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现状自1951年起,上海市开始实行公费、劳保医疗制度,一直延续至今。公费医疗制度:享受对象主要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不含自收自支单位)的职工。本市财政部门根据职工医疗方面的需求和财力可能,每年年初确定预算指标,年终对实际超支部分酌请给予补助。近几年,本市对公费医疗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比如,实行“发放备用金,公费病人自负门诊药费10%”的改革办法;大专院校实行“定额自管经费,超支负担50%”的办法;中央单位和部分科研机构实行“定额自管经费”的办法等等。这些改革措施对于加强公费医疗经费的管理,控制费用的过快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其弊端日渐明显,医疗费用增长速度惊人,1993年全市公费医疗经费支出3.8亿元,比上年增长65%,大大超过了财政收入的增长水平,超出了国家财力的承受可能。劳保医疗制度:享受对象是国有企业、原来的老集体企业的职工和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此外还有地区集体、局办新集体企业职工。国家规定劳保医疗经费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由企业单位统一使用和管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劳保医疗费用也在快速上升,并且明显高于公费医疗。医疗费用的迅速增长使许多企业不堪负担。
简介:党的舆论工具之一的报业,从开始创办,就始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宗旨,财务管理自然是政府行为,一直以财政包干、定额补贴的方式维持生存和发展。1989年1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各级财政部门陆续将有些服务性收入的报业从财政包干、定额补贴的事业单位分离出来,采用了“断奶”措施,并推向了市场,迫使报业打破了传统作法,走上了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之路。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制度改革,报业会计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客观上要求报业会计进行改革。一、改革会计要素,将“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改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原来的会计制度把会计要素分为资金来源、资
简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调整与优化配置,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阶段,对医疗资源的分配、组合及持续优化方面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适用且重要。当前,中国医疗服务需求的基本特征是国民对疾病管理与医疗服务的需求发生变化,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分化,医疗费用与经济收入存在差额鸿沟。医疗服务供给模式主要问题有公立医院的治理结构有待完善,价格体系扭曲,发展私立医院的最终实际效果难以预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医疗改革的实施路径包括在制度上“破旧立新”,建立新的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资金支持及管理方式等方面强化初级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建设,推动分级诊疗建设;利用医保力量强化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建设,最终推动建立一个高质量、成本可控的医疗服务供给模式。
简介:基于Tamm等提出的数据驱动价值路径模型,以A市智慧医疗项目为背景,应用单案例研究法,对该市智慧医疗应用成效以及推动医疗供给侧改革的路径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发现:(1)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智慧医疗项目不仅可以通过大数据医保控费助力政府监管部门精准识别医保骗保用户,创新区域卫生决策预警机制还能帮助病患实现个性化诊疗结果/费用查询,促进医院远程诊疗服务模式创新;(2)智慧医疗项目的应用对医疗管理决策的改变主要体现在:集中共享的数据,实时预警式分析和数据驱动的决策;(3)智慧医疗大数据平台的应用能够产生三类数据服务,分别是数据咨询服务,自助式分析工具服务和算法代码化服务,它们有助于推动医疗供给侧控制医疗成本、弥补服务短板两大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