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理论界在讨论刑法溯及的关系时主要采用两种原则:相关原则和分离原则,这两种原则的纷争背后蕴涵着罪刑法定原则的贯彻和刑法价值取向的选择。在刑法立法中采取相关原则更能彻底地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并且符合当代刑法的价值取向。

  • 标签: 溯及力 既判力 相关原则 分离原则
  • 简介:从初查,立案,侦查到起诉,检察官历尽千辛万苦才把一个贪官诉到法院,而这个贪官却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可能被判缓刑,甚至免予处罚——近年来,法院对职务犯罪案件判处免予刑事处罚,适用缓刑的比率,从2001年的51.38%递增到2005年的66.48%。

  • 标签: 缓刑 贪官 震慑力 丧失 法律 职务犯罪案件
  • 简介:2014年12月10日,广州白云农工商联合公司原总经理张新华贪腐3.4亿元一审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这是打"老虎"拍"苍蝇"以来全国首例因贪腐而被判处死刑的贪官。如今,贪腐金额动辄百万、千万甚至上亿、数目惊人的众多案犯,最终大多以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了结,最严重的也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张新华案一出,立刻引发众多社会议论,到底贪腐多少才能判处死

  • 标签: 死刑制度 判处死刑 张新华 全国首例 缓期两年执行 情节特别严重
  • 简介:目前有些地方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中采用“前赔偿减刑”的做法引起了人们褒贬不一的广泛争议。实际上“前赔偿减刑”的做法有法可依,而且对犯罪人的改造、对受害人的生活和精神抚慰等都有着积极意义。当然,对该项制度也应进一步完善,应严格把握其适用条件和减刑幅度,并依法定程序进行,使之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 标签: 赔偿减刑 恢复性司法 减刑幅度
  • 简介:从犯的犯罪遂认定是共同犯罪遂认定中的一个分支问题,较难引起学术界的注意,但其对共同犯罪遂理论及刑事司法实践的发展不无积极意义。结合共同犯罪及犯罪遂的相关理论,对以从犯形式而存在的组织犯、教唆犯、帮助犯、实行犯的犯罪遂问题分别予以阐述。

  • 标签: 从犯 犯罪既遂 认定
  • 简介:今年第28期《民主与法制》杂志“请您断案”栏目刊载了题为《监护权争夺大战谁是赢家?》的文章,讲述一对公婆在自己的儿子去世后,为争夺两个孙子女的监护权,与儿媳打了两场官司。儿媳与公婆之间的监护权争夺大战,在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后有了结果。双方的诉讼请求,均没有得到法院的支持。这出人意料的判决作出后,想来会引发当事人的不满,但我却能感到承办法官那良苦的用心,要为这份饱含爱心的判决点赞。

  • 标签: 判决 爱心 《民主与法制》 监护权 诉讼请求 孙子女
  • 简介:将诉讼事件的一部分与他部分分离,先予终结的终局判决,即称一部终局判决。我们所熟悉的判决绝大部分都是全部终局判决,而对一部终局判决的认识则相对匮乏。一部终局判决可以简化审理过程.避免当事人与法院进行不必要的纠缠,进而节省诉讼资源,同时可以使当事人就该一部终局判决部分先获解决,使得胜诉者之私权早获保护。

  • 标签: 一部终局判决 诉之合并 部分判决 漏判
  • 简介:编辑同志:我弟因殴打他人,被被害人告到了法院。法院作为自诉案件立了案,并在去年8月10日开庭审理了此案。法院认为我弟殴伤他人,他的行为构成了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我们不懂这叫什么刑罚,以后我弟还会不会去劳改,请贵刊从法律方面给予答复。

  • 标签: 缓刑 有期徒刑 人民法院 自诉案件 被害人 执行刑罚
  • 简介: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寻觅远古人类文明的踪迹,我国古代有训诂学、金石学。但是,考古学作为一门科学,建立在一系列科学发掘、考证、论证的基础上,是近代欧洲才出现的事情。上个世纪20年代,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中华文化悠久的文明沃土使中国考古学迅速发展起来。随着大型遗址的不断发现,

  • 标签: 仁且智 历史语言研究所 岩石 成人 人类文明 中央研究院
  • 简介:执行判决裁定渎职罪是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的渎职犯罪.本罪在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两个方面.因此,其具体罪名可以确定为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和滥用执行判决裁定职权罪两个罪名.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或国家的司法公正.

