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瓦格纳15部未完歌剧是瓦格纳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作品未完的原因多样,其中多部改编自经典之作,这些作品的研究体现出多种意义。首先,未完歌剧中体现出瓦格纳对于多种风格的尝试,尤其是德奥歌剧以及法国歌剧类型;其二,未完歌剧中包括了多部喜剧,展现了瓦格纳的喜剧创作思维;其三。宗教风格是瓦格纳未完歌剧中重要的特征,因此这一系列作品有利于我们全面把握瓦格纳的宗教思想;其四,瓦格纳作品中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其在未完作品中体现尤为明显。总之,瓦格纳未完歌剧研究利于我们清晰全面地把握瓦格纳的创作思想,思考作品之间的关联,是瓦格纳研究走向深入的重要基础。

  • 标签: 瓦格纳 未完成歌剧 喜歌剧
  • 简介:舒伯特音乐创作中的"未完现象"是一个经常被关注的话题,有很多众说纷纭的猜测和解释。本文以钢琴奏鸣曲为例,从舒伯特所处时代大型器乐体裁所遭遇的困境来诠释这一现象。本文认为,由于大型器乐体裁背后的整体性原则的衰退,大型的套曲原则已经不再是一种内在的音乐结构需求,因此"未完"可以作为"无需完成"来理解。

  • 标签: 舒伯特 钢琴奏鸣曲 未完成现象 整体性原则
  • 简介:间奏曲(1976年—1978年)中国进入了新的时代。绝大多数"右派分子"得到平反,恢复原来的工作,朱建的"右派"帽子也被摘除了。高校恢复高考,贺绿汀院长出面,把朱建调回上海音乐学院。第三乐章(1979年—2004年)发奋工作—出书—现代音乐研究—各方面的工作1979年3月,朱建回到了位于汾阳路的上海音乐学院。朱建的行李存放在学校仓库中,不想突遭大火,令他十分惋惜的是,

  • 标签: 音乐理论家 上海音乐学院 恢复高考 音乐研究 第三乐章 贺绿汀
  • 简介:音乐表演在音乐作品与欣赏者之间担负着中介任务,起着两者之间的桥梁作用。是否忠实原作,就成为音乐表演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作者在茅原《未完音乐美学》的启示下提出,对作品正确理解是音乐表演创造——演奏的基础,“文本”是决定演奏是否做到“忠实”地传达音乐作品的关键;并进而提出“文本”是演奏者理解、演奏音乐作品的标准。

  • 标签: 文本 音乐表演 理解
  • 简介:一看这标题,你是不是觉得一定与鸟有关?没错,《夜莺》原来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所写的一个童话。后来,原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歌剧《夜莺》,这部歌剧于1914年在巴黎首演,深受大家的欢迎。斯特拉文斯基又将这个童话改编成芭蕾舞剧和交响诗。今年是童话大师安徒生诞生200周年,全世界都举行了纪念活动。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剧——《夜莺》

  • 标签: 夜莺 歌剧 斯特拉文斯基 1914年 故事创作 芭蕾舞剧
  • 简介:歌剧是门疯狂的艺术!一个人如果整天泡在歌剧里,奔涌的欲潮会逼人发疯,最后即便不是像杀了美那样被人杀死,也会像哀烈可忒辣那般“金蛇狂舞”,力竭而终!

  • 标签: 歌剧 艺术 疯狂
  • 简介:《西施》观后,听到的最多称赞是说该剧唯美、浪漫、深沉而诗意。笔者以为诗意与唯美确为该剧的亮点,同时与诸多同道一样以为,其诗意、唯美之功首推剧词之美。然而,歌剧的美感和抒情性背后应必有内容的强有力支撑,有一个戏剧内核的强有力支撑。这个戏剧内核就是歌剧作品的灵魂。

  • 标签: 戏剧 歌剧 《西施》
  • 简介:我认为,音乐学术研究的最高目标之一,是学会在理解过去的音乐时,尽可能地接近这种音乐创作的参与者们的观点.这些参与者包括作曲家、表演者、赞助人、听众、批评家和理论家,因为所有这些人在音乐作品和体裁的创造中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西方艺术音乐历史研究的这个目标和很多民族音乐学家所采取的目标相类似:从其参与者的观点来理解一种文化中的音乐.这使得民族音乐学家们把自己置于音乐大师们的教导之下,并带着向参与者学习的目的去采访他们.

  • 标签: 巴罗克歌剧 歌剧分析 巴罗克时代 西方音乐史
  • 简介:德沃夏克的三幕歌剧《水仙士》创作于1900年,歌剧的剧情是根据抒情童话故事改骗而成。描写了水仙女鲁莎卡与王子相爱的故事。《月亮领》是遗部歌剧第一幕中水仙女鲁莎卡所唱的一首歌曲。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唱的曲目之一。仝曲旋律轻盈温柔,委婉动人,表现了月下湖畔.水仙士心中对纯洁爱情的渴望。

  • 标签: 水仙 歌剧 童话故事 德沃夏克 音乐会 剧情
  • 简介:莫扎特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年里创作了歌剧《魔笛》,其中,许多歌曲都是常演不衰的经典曲目,如《捕鸟人之歌》《仙女三重唱》等。想知道歌剧《魔笛》讲的是怎样的故事吗?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 标签: 《魔笛》 歌剧 莫扎特 曲目 歌曲 重唱
  • 简介:这篇译文选自《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此书简介请见本刊上期)第十三章。标题系译者另加。作者鞭辟入里地点评了莫扎特最重要的四部歌剧代表作的人文内涵和音乐特质,并对莫扎特的歌剧观念进行了简括总结。在《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一书中,对很多作曲大家均有专章评说,但论述莫扎特的篇幅份量最重。由此可见作者对莫扎特的高度评价。

