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肯页岩油藏的生产井主要存在3种类型的产量变化趋势。其每一种递减曲线特征对于确定肯页岩油藏的产量变化趋势尤其是Ⅰ型和Ⅱ型产量变化趋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总共146口生产井的生产历史中,有51%的井表现出Ⅰ型产量变化趋势。具有Ⅰ型产量变化趋势的油井所占比例很高,这真实地反映了肯页岩油藏的主要生产特征,这一点将在文中重点论述。具有Ⅰ型产量变化趋势的油井的生产特征是:油藏压力低于泡点压力,并有天然气逸出。这些特征AKGOR与时间的关系图上可以看出。对油藏压力降到泡点压力以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而且确定了溶解气驱是主要的驱动机理。此外,在产量与时间的双对数坐标图上观察到了到2个线性流阶段。具有Ⅱ型产量变化趋势的油井的生产特征是:产量主要来自于基质,在生产过程中油藏压力高于泡点压力,原油始终以单相流动,GOR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在肯页岩油藏中,具有Ⅱ型产量变化趋势的油井表现出单线性流态,在产量与时间的双对数坐标图上表现为一个1/2斜率的直线。具有Ⅲ型产量变化趋势的油井,其生产数据点一般比较分散,很难对其生产特征进行规律性的分析总结。本文还介绍了计算原始石油地质储量(OOIP)、裂缝间基质泄油面积(Acm)的方法。

  • 标签: 油藏压力 生产特征 页岩 泡点压力 石油地质储量 生产过程
  • 简介:中石油宣布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10^8吨的大油田,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能源资源瓶颈、战略石油储备拉开序幕,以及环渤海区域经济趋热的背景下,冀东南堡油田开发一时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

  • 标签: 中石油 大油田 价值 解读 战略石油储备 区域经济
  • 简介:气田处于高寒地带(最高海拔1647.2m),天然气从井筒采出后需在地面进行节流降压后才能进入地面集输管网。在此过程中由于温度降低,极易形成水合物堵塞地面集输管网,因此必须采取防冻措施防止水合物生成。目前建气田的防冻措施主要为水套炉加热和注甲醇化学防冻,虽取得一定效果,但存在能耗高(年消耗天然气近150×10^4m^3)、劳动强度高等问题及一些安全隐患。通过在建15井进行井下节流试验,分析建气田采用井下节流工艺取代水套炉防冻工艺的可行性,从而达到节省投资和减小现场值班人员劳动强度的目的,为解决建气田地面集输系统存在的水合物防治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图1表1参3

  • 标签: 建南气田 井下节流 防冻工艺
  • 简介:初来北达科他州的人对这里的第一印象是无垠的蓝天。这是一块广袤而开阔的土地,一望无际的麦田、令人惊叹的荒原及延绵不绝的风景。

  • 标签: 成藏层带 美国 储集层 巴肯 油气资源
  • 简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世界级烃源岩的肯组,其自身正在成为高产油气储层。在横跨美国和加拿大的威利斯顿盆地,密西西比/泥盆系的肯组在1987年前只有零星的几个油气田有产量。

  • 标签: 定义 威利斯顿盆地 油气储层 烃源岩 加拿大 油气田
  • 简介:在美国北达科他州西部地区,石油公司已经在积极地通过钻水平井勘探开发肯组油藏,而在加拿大的萨斯喀切温省,石油公司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这两个国家的石油公司都在致力于勘探开发广阔的威利斯顿盆地肯组中段的油藏。这个盆地有三分之一分布在加拿大,而四分之一分布在萨斯喀切温省。

  • 标签: 加拿大 成藏层带 威利斯顿盆地 石油公司 勘探开发 西部地区
  • 简介:令人惊奇的威利斯顿盆地肯组成藏层带的规模仍在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石油开发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但这似乎还只是一个开头。

  • 标签: 成藏层带 石油开发 威利斯顿盆地
  • 简介:赣江断裂带发育在江西省境内,全长大于600km,宽50—120km,走向NNE20°±,伴生有一系列NE向和NW向的次级断裂。在地球物理上,它是一个具有显著的重力、航磁异常梯度带的深大断裂带;岩石学上,它是一个晚中生代的火山岩线;沉积学上,控制了一系列晚白垩世-古近纪的红色沉积盆地。构造形迹和沉积作用特征表明,中新生代是赣江断裂带活动的高峰期,主体上表现为一个大规模的左行走滑脆性剪切带,具有大规模左旋走滑变形北强弱、走滑时代北早晚的穿时特点和伸展断陷向北扩展、沉积中心向西迁移的演化规律。控盆作用及构造交切关系表明,赣江断裂带起始于印支期扬子与华北板块碰撞造山之后的早侏罗纪(J1)。年代学、运动学研究表明,该断裂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构造演化:左旋走滑(K1)、滑脱伸展(K2-E)和右旋挤压(N—Q),其动力学原因主要受侏罗纪以来太平洋板块运动体制的制约。通过分析赣江断裂带深部地球物理、几何学、运动学等特征和成因演化,并在对比郯庐断裂带地质特征后,认为郯庐断裂带已越过长江,赣江断裂带很可能是郯庐断裂带的延。从晚中生代以来,赣江断裂带可能就与郯庐断裂带连成一体,构成了中国东部一个统一的巨型平移断裂带。

