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智力和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因素,新课标也强调对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事实上,本事再大的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也只是沧海之一粟.因而,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才是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好比在题海上架起一座桥,学生不需下海也能到达彼岸.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加里宁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逻辑性、灵活性、敏捷性、准确性、深刻性、独创性等方面.下面谈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性.1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发展与变化而变化,及时地改变先前的思维过程,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随着新知识的掌握和经验的积累,能恰当安排好新旧知识在思维中的地位,善于类比,善于用运动的、变化的观点来看待数学内容,表现在从已知数学关系中,看出新的数学关系,从隐蔽的形式中分清实质的能力上.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和“一法多用”的方法,沟通数学各个分科和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开拓学生思路,有利于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一道数学题,常有多种解法,有的解法迂回繁琐,有的解法简捷...
简介:摘要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在发散思维的引导下,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会不断提高,并能以自己的意志安排学习,实现数学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提出问题,寻求结论,让学生通过问题,探究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思考问题,活跃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给学生留有空间,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简介:大家还记得《小站》这篇课文吗?我在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老师很好地把课文读一遍,读完以后,让学生提问题。你们听老师读完以后,给你们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呢?学生一听,最突出的感觉是感觉这个站很小,题目叫小站,落在那个“小”字上。老师接着问,文章中哪些地方突出这个“小”字呢?好,学生自己读,边读、边想,边画,把凡是体会到“小站”小的地方找出来。这样,全班学生都在积极行动,都在读。这一步很容易做到,因为文字上写了很多。“这是一个铁路线上的小站,只有慢车才停靠两三分钟,快车疾驰而过,旅客们甚至连站名还来不及看清楚”。从车的速度来看,这个站确实小。再进一步呢?“一转瞬间,你也许看到一间红瓦灰墙的小屋,几根木栅栏,三五个人影,而这一切又立即消失。”体现了小站的规模很小,小到什么程度呢?一间小屋,几根木栅栏,三五个,几个数量词突出了小站的冷清。再看那个月台,一张红榜,一块小黑板,一张宣传画。其次是月台中间,“小小的喷水池”,“栽着尺把高的树”,“小宝塔”、“几株杏树”,等等,全是小!学生在谈到“小”的时候,甚至体会到,一张黑板,上面写着今早广播新闻和首都报纸摘要,从这个地方体会到“小”,为什么呢?这个小站连当天首都的报纸都看不到,工作人员只能把当天听到的广播写在黑板上给旅客们看。紧接着提第二个问题,你们说,袁鹰是个很有名的作家,他写这个小站的目的是不是就告诉你们在山坳里有这么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站呢?他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呢?你们再读课文,深入体会,分组来读,来讨论,最后学生说了,啊!作者写这篇文章,是“小”中见“大”。体会到什么呢?体会到小站工作人员是怎样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把这么一个小站布置得井井有条,很有生气,让旅客来到这儿,感到春意盎然。也就是作者高度赞扬工作人员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作者要表达这一精神,是怎样布局谋篇的呢?让学生再讨论再探究,最后得出结论:是按方位顺序写的。从月台正面、中间、前面、两旁等等。紧接着再问:你们想一想,在生活中间,有没有从一件小事一个小地方,反映了人的心灵美。学生说的非常好,说了小商店,虽然很小,但小店里的东西准备得那么齐全,为人民服务是那么周到。
简介:摘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已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之一,也是数学课改实验中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更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之一。在数学课改实验中,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结合几年的工作实践,下面对这一课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