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老子》的“反道德主义”实质上是对华而不实的“伪”道德的反思和批判。道德教育的本质在顺“道”而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又如天地滋养万物而不自居,都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并非取消道德教育,而是顺应自然不妄为,力戒华而不实的道德说教。《老子》的“反道德主义”启示我们以一种反思和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并改革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

  • 标签: 《老子》 “反道德主义” 道德教育
  • 简介:长期以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更多地被认为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学校道德教育(以下简称为道德教育或德育)也被认为是个体接受和遵循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系统的过程.这种理解方式往往导致对道德个体性的遮蔽,窒息了个体德道学习的自觉能力,割裂了道德生长的整体精神空间.今天,学校道德教育的局限性已日益凸现.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对道德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我们实现道德教育向道德教化的转进,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

  • 标签: 道德教育 局限 道德教化 创新
  • 简介:  美国哈佛大学的生物学教授马克·豪瑟:的的通过进化学证明人之初,性本善.……

  • 标签: 法则与生俱来 道德法则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教育转型变革的时代,中职教育的发展又处于摸索和困惑阶段,传统的教育方式、手段已难以适应当下和未来中职教育的现状和需求。针对新情况、新问题,重新梳理和塑造中职教师教育管理理念刻不容缓。

  • 标签: 〔〕中职教师教育管理
  • 简介:美国总统布什是公立学校教育的支持者,他认为公立教育是美国的脊梁和希望。但2001年8月,据美国《时代》杂志的报道,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家庭学校(homeschooling)剧增。根据最近的研究,美国一份新的联邦报告表明,1999年至少850,000名学生选择在家学习。一些专家认为实际是这个数字的两倍。至1994年,政府估计是345,000人,甚至最大的估算认为家庭学校的人数是K-12总人数的4%。并且在阿拉斯加,

  • 标签: 公立教育 美国 “家庭学校” 教学方式 基础教育
  • 简介:日本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上一世纪下半叶为了不遭受殖民主义者的蹂躏,日本先行于亚洲各国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但是,那是一条以邻为壑,以牺牲亚洲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来赶超欧美的的法西斯式近代化模式。这样的近代化在日本的道德伦理上引起了很大的混乱。日本的传统道德是以儒教,佛教文化思想为基础,以日本固有的神教—天皇思想为主导的一种混合体。随着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大量涌入,这一传统道德观念便像见风的木乃伊一样很

  • 标签: 道德教育 日本教育 文部省 天皇制 社会课 道德伦理
  • 简介:道德叙事作为道德教育的存在方式,是指叙事主体描述自我的或他人的道德故事,通过对道德生活事件的表达关注人们当下的道德境遇和既有的道德经验,从而实现立足当下的意义建构和获得对道德的理解。因此,应以境遇关怀为切点,从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和叙事方式三方面来探求道德叙事的构建。

  • 标签: 情境关怀 道德教育 道德叙事 构建
  • 简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本次课程改革的重方面是要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作为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以更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

  • 标签: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教师 教书育人 创新精神 生本教育
  • 简介:道德信仰是主体基于自身对道德的认知而对道德理想及其价值依据的笃信与奉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既是知、情、意的统一,又是知与行的统一.这种统一性内蕴着实践性,主要体现在道德信仰的产生与展开两个方面.道德信仰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实践的产物,不能只是停留于主观领域的个人观念意识,而是客观地反映着社会历史现实,是道德主体与道德客体相互作用共同进步的历史过程.

  • 标签: 道德信仰 实践 主体 客体 统一
  • 简介:<正>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个体的道德选择应是自觉、自由而不是被迫的。而要实现道德自觉和道德自由,具有主体性的道德人格的完善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反思当前的学校德育,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道德人格的培

  • 标签: 道德人格 道德理性 非理性因素 道德活动 道德行为 学校德育
  • 简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

  • 标签: 〔〕品德与社会情境
  • 简介:网络心理—道德教育作为心理—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道德教育理念,又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道德教育内容、模式、途径、方法和手段。深刻理解网络心理—道德教育这一新的概念,认真研究网络心理—道德教育对象——网童的特点,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对网童心理—道德的影响,注意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教育合力作用,是网络心理—道德教育取得实效应注意解决的重要问题。

  • 标签: 心理—道德教育 网络心理—道德教育 网络文化 青少年 网童
  • 简介:道德教育伴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引导,培养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等方面的道德教育日益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 标签: 道德教育 回归 心灵 小学 道德内化 呼唤
  • 简介:制度与道德同属历史范畴,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有着不同的表征与特质。制度与道德的历史性和具体性,使得二者的逻辑关联随着时代变迁、历史进步和道德教育发展而表现出一定的共性特色与偏好差异。通过对民国以来我国道德教育中制度与道德之逻辑的缕析、梳理与把脉,可窥探、阐释与佐证近百年来二者亲疏离合的发展历程,达成历史的、逻辑的与现实的统一。

  • 标签: 道德教育 制度 道德 逻辑关联 历史考察
  • 简介:基于对8个国家48所大学的使命分析,现代大学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保证高等教育的公平、质量、适切性,探索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社会,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现代大学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带来影响深远的社会价值,也不断面临各种制衡和挑战,需要大学清醒地认识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职能,真正以自己的使命感和追求卓越的意识履行大学社会责任。

  • 标签: 大学社会责任 大学使命 社会服务
  • 简介:经过三年试点,2017年上海和浙江高考综合改革顺利落地,新高考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入学公平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科学选才取得重要进展、学生和高校选择权大幅增加、监督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同时,新高考改革还存在一些需要化解的难题:系统谋划很审慎,但改革准备仍显不足;改革目标很明确,但改革措施不够精准;公平导向很鲜明,但共识基础有待夯实;决策程序很完整,但体制机制仍需优化。面向未来,新高考需要坚持改革基本方向,进一步解放思想向纵深推进:推进体制改革,实现招考分离;完善综合评价,破解“唯分数论”;优化具体举措,凝聚改革共识。

  • 标签: 新高考改革 选考科目 综合评价 多元录取
  • 简介:新教师专业成长阶段,作为教师入职阶段的关键时期,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通过阐释新教师的专业发展特点,新教师在教学、知识结构、融入学校文化、心理健康问题所面临的四方面挑战,分析其内在和外在原因,试图从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院、教师入职学校和新教师自身四个方面提出改善和解决新教师问题的相关对策。

  • 标签: 新教师 专业发展 挑战 对策
  • 简介:因材施教之“材”多被理解为学生个体内及个体间的生理、心理和个性差异,学生的社会阶层差异被忽视了,因而有必要重新诠释因材施教的实施依据和原因。社会分层带来的不同阶层在物质条件、语言符码、教养方式、抱负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将深刻影响教育,成为影响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重要变量,也导致因材施教在实践中遭遇现实挑战:统一要求还是因材施教,能力分组还是混合编班,一视同仁还是差别对待,因材施教还是因“财”施教的矛盾日益凸显。产生挑战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基于教师行动的视角,其原因在于:教师了解学生不够充分,缺乏问题解决准备,价值有涉的课程,不平等的师生课堂互动,代表社会的学业评价。因此,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关怀弱势群体,实行积极差别待遇,实施补偿教育,促进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得最佳发展。

  • 标签: 社会分层 阶层差异 因材施教 学业成就 教育公平
  • 简介:研究生是我国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正常运行。但是,目前研究生道德失范现象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时有发生。该问题如若不引起高度注意,势必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本文分析了研究生道德失范的表现及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 标签: 研究生 道德失范 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