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法国未成年人刑事程序法成型于二战后,系意大利实证主义犯罪学影响的产物。与普通的程序法则相比,法国未成年刑事程序法奉行独特的原则体系和制度框架,旨在强化对未成年罪犯的教育改造、促使其尽快回归社会。但近些年来,随着未成年刑事人案件的急剧增加,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恶性案件也时而有之,法国开始弱化未成年人刑事程序的特殊性,包括增设了程序速决机制、强化了强制措施和刑罚体系。制度的演进显然已超越了某些技术细节的调整,而可能动摇长期以来以未成年人利益保护为核心的刑事程序原则和体系。

  • 标签: 法国 未成年刑事程序 制度框架 演进
  • 简介:在我国当前贯彻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背景下,将人格刑法理论引入我国定罪、量刑和行刑中具有特殊价值和现实意义。人格刑法学对人予以高度关注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从中得出其对确立和执行我国刑事政策的有益借鉴:一是有利于刑法实质正义的实现。二是从整体上把握犯罪人。三是可以促进刑事政策的合理化,提高司法效率,节省司法资源。

  • 标签: 邱兴华案 人格刑法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 简介: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既是正确处理我国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予以贯彻落实,不仅对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推进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司法实践价值。

  • 标签: 未成年人 刑事司法 宽严相济
  • 简介:尽管我国古代没有明确提出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但"恤幼"思想和宗法伦理却如现代的刑事政策一样,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量刑.在"恤幼"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古代法律在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诉讼等方面对犯罪未成年人给予一定的特殊照顾.同时,为了维护家族内部的"尊卑有序",宗法伦理要求对违背家族内部等级秩序的行为予以严惩,据此,我国古代法律设立"不孝"罪、"准五服以治罪"等制度,它们虽不仅仅指向未成年人,但却是古代未成年人特定犯罪定罪量刑的重要准则.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刑事政策 “恤幼” 宗法伦理
  • 简介:保护未成年人是一种普世性文化价值追求。世界各国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经历了从“惩罚主义”到“保护主义”的嬗变,从早期仅仅对未成年人给予实体性保护处遏措施,到后期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实体性保护与程序性保护并重的嬗变。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中的权利保障存在两极化趋势。在对未成年被告人给予刑事处分的案件中,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程序性权利保障。作为体现对未成年人实体性保护处分的附条件不起诉,却牺牲了未成年人的正当程序权利。

  • 标签: 保护处分 正当程序 刑事政策 未成年人
  • 简介:本文从解释依据、刑事政策的合理性两个角度对最高院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出罪化解释进行探讨。解释出罪的类型包括不符合犯罪构成的出罪和轻微型出罪。前者通过对刑法条文的文理解释实现,后者通过适用刑法第十三条但书实现。但是,未成年人的转化型抢劫行为的出罪化解释并不符合刑事政策的要求。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出罪化解释 刑事政策
  • 简介:现实生活中,刑事犯罪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造成了这样那样、或轻或重的破坏,如何修复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所引起的现实危害结果,是至关重要的。如今的社会发展主题即构建和谐社会,法治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将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结果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修复被破坏的社会秩序与社会关系关乎到法治公平正义的实现。这是对刑事司法功能的重新定位,即刑事司法的功能不仅仅是惩罚犯罪分子,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更重要的是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对于危害结果的消减后所到达的状态,一直存在争议,其能否被完全消灭还是削弱,将做一番论证。

  • 标签: 危害结果 社会关系 侵害
  • 简介:少年司法的刑事司法准则的确立需要考察少年司法自身的理论基础,同时兼顾当前少年司法模式的转向要求以及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少年司法的理论基础中需要重点关注少年司法的成因及其所衍生出的对待未成年犯罪人的核心原则;在少年司法模式的考察中,需要明确传统模式的利弊以及当前恢复性少年司法的优势,从而在刑事司法准则中与之呼应;此外,中国少年司法实践中面临的困境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少年司法的刑事司法准则必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大致的方向。

