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正>怎样写好电影剧本的对話,我回答不出,我沒有写过电影剧本。仅就习写話剧的一点經驗,和看电影的体会,来談談这个問題,供参考而已。在写話剧对話的时候,我总期望能够实現“話到人到”。这就是說,我要求自己始終把眼睛盯在人物的性格与生活上,以期开

  • 标签: 电影剧本 人物性格 全面运用 散文 句子 期望
  • 简介:杨远婴(以下简称“杨”):今天的对话主题是“盘点2008”,学报请到郑洞天老师来做主题发言。对于中国电影的创作和现实,郑老师一直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同时热情地到处宣讲。郑老师,我提的第一个问题是,2008年真的是中国电影的黄金年份吗?记得在2002年,我们还在说电影是弱势产业——既没有电视剧的现实广度,

  • 标签: 对话 中国电影 弱势产业 老师 郑洞天 电视剧
  • 简介:在做导演之前,尚敬做过演员、编剧;在做演员之前,尚敬下乡做过知青、当过兵。从知青到军人,从川藏线上的汽车兵到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的学生,在该文艺的年代,尚敬做过"文艺青年",在该理想的时代,尚敬与时代主流保持一致,只是他选择的方式和别人不一样,他用的是喜剧的方式。

  • 标签: 解放军艺术学院 露锋 对话 戏剧系 汽车兵 川藏线
  • 简介:水门丑闻(WatergateScandal,1972~19751指美国共和党在职总统尼克松的政府在1972年总统竞选运动中的非法活动暴露后的政治丑闻。水门是华盛顿的一座写字楼、公寓和饭店综合大厦。1972年6月17日有5个人因闯入大厦内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被捕。

  • 标签: 尼克松 弗罗斯特 对话 总统竞选 非法活动 共和党
  • 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影视文化在娱乐化、平民化的浪潮推动下,开始向草根平民主动贴近.在碎片化快节奏的生活中,这种“亲民”的标识体现在微电影不受时限地满足观众的品味和口味需求上。微电影的应运而生不仅是社会义化的产物,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 标签: 文化生态 电影 范式 传播 21世纪 影视文化
  • 简介:弗罗斯特击败尼克松,还是尼克松击败弗罗斯特?在朦胧的电视摄影照明下进行的一场不情愿的对决中,让一位历来不合适上电视的前总统和一位温文尔雅、多才善变、略带异国口音、服饰得体、发型帅气——简直就是一副肯尼迪的派头!——的媒体才子进行较量,最后只能是毫无悬念的结局。

  • 标签: 弗罗斯特 尼克松 对话 电视摄影 前总统 肯尼迪
  • 简介:一、跨/国族文化生产的挑战随着来自全世界的新老影片与影碟越来越容易得到,中国观众在并非仅有民族电影的语境中观看和评价影片已经越来越普遍了.与华语影片的概念同时出现的还有一种认识,即跨国族的制作、放映与接受,使过去的民族文化主权的观念复杂化了.

  • 标签: 存在主义 《孔雀》 文化主权意识 中国 民族电影 电影评论
  • 简介:自启蒙时代以来,西方的科学技术发展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科学技术是西方文明的一个标志.然而,科学的发展并没有使宗教完全走向衰落,二者并驾齐驱是当代宗教与科学发展的二重奏.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西方人文学界积极探讨的重要命题.尤其在20世纪,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把科学研究推向宗教的层次.不仅基督教神学家关注科学与神学的对话,科学家也特别重视科学进程的宗教意义以及传统基督教智慧对科学的启迪."科学与基督教神学之间的对谈确实是近30年来跨学科研究中的最卓越成就之一.不仅有关的学术论著以几何级数激增,专门探讨对话的研究中心亦相继成立.对话的崭新方向与积极成果深受学术界重视."(1)西方的电影艺术创作者们显然也注意到知识界、思想界这一特殊而持久的潮流走向,纷纷借助电影作品的创作表达自己对这一话题的思考.进而对超自然力量、宗教奥秘的不断发问,对理性的膨胀失控不断反省,提供给观众有关科技极限的深层认识,已经成为西方恐怖片、科幻片、灾难片等重要电影类型中具有很强自觉性的基本主题.本文希望通过对以下三部代表性电影作品的分析,使我们对西方电影里关于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反思有一初步的了解.

  • 标签: 电影评论 宗教 科学 《驱魔人》 《接触》
  • 简介:尹鸿(以下简称尹):2012年2月18日,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中国将在原来每年引进美国电影配额约二十部的基础上增加14部以3D或IMAX电影为主的影片;美方票房分账从原来的13%升至25%;

  • 标签: 全球化 本土化 IMAX电影 对话 谅解备忘录 美国电影
  • 简介:我从事表演艺术实践已经20多年了,在舞台和银(屏)幕上塑造了近四十个人物形象,感触颇深。在艺术界有一个问题已经争论多年,究竟舞台表演和影视剧表演有什么异同?这也是我多年来经常遇到的问题。我认为话剧和影视剧是姊妹艺术,在创造人物上应该是一致的。话剧表演手段可以夸张,但不能失掉真实的基础。

