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金融业的开放与发展,中国越来越多的实业企业在主业之外拓展金融业务,投身于产融结合的实践中。从国际经验来看,实业企业借力金融资本有助于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是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使用手工搜集的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情况的数据,本文全面系统地考察了1999~2016年实业企业产融结合对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产融结合会显著提高实业类上市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并且不同类型产融结合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只有“牌照获取类产融结合”(持股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内部资本市场类产融结合”(持股财务公司)才对风险承担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宗教文化传统越强的地区,实业企业进行产融结合对提高风险承担水平的作用越弱:而如果行业竞争越激烈或者公司成长性越高,实业企业产融结合对提高风险承担水平的作用越明显。本文是对产融结合领域研究成果的极大补充和丰富,从全新的角度揭示了产融结合这一重要的企业战略决策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简介: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系统地评估企业出口行为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1)企业在出口后风险承担水平显著提高;(2)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发现出口主要通过出口学习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对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产生积极影响;(3)因企业出口密集度、企业规模、融资约束、所有制、贸易方式以及出口目的国的不同,出口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本文从微观层面证实了企业出口行为对其风险承担能力的积极影响,这意味着鼓励和促进有能力的企业从事出口活动、参与全球竞争,对于提升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简介:风险承担水平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评估政府补贴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因果效应。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倍差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并未在总体上明显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的检验发现,不同额度的政府补贴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即只有适度的补贴提高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而高额度政府补贴则倾向于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最后,我们还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此进行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寻补贴"投资和研发激励的弱化是高额度补贴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重要影响渠道。本文为深入理解中国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变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事后客观评估中国政府补贴的经济效果和完善补贴政策的设计提供了微观证据。
简介: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入应用,传统的金融发展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需要,数字金融应运而生。数字金融不仅能够通过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助力普惠金融深入发展,还能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要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性、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促进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与机制。本文主要是在对数字金融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内涵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结合“信息不对称”、“特许价值权”、“金融脱媒”等理论对数字金融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发生机理和作用方式进行分析,主要得出的结论有:第一,数字金融通过改变银行收入端结构提高风险承担水平,第二,数字金融通过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效率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为后续开展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简介:【摘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对经营风险的承担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重点关切。2008年的中国金融危机,也证明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动性能力,很可能在短期内从过剩转为不足,导致了流动性危机的积聚,从而严重抑制了中国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现阶段,我国银行之间市场流动性的问题逐渐显现,导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职能也备受瞩目。流动性创造作为商业银行的根本职能之一,可以有效地反映除其期限的错配程度。而在进行流动性创造的过程中,可能会改变资产、负债及表外项目的权重配置,进而影响自身的风险承担水平。基于此,深入探讨流动性创造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简介:【摘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对经营风险的承担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重点关切。2008年的中国金融危机,也证明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动性能力,很可能在短期内从过剩转为不足,导致了流动性危机的积聚,从而严重抑制了中国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现阶段,我国银行之间市场流动性的问题逐渐显现,导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职能也备受瞩目。流动性创造作为商业银行的根本职能之一,可以有效地反映除其期限的错配程度。而在进行流动性创造的过程中,可能会改变资产、负债及表外项目的权重配置,进而影响自身的风险承担水平。基于此,深入探讨流动性创造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简介:摘要:银行金融业是社会经济进步之下产生的事物的产物,也是商品货币蓬勃发展的象征。银行是金融行业中的重要分支,是依法成立的,能够经营货币信贷的金融机构,银行根据职能可以分成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就是其中之一,因其金融资金融通、资源配置等属性,在经济发展中需要担负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风险相对更大,。货币政策的实施及传导效果将对银行系统的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货币政策是把“双刃剑”,一方面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可有效地控制物价,抑或提高经济增长率。另一方面可能会因过度鼓励金融机构风险承担造成风险累积,破坏金融体系稳定性。由于信贷工作资金的归还时间总是相对落后迟延,没有按照约定时间还款,受到借款人偿还能力制约和影响,大大提升了回款风险,严重影响了银行业的稳定发展,一旦银行业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过于动荡,就会给实体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近年来我国政府受到从之前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吸取的经验影响,我国政府逐渐的开始更加重视货币政策对金融安全的影响管理,意识到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可以对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产生传导效果,。本文针对于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承担的影响问题,做了细致的总结和分析,
简介:摘要: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铁路建设作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便利,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为促进铁路建设有序进行,需要开展筹融资工作,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铁路企业筹融资渠道主要包括财政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银行贷款、引入社会资本、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从多个方面来满足铁路建设资金需求。但在铁路企业筹融资过程中,企业还会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资金风险等,影响到铁路建设的高效发展,也阻碍铁路企业的正常运营。本文通过分析铁路建设筹融资渠道及风险管控策略,提出了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强对潜在风险的防范、培养专业筹融资管理队伍等对策,确保铁路建设筹融资工作的健康发展。
简介:摘要: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铁路建设作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便利,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为促进铁路建设有序进行,需要开展筹融资工作,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铁路企业筹融资渠道主要包括财政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银行贷款、引入社会资本、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从多个方面来满足铁路建设资金需求。但在铁路企业筹融资过程中,企业还会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资金风险等,影响到铁路建设的高效发展,也阻碍铁路企业的正常运营。本文通过分析铁路建设筹融资渠道及风险管控策略,提出了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强对潜在风险的防范、培养专业筹融资管理队伍等对策,确保铁路建设筹融资工作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