  • 标签: 执行判决裁定渎职罪 罪名 犯罪构成 立案标准 处罚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即将于2004年7月1日起施行,为了提高全社会依法行政的自觉性。笔者结合行政许可案件的司法实践,对行政许可案件的种类、特点和判决作了一些初步分析,对现行行政许可案件的法定判决方式的局限性作了剖析,并对重作判决的可行性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行政许可案件 判决方式 《行政许可法》 中国 判决撤销 诉讼请求
  • 简介:一如郑州法院“诚信执行”文章所言,“执行难”历来是法院难啃的骨头。1979年刑法第157条为此规定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1997年新刑法同样将该罪列入,以专条即第313条加以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通过的关于刑法第313条的立法解释,为加大执行力度再次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国人大代表袁承东近期致函本刊,谈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几点理解。

  • 标签: 拒不执行判决 裁定罪 被执行人 人民法院 执行机构 执行力度
  • 简介:2008年12月3日上午,“到明年年底,河南法院判决书全部上网”,“公开的正义才是实现了的正义”,“欢迎媒体庭审直播,甚至隐性拍摄、公开曝光”成为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立勇做客大河网直播中心,就推动阳光判决问题与全省网友在线交流向网友传递出的好消息。

  • 标签: 法院判决书 上网 太阳 高级人民法院 庭审直播 党组书记
  • 简介:《物权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了因判决而生的物权变动,然而该条所规定的判决究竞为何种判决、何种的法律效果并没有明确。本文旨在从民事诉讼法理论关于诉的分类(即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形成之诉)着手,对该条所规定的判决究为何种判决做一个分析,从而为该条的正确适用略尽绵薄之力。

  • 标签: 给付之诉 确认之诉 形成之诉 物权变动
  • 简介:2006年7月3日《工人日报》发表傅达林的文章认为,我国自从在审判领域引进英美对抗式诉讼制度的一些要素以来,庭审中控辩双方的对抗程度大大增强,审判公开也有了可靠的程序保障。但是,传统的对抗仅限于就被告人有罪无罪、罪轻罪重进行辩解,而对于刑事审判的量刑权,则一直被视为人民法院的专项权力,具体个案中的量刑权也被作为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而排斥在庭审活动之外。在这种权力配置下,审判公开仅仅局限于案件庭审的定罪活动,合议庭对具体量刑的评议、决定过程则被视为法院的“秘密”而缺乏透明度,这种量刑程序公正上的瑕疵使得一部分当事人只有通过上诉、申诉等方式请求变更量刑。

  • 标签: 量刑建议 透明度 审判公开 庭审活动 人民法院 权力配置
  • 简介: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在犯罪构成要件及罪数形态等方面均存在不完善之处,为更好地维护司法权威,应扩大犯罪主体,重新确定客观方面,澄清保护客体,并对共同犯罪等问题作实事求是的评价.

  • 标签: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犯罪构成 刑法 犯罪主体
  • 简介:关于犯罪遂的标准问题,理论界主要有犯罪目的说、犯罪结果说和犯罪构成要件说,犯罪构成要件说一直是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但是近年来,对于犯罪构成要件说的质疑之声越加强烈,对目的说和结果说的提倡也愈加热烈。然而即使构成要件说存在某些缺陷,其作为通说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而针对这些质疑观点,通过结合其他学者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探究如何完善构成要件说,确立犯罪遂统一、稳定的衡量标准。

  • 标签: 既遂标准 目的说 结果说 构成要件说 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