  • 标签: 影视剧 话剧表演 舞台表演 表演艺术 人物形象 创造
  • 简介:赵军(以下简称赵):这话题的引起应该是跟最近所谓的中美电影新政有关,因为中国同意美国今年还可以把14部分账大片引进到中国电影市场来,主要是以高技术含量为主(3D和IMAX),这种影片目前在中国市场的杀伤力是很大的,大家也觉得有一种空前的挑战。中国电影市场的空间是否会收窄,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围绕着这点,我觉得还有第二个原因,就是去年拍的很多所谓的国产大片,不管票房如何,

  • 标签: 中国电影市场 对话 高技术含量 中国市场 国产大片 杀伤力
  • 简介:《闪光少女》题材新颖,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产电影在"二次元"青春少女音乐喜剧这种复合类型上的空白。电影的剧作扎实而且均衡,导演和表演呈现也让人耳目一新,其不仅开拓出类型范式"复合跃进"的态势,把青春与喜剧,青春与音乐,音乐与喜剧有机地综合为了一个整体,而且自觉地采取了在代际冲突中保持价值平衡的策略,将年轻人前沿的价值观理解为一种有价值的理想。在全球化时代彰显中华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的背景下,电影用一种有趣的方式呈现了传统文化当代化、年轻化的可能性,也把主流价值观对青年成长的规训更多地以相互理解的方式"愉快地"表达了出来。

  • 标签: 类型范式 二次元 青春片 代际冲突 价值平衡 传统文化
  • 简介:吕晓明:原先只知道上影厂要拍一部《谈情说爱》,至于导演、内容,一无所知。观看了以后感觉这样的影片形态不仅上影厂没有过,即使中国电影自新时期以来也没见到过。因为我们以前美学上的探索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如八十年代以前,第四代导演是纪实风格,而第五代导演则追求一种意象,到九十年代初所谓“第六代”导演,又是另外一种表现方式。而此片与之都不一样。此片主要是叙述的视点与以往不同。从世界范围来看,这种方法并不少见,但中国似乎还十分新鲜。这种主观的视点实际上有两重意思,一重意思指的是作者的主观视点,还有一重就是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点,一种表现色彩。不是仅仅停留在追求所谓生活的真实,所谓的纪实。作为中国

  • 标签: 八十年代 主观视点 爱情故事 中国电影 新浪潮 新时期
  • 简介:记得是2013年4月下旬,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年会在杭州举行。讨论环节晓光、朱海、李广平、李昌明、秦庚云等诸位名家老师作了主题发言,秦庚云的题目是《感觉当下歌词》。'感觉'一词,似有浮光掠影之嫌,细听,却有多维度梳理和理性观照。他以一双敏锐的眼检视当下歌词盛况背后的问题,就如何提高作品质量谈了一番看法,令人印象深刻。之后,我将此文荐钱建隆主编,他也觉得内容扎实,有自己的见

  • 标签: 先生故乡 回环先生 大师心灵
  • 简介:马志丹工作室以纪录片生产为特色,是广东广播电视台推进工作室改革的首批试点单位之一.目前,该工作室发展势头良好,创新创业热情高涨,业务量和经济创收持续增长,作品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媒体融合与对外传播也有所突破.纪录片的市场化运作空间巨大.

  • 标签: 马志丹工作室 机制革新 纪录片 创业
  • 简介:我们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立足本土,区隔市场。面对着外来电视媒体的汹汹来势,珠江频道唯一可用的策略就是本土化。这虽然含有一种无奈,却也是对营销理念的一种暗合。二是取长补短,避实就虚。不可否认,境外频道尤其是香港电视在给广东本土电视带来收视挑战与生存压力的同时,也在节目形态、制作理念、管理机制、艺员培养等方面为内地电视带来了成功的经验。三是立体营销,战略反攻。我们不断地强化珠江频道的强势地位,提出"夺广东必夺珠江,得珠江者得广东"的广告投放理念。

  • 标签: 广东电视台 香港电视 电视新闻 制作理念 战略反攻 广东卫视
  • 简介:王竞导演的影片《万箭穿心》改编自方方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武汉汉正街里泼辣能干的售货员李宝莉,欢天喜地的进了丈夫分配的新房,然而好日子并没有来临,因为李宝莉的泼辣性格导致丈夫有了外遇,李宝莉难咽这口气,暗地跟踪并报警捉奸,最终导致丈夫颜面扫尽跳江自杀;为了向死去的丈夫赌一口气,李宝莉毅然做起了市场的"女扁担",独力承担起家庭重担,供养儿子考大学,然而当儿子长大成人,考上大学之时,一切真相浮出水面,儿子将李宝莉赶出了家门。影片没有宏大的场景和炫目的特效,凭借对当下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使得影片广受瞩目,被誉为2012年度最佳国产影片。

  • 标签: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社会现实 国产影片 对话 90年代 生活状态
  • 简介:2012年5月17日,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与电影艺术杂志社联合举办了"‘北大首映’之《赛德克·巴莱》学术研讨暨导演专家对话会"活动。《赛德克·巴莱》导演魏德圣与电影学界的专家学者们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和《电影艺术》主编吴冠平共同主持了会议。

  • 标签: 专家学者 学术研讨 导演 对话 《电影艺术》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