  • 标签: 地质特征 地球动力学演化 南延 郯庐断裂带
  • 简介:根据宋站地区天然气与齐家古龙凹陷葡萄花油层油型气及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煤型气的组分、甲烷碳同位素类比证明:宋站地区存在煤型气、油型气和无机非烃气。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研究区的天然气类型的平面和垂向分布明显受气源岩的分布和断裂控制。宋站地区断裂发育且腹地有较好的煤型气源岩分布,其煤型气更有勘探前景。图5表3参8

  • 标签: 宋站南地区 天然气成因 煤型气 油型气 类比
  • 简介:对于这一层带和主要经营者的考察,突出显示了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在美国本土的48个州中,没有任何一个层带在尚未发现但技术可采的巨大油气储量方面能赶上上泥盆统一下密西西比统的肯组。

  • 标签: 资源潜力 上泥盆统 油气储量 经营者
  • 简介:本文对准地区生烃条件、储层分布、圈闭条件、盖层有效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对油气运聚条件、异常高压成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分析了断层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和对油气藏破坏与保存诸方面的影响。总结了准西部地区发育多套烃源岩;基底以上沉积盖层一套从冲积扇相、河流相至滨渚湖相粗碎屑的储集层;发育J1s、K1tg、E2-3a和N1t等四磁主要的区域盖层。指出准西部地区存在多套生储盖组合,可提供多个勘

  • 标签: 烃源岩 圈闭 异常高压 成藏条件 储集层 断层
  • 简介:地区储层非常发育,岩性组合非常复杂,单一属性预测常规属性无法满足其勘探开发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渤洼陷不同相带的不同岩性组合适应性分析,建立不同岩性组合的针对性储层预测技术方法:针对沙三段浊积岩含灰质泥岩形成了层控约束下能量半衰时技术,沙四段滩坝相砂泥岩薄互层形成了S变换层控分频技术。应用效果理想,对类似的岩性组合储层预测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 标签: 相带 能量半衰时 S变换 储层预测技术 渤南地区
  • 简介:凝析气藏是近年来海拉尔盆地油气勘探发现的新类型,主要分布在呼和湖凹陷二段煤系地层中。通过分析呼地区二段凝析气藏的性质的气场条件,明确呼地区凝析气藏主要属于中等—高含凝析油气藏,天然气为凝析油伴生和煤型气混合气,主要来源于二段煤系烃源岩。指出高丰度,广泛分布,成熟的煤系源岩是凝析气藏形成的内在因素,温压系统是凝析气藏形成的外在因素,优质储层控制凝析气藏富集高产,巨厚的大一段泥岩为凝析气藏形成提供了较好的封盖条件。在凝析气藏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缓坡带及陡坡带邻近洼槽的区域是下一步寻找凝析气藏的有利勘探靶区。

  • 标签: 海拉尔盆地 呼南地区 煤系地层 凝析气藏 成藏条件 有利勘探区
  • 简介:地区龙马溪组是页岩气开发的主要目的层段,储层发育,设计取心井段一般在50m以上。采用三筒取心有利于提高单次取心进尺,缩短取心周期,减少页岩层暴露后岩心在井内停留时间,提高岩心质量。但三筒取心存在取心工具井口组合困难、长段岩心增加出心风险、取心筒稳定性差易扭断、取心参数优化困难、取心钻进时间长卡钻风险大等技术难题。使用取心钻具组合优化、参数优化、钻头优选、堵心卡心预防、故障复杂预防处理等关键技术,在WY204井现场试验12d,3趟钻完成65m取心进尺任务,取心收获率99.77%,提升了川渝地区取心技术水平。

  • 标签: 川南 三筒取心 页岩气 取心速度 取心参数
  • 简介:特瑞顿(Triton)能源公司在赤道几内亚海域所发现的塞(Ceiba)油田,使大西洋中段(图1)的地质特征和油所勘探潜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塞油田所处的地区曾为油气工业界所忽视,但IHS能源集团的研究曾将其列为具有重要价值的新探区。