  • 标签: 莫扎特 歌剧作品 作品评论 音乐特质 人文内涵
  • 简介:苏武牧羊的故事早已被人们熟知。这位生活在遥远汉代的历史人物经过时间冲刷和历史的沉淀依然被我们这个民族所熟知和怀念,必然有他的伟大之处。然而他到底伟大在何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说他忠君,有人说他爱国,有人说他促成了民族团结和融合。笔者以为,坚守和信念是苏武形象的关键词,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 标签: 苏武牧羊 歌剧 历史人物 民族团结 关键词
  • 简介:歌剧是意大利艺术史上的辉煌瑰宝。在意大利歌剧史中,威尔第是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通过对意大利歌剧的继承和突破,威尔第创作出了具有鲜明特色、饱含艺术魅力的诸多作品,使得意大利歌剧重放光芒。本文通过剖析威尔第歌剧的艺术成就来论述其对意大利歌剧的突出贡献。

  • 标签: 威尔第 歌剧 继承 突破 贡献
  • 简介:少年时代我对中国民族歌剧的记忆,较深刻地影响了我的歌剧艺术观念和创作。20世纪末我在歌剧创作方面的尝试得到了导师苏夏教授的热情鼓励,从此在不经意间投入了大量精力参与到歌剧的创作实践中,也由此主要体会到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创作主题问题,这既是和平年代及多元文化环境中为什么而歌的问题(为谁而浪漫、为谁而欢乐和悲伤),也是技术层面作曲家和词作家的默契配合问题;二是如何处理宣叙调的问题,这既是西方具体歌剧体裁细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文化接受问题,也是作曲家处理音乐创作技法与歌剧情节铺陈关系能力的问题;三是艺术观念问题,这既是作曲家是否具有开放的思维观念、是否敢于大胆汲取世界优秀歌剧创作经验的问题,也是文化管理部门是否具有宽放艺术空间和艺术前瞻能力的问题。

  • 标签: 歌剧创作 歌剧主题 宣叙调 歌剧观念
  • 简介:歌剧中,音乐与台词哪个更重要?这是自歌剧产生以来就一直缠绕着人们的老问题。格鲁克说:音乐只应为台词增色,而不应喧宾夺主。莫扎特说:台词应该无条件地成为音乐的最温顺的女儿。1786年,那位传说谋害了莫扎特的意大利作曲家萨列里采用剧作家卡斯蒂的脚本写了一部喜歌剧《音乐为先,歌词为后》,首次将这个问题摆放到了歌剧舞台上。剧中有一位诗人和一位作曲家,两人为究竟是谁在歌剧中所占的地位更加重要而争得不可开交。时隔一个半世纪之后,已经创作了十四部歌剧的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又对这个问题发生了兴趣。他借用了萨列里的那部歌剧的故事框架,写了一部名叫《随想曲》的歌剧,继续探讨这个问题。《随想曲》是施特劳斯的歌剧创作的封笔之作。实

  • 标签: 歌剧 理查·施特劳斯 随想曲 台词 音乐 伯爵夫人
  • 简介:当柏林爱乐乐团列访上海的话题日渐升温,“莱托”或“卡拉杨”的名字成为近来社交的时髦用语时,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楼里也悄然出现了一位老外身影。经打听,才知道他是刚来不久的客席教授,而他的经历却引起我极大的好奇。

  • 标签: 歌剧 柏林爱乐乐团 华东师范大学 艺术学院
  • 简介:《领事》是梅诺蒂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歌剧。针对以往人们对《领事》主题易有的片面解读,若从戏剧结构以及作品产生的人文环境等角度,对这部歌剧进行由局部到整体、由表及里的考察,可以说明该剧并非只是揭露官僚制度和极权主义的罪恶,作曲家真正的哲理命题是以政治为背景,表达人性对自由、和谐世界的殷切期盼。

  • 标签: 戏剧结构 玛格达 深层寓意 领事 自由 “冷战”
  • 简介:苏联《音乐生活》杂志在1985年10期至22期上,进行了一次题为《脚本及对现代歌剧演出的认识》的讨论,讨论主要涉及的是外国经典歌剧在苏联上演时,对原脚本应当如何处理的问题。近年来,苏联的歌剧舞台上演了一批或在俄罗斯舞台上丛未上演过、或演得很少的外国歌剧,如莫扎特的《假花匠之妻》(有两个剧院上演)、奥芬巴赫的《霍夫曼的故事》、契马罗查的《秘密婚姻》、海顿的《相爱的骗子手》、唐尼采蒂的《铃铛》(在五个剧院上演)等。这些经典作品在上演时,对脚本的剧

  • 标签: 奥芬巴赫 霍夫曼 普契尼 威尔第 《卡门》 译词
  • 简介:“五四”新文化运动后,部分音乐家开始借鉴西方歌剧形式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中国歌剧。如20年代黎锦晖创作的《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月明之夜》、《小小画家》等儿童歌舞剧,30年代聂耳创作的舞台剧《扬子江暴风雨》等,它们都是歌剧的雏型。抗战全面爆发后,随着延安鲁艺的创建和鲁艺师生创作的《农村曲》、《军民进行曲》、《滏阳河》、《塞北的黄昏》、《白毛女》等歌剧作品问世,中国歌剧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 标签: 中国歌剧 延安 儿童歌舞剧 《白毛女》 “五四” 西方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