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苏联自1985年以来兴起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改革,改革逐渐波及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触动各种科学,其中包括哲学和伦理学。苏联伦理学界开始对伦理学的状况进行回顾、反思,批判地分析已经取得的成果,思考存在的问题。1986年9月在莫斯科举行了全苏伦理学科学会议。会议是由苏联伦理学学会和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联合发起的。会议参加者分析了苏联社会的道德状况、伦理学研究的基本趋挚、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研究了伦理学在改革中的任务。1987年在莫斯科由《哲学科学》杂志、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和苏联哲学会的心理调节和自我完善哲学问题组联合召开了园桌会议,讨论了在改革中完善个人的问题。此外,在一些重要刊物,首先是哲学刊物
简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宗教伦理学研究从无到有、从不重视到重视、从自发到自觉,逐步开展,取得了重要成就。宗教伦理学研究兴起的主导原因是:中国社会宗教信仰广泛存在的客观性和复杂性、良好的民族宗教政策环境、现代宗教对社会道德和信仰的挑战,以及宗教与道德之间关系的内在一体性。在不断整理和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我国伦理学研究者做出了开拓性探索,使宗教伦理学逐步系统化、学科化。宗教伦理学研究发展趋向体现为:学术视阈不断拓展,基本理论研究走向深化;比较研究持续推进,理论、应用层面多元发展;客观理性的学术态度逐步确立,科学方法论体系日渐形成;针对现实问题的应用研究成为主流,理论建构显示活力。
简介:近代伦理学是一种自由之伦理学”。可是,从表面上看,自由与伦理是矛盾的:自由是行为主体的自我决定,其意向性是无限的;而伦理、道德则关涉到行为规范,规范则意味着限制。但当我们把自由划分为精神自由与行为自由两种,我们就会发现,精神自由(意志自由)固然是无限的,但精神自由的真正实现是需要有理由的支撑的,所以精神自由便能够自主地确立伦理规范。而行为自由并不是无限的,所以需要有伦理规范施加的制约,制约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更大和更长远的行为自由的实现。一句话,精神自由为了行为自由之故而确立伦理规范,从而对行为自由予以限制,最终以换取更大的行为自由的可能性。于是,自由与伦理学就并不矛盾了,而是和谐地贯通在一起。所谓自由伦理学,便拥有了基于自由的伦理学和为了自由的伦理学这双重涵义。
简介:费希特伦理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从费希特哲学的内部看,他的伦理学说是以知识学为原则从"自我"推演出来的,因而属于知识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是对知识学基本原理的验证和重要补充;其次,从伦理学的发展史看,费希特伦理学是对康德道德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不仅凭借"职责"学说赋予道德法则以实质的内容,克服了康德道德学的形式主义缺陷,而且提出了共同体主义思想以克服康德道德学的个体主义立场,从而标志着近代义务论伦理学向德性伦理学的范式转变;最后,从现代性批判的角度看,费希特的德性伦理学转向意味着他对现代社会中自我封闭的原子式个体的解构和对疏离冷漠的人际关系的批判,并在正义与德性何者优先的争论上主张德性的绝对优先性。
简介: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代表西方伦理学史流变的最新动态,它对现代西方伦理学的超越既有突破后者的道德关怀和道德文化精神的一面,也有修正其伦理学方法论的一面。极端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以批评和否定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为主要品格,它侧重于否定和摧毁现代西方伦理学体系。温和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以修正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为主要品格,它试图重新确立西方伦理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地位。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后现代西方伦理学必须兼有“批判性”和“建设性”这两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