  • 标签: 南大西洋 非洲 巴西深水区 塞巴油田 油气地质特征
  • 简介:文中提出了适用于肯页岩油藏的一种新化学提高石油采收率法(IOR)。这种方法是通过在标准的水里压裂液中加入一种特定的表面活性剂来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肯组油藏位于威利斯顿盆地,储层为晚泥盆世至早密西西比世的地层,面积约为52万平方公里,在美国的蒙大拿州、北达科他州和加拿大的萨斯喀彻温省都有分布。肯组由三段组成:下段页岩、中段白云岩/粉砂岩和上段页岩。该组的页岩段是在相对较深的深海环境中沉积的,白云岩/粉砂岩段是浅水期沉积的滨海相碳酸盐岩。肯组中段埋深约3.2km,是主要的石油储层。上段和下段都是富含有机质的海相页岩。肯组页岩区的石油地质储量很大,USGS在2008年4月发布的评价报告认为其石油技术可采储量为30-43亿桶。过去肯组油藏的石油生产很有限,但随着水平井和大型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肯页岩区现在已经成为石油勘探开发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肯组油藏实现经济开发的一个关键是在储层中产生分布广且连通性好的裂缝系统。实验室研究表明,特定的表面活性剂能够与渗透率低且呈混合润湿性到油润湿性的肯组中段发生作用,提高石油采收率。具体地讲是,将表面活性剂加入到水相(如水力压裂液)可以提高混合流体进入含油饱和度很高的致密基质和微裂缝中的自发渗吸能力。这能够将更多的石油从储层孔隙中驱替出来进入裂缝系统,再流入井筒中。因此,向压裂液或其他水基增产处理流体中加入合适的表面活性剂能有效提高石油采收率。

  • 标签: 石油采收率 化学工艺 页岩 油藏 表面活性剂 海相碳酸盐岩
  • 简介:伊朗中东部地区塔斯(Tabas)地块上三叠统一侏罗系厚度很大,而且有很好的露头,这些地层对于认识中生代伊朗板块的演化至关重要。根据与基梅里(Cimmerian)构造事件有关的广泛分布的不整合面,把这套地层细分为几个重大的构造地层单元。和伊朗其他地区一样,这里岩性也有一次巨变,从中三叠统台地碳酸盐岩(Shotori组)转变为Shemshak群(诺里克阶-柔阶)(Norian—Bajocian)硅质碎屑岩,这次变化反映了伊朗北部地区早基梅里期变形作用的开始。在诺里克一瑞替阶(Norian-R.haetian)Nayband组海相地层沉积之后,在三叠系-侏罗系边界附近沉积了含煤的陆相硅质碎屑岩地层(Ba-e—Ha]i组),这次沉积相的变化发生在基梅里造山作用的主要隆起阶段。托阿尔一阿连阶(Toarcian—Aalenian)Badamu组凝缩灰岩的存在表明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海侵,此后沉积的下巴柔阶Hojedk组的岩相和厚度都有很大的横向变化。中巴揉期挤压一中基梅里期拉张事件把这次构造活动推向了高潮。由此而形成的中基梅里期不整合面把Shemshak群和上柔阶一上侏罗统Magu(或Bidou)群分隔开来。此后Parvadeh组和Baghamshah组(Baghamshah亚群)在晚柔期一通期(Bajocian—Bathonian)发生了上超,其上超的原因是塔斯地块的沉降速度加快,而不是海平面上升,此后发育了大规模的台一盆相碳酸盐岩沉积体系[卡洛夫一启莫里支阶(Callovian-Kinmleridgian)Esfandiar亚群]。始于启莫里支期的断裂作用(晚基梅里期事件)破坏了碳酸盐岩体系,其上覆盖了启莫里支阶一提通阶石灰岩质砾岩(1imestoneconglomerate)、红层和蒸发岩(Garedu亚群或Ravar组)。晚三叠世一侏罗纪,伊朗北部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岩相发育和地球动力事件序列基本上与之类似.这说明当时伊朗板块整体上为单个构造�

  • 标签: 侏罗系地层 中东部地区 伊朗 岩相 地块 相对海平面变化
  • 简介:目前使用的“肯页岩”成藏层带这个术语实际上并不确切。如今在这里所钻的大多数油井都以多孔且具渗透性的肯组中段为目标,而肯组中段并不是页岩。

  • 标签: 成藏层带 技术创新 渗透性 页岩 中段
  • 简介:多次波在地震勘探过程中是一种顽强的干扰波,其存在不仅会影响速度拾取的精度,还会与有效波相互干涉,影响成像精度,严重时还会湮没地质现象、误导地质解释成果。随着数据处理精度的不断提高,如何在保护有效信号的前提下压制多次波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根据金家地区多次波特点提出频率一波数域(F-K域)的压制方法,在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多次波 频率-波数域 压制方法 金家南地区
  • 简介:希利丘亚(YuzhnoKhilchuyu)油田位于蒂曼-伯朝拉盆地,发育了四套叠加的下二叠-上二叠统茛岩和砂岩储层。这些储层的水下深度为2150~1704m。主要储层为下二叠统(阿舍林阶-萨克马尔阶)灰岩,1985年由俄罗斯国家储量委员会认可的石油地质储量为15.84×10^8桶(2.14×10^8t)。此外,上覆带气顶的下二:叠统孔古阶砂岩小型油藏含有少量石油,石油地质储量为1600×10^4桶(2.2×10^6t)。上覆的上二叠统砂岩中还含有少量游离气,其天然气地质储量总计为7.63×10^8m^3、(270×10^8ft^3)。从现有资料看,阿舍林阶-萨克马尔阶油藏中部的产能较高,而翼部产能较低。该油田的开发需注水保持油藏压力。

  • 标签: 伯朝拉 俄罗斯 油田 盆地 石油地质储量 砂岩储层