表明,在收集的433份醋栗番茄中约有14%为樱桃番茄,370份典型醋栗番茄中约22%的材料存在不同程度的分离。群体变异分析表明,不同性状间变异系数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柱头变异系数最大,为56.716%;花瓣数遗传稳定,变异系数最小,为2.082%;相关分析表明,多个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利用表型和基因型数据聚类均将醋栗番茄群体划分为两大类群;主成分分析表明,坐果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对变异的贡献率较大。研究结果将为利用醋栗番茄进行栽培种番茄遗传改良奠定一定的基础。

  • 标签: 醋栗番茄 表型 鉴定 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