  • 标签: 少年司法 未成年犯罪人 标签效应 恢复性司法
  • 简介:新时期我国刑事侦查工作水平的提升,对与之相关的技术手段依赖程度加深。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从几种常见的刑事摄影技术、刑事摄影技术运用技巧、刑事摄影技术的工作配合三方面入手展开论述,以便提升刑事摄影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水平,满足相关侦查工作高效开展要求。

  • 标签: 刑事摄影技术 运用技巧 工作配合 应用水平
  • 简介:公安机关侦查部门是与末成年违法犯罪人员打交道的首要关口,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在案件办理过程中采取的手段、方式和方法,对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今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步上升,特别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批准,我国公安机关侦查部门及人员如何在今后执法中遵循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有关未成年人案件侦查的规定,不仅会影响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声誉,而且也将对未成年人案件处理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在分析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有关未成年人案件侦查规定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在未成年人案件侦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供有关部门及人员参考。

  • 标签: 未成年人 国际刑事准则 侦查 对策
  • 简介:刑事诉讼法在保障司法行为文明和保障诉讼当事人权利上具有重要作用。回避制度作为国家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的目的是确保能够公正对待所遇到的刑事诉讼案件,以保证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基本的人格尊严。虽然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也赋予了当事人申请回避权。但在法律实践中当事人权利行使在还存在着泛原则化和空洞化的倾向。为此,本文试就完善我国的回避制度进行探讨。

  • 标签: 回避制度 诉讼制度 举证责任 程序公正
  • 简介:证据衔接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我国特有的行政一犯罪二元体制划分的必然结果。2012年3月,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行政执法过程中所形成的证据材料可以作为刑事证据使用。行政执法程序与刑事司法程序的衔接是必要的,而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衔接则是这两种程序衔接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诉讼证据法的视角,对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衔接问题进行粗浅的探析。

  • 标签: 行政证据 刑事证据 证据衔接
  • 简介:自1989年剧变以来,中东欧国家政党政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多党制的确立阶段,特点是中右翼政党执政,政党关系紧张,政党分化、对峙现象普遍;二是多党制的巩固阶段,特点是形成了由中左、中右翼政党主导,左翼、中左翼、中右翼、右翼阵线分明和结构稳定的政党格局;三是民粹主义政党兴起阶段,特点是标榜超越左右的民粹主义政党冲击原有政党格局,甚至成为执政党。剧变30年来,作为第三波民主化的样板,中东欧基本上完成了对西欧政党政治模式的移植,但是国情的多样性又为各国培育新的政党政治模式提供了可能性。

  • 标签: 中东欧 政党政治 多党制 民粹主义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设置专章规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明确了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方针和特有原则,完善了未成年人刑事诉讼中的特有权利,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的三种特殊制度,在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权益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具有深远的价值。与此同时,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可以在合适的时候采取单独制定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模式,适度放宽附条件不起诉的可能刑罚条件,逐步用前科消灭制度取代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细化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未成年人 刑事诉讼制度 完善
  • 简介:<正>刑事调查访问人员的察质是指其在平时工作中的锻炼和教养,这种素养的高低程度及其优劣直接影响着调查访问对象的心理活动,关系着调查访问工作的效果好坏和成败。刑事调查访问人员良好的素养主要表现为:

  • 标签: 刑事调查 访问对象 调查访问 犯罪分子 心理活动 公安机关
  • 简介:关于降低我国刑法中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的争议由来已久,学者们各持己见。并且从我国立法文件的演变来看,对于该问题也确实存在反复。近来由于青少年暴力事件不断增加,青少年犯罪呈现出扩大化、低龄化的趋势,使得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的呼声再度增强,以期发挥刑法的惩戒功能。关于刑法中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推定,一方面在经验领域内对先验性的事实争论的空间不大;另一方面由于刑法的片段性,必然需要确定一个起点,而一旦该起点确定则必然存在高低上下之争。虽然弹性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可以弥补刑法片段性的不足,但也带来了更难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出于政策性因素的考虑,如果对青少年犯罪的规制不能脱离成年人刑法的"藩篱",即便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仍无法解决问题。因此,在我国现有的刑法语境下,无需也不宜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

  • 标签: 最低刑事责任年龄 推定 控制能力与辨认能